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 1.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 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 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40多个。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

    材料二: 

    汉字发展规律有三: 

    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 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 . 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青铜器,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让世人刮目相看。 C . 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今天所见的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和可释字目有数千,这些存活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 . 汉字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且不断自我规范,故使汉字的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 . 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 . 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商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 D . 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 )
      A . 编写《汉字简化方案》。 B . 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C . 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 D . 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4.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
    5.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 2.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蛛网

    三石

    一只蜘蛛,在荷叶与树枝之间织着网。 蜘蛛先释放几根飘在空中的丝,其中的一根被风吹生远处黏住,收紧,成为“便桥”,然后蜘蛛来回穿梭,架起更多平行的丝。渐渐地,在这些丝之间织起一张网来,又圆又大。 

    而此时,男人闷闷地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盯着结网的蜘蛛,抽着烟。地上已经散落着好几个烟头,显然,男人已经坐在这里好一会儿了。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男人不是诗人,却也懂得几首古诗。诗句出自明代王守仁《春晴》,描述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和风、安静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飘动的蛛丝……与当下的景致倒有几分相近。默念着王守仁的诗句,男人知道,诗背得再好,除了稍许排遣此时的抑郁情绪,一丁点用处也不会有。还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男人将抽了半截的烟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下,摸出手机,找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过了七八秒钟,电话终于接通了。 

    男人笑了,虽然这笑有些刻意。 

    男人说,林哥,这么长时间才接电话,忙什么呢?嗯,我不忙,这不想林哥了嘛。要不,晚上吧,我做东,咱哥儿俩找个清静的地儿喝两杯。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烹羊宰牛”是不可能的,“三百杯”也没那量,“对酒当歌”还是可以的。 

    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因为男人“嗯”了几声后,接着说,是这样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约您。没事,我现在是“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挂了。 

    等对方挂了电话,男人才挂,表情有些失落。摸索着又掏出根烟来,点着,却不吸,低头翻着手机通讯录,又拨了个号码。 

    对方一直没接。 

    男人挂了电话,苦笑着,将烟放到嘴上,却已经熄了,摸出打火机再点着,吸了一口。迟疑了下,电话又拨了出去。手机里传来一句机械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挂了电话,正失望时,男人的手机响了。是短信提示音。他急忙点开,短信只有两个字:开会。 

    男人想了想,编了条短信:师兄好,“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想约师兄去“碧云茶庄”品茗论诗,师兄晚上可得空闲? 

    短信发了出去,却一直没见回复。算什么师兄,用人脸朝前。也罢,不过一个校园出来的而已,与一起同过窗还是有区别的。 

    男人确实有些气恼,但男人知道,眼下生气没用。踌躇良久,男人想,只有找他了,念在当年鞍前马后数载的情分上,兴许能给自己出个面也未可知。 

    男人没有直接打电话。以往找他时,通常都是先发短信,等回复。于是,男人发了个短信,内容很简单:米书记,我下午来省城出差,想跟您汇报下思想。妥否,请指示!小平敬上。 

    短信发出去了,然后只有等了,不然还能怎样呢? 

    男人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电话铃响了,男人迅速接起电话。 

    通话时间有四五分钟,但从始至终,男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一句老领导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点着头。电话那头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点头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兴奋,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丧。 

    电话挂断了,男人木然了很久。 

    一只小鸟,停歇在挂着新鲜蛛网的树枝上。男人又点燃了烟,使劲抽了几口,然后重重地叹息一声。 许是被男人的叹息声给惊着了,小鸟扑棱着翅膀,划过蛛网,掠池而去,织网的蜘蛛倏地便钻进荷叶,躲了起来。 

    男人盯着蛛网,目光呆滞…… 

    好一会儿,男人长舒一口气,低头在手机上翻出一个通话记录,回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陈主任,您在办公室吗?是,是,您说得很对,我想了很久,您放心,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 

    男人的语气平和了许多。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2期,作者为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文本二: 

    语境是文学作品中隐喻建构的基础。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隐喻的编码实际上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对表达主体而言,作者的不同经历、修养、处境、心情等直接影响着他们隐喻的生成。 

    语境是隐喻解构的核心,解读文学作品不同层面的隐喻离不开语境。隐喻的解构是通过联想找出这两个语境间的相似性联系,达到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隐喻按照联想关系运作,即它们把未知的东西嵌入一种新的联想关系,未知的东西由此获得部分新的意义。 

    (摘编自李卫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语境》)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男人的求助,“林哥”和“师兄”不便明确拒绝,而是采取了推托敷衍的方式。 B . 小说省去男人通话时对方的话语,是为了使行文简洁并揭示对方冷漠怕事的性格。 C . 小说多次通过细节表现男人求助失败后的情绪反应,并借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 . 文末含蓄透露男人遭拒的原因,启人思考,体现了小说现实意义,可谓意味深长。
    2. (2) 对于文本一中多处引用诗句的写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男人默念《春晴》,符合眼前景物的特点,反映了他欲借诗自我排遣的心理。 B . 男人与“林哥”“师兄”沟通时引用诗句,是故作镇静,以掩饰求人的尴尬。 C . 原本高雅的诗句,竟然成为男人行庸俗之事的幌子,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D . 丰厚的文学素养是男人能够最终幡然悔悟的关键,从而使结局翻转合乎情理。
    3. (3) 请简要概括文本一中男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4. (4) 文本一中画线句子具有隐喻特征,请结合文本二进行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者王承福传

    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 ,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 , 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释】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馒(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B .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C .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D .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圬者王承福传》和《种树郭橐驼传》《春秋公羊传》《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传”一样,指传记这一体裁。 B .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扬州慢》“淳熙丙申”都是年号纪年。 C . 杨朱之道,意为极端利己主义。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孟子曾批判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于是,杨朱遭文人墨客口诛笔伐。 D . 妻子,在文中指“妻子儿女”,并非只指配偶。陶渊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与此同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承福依靠手艺,自食其力。粉刷墙壁,卑贱而辛苦,他弃官归乡,以此为职业,很是自在满意。 B . 王承福经历丰富。多年在富贵人家做工,见证了他们由盛转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C . 王承福认为人应各尽其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国君、官吏、百姓各有其责,各尽其责,各有其用。 D . 王承福认为自己和一般人不同。世人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渴望少贡献多享受,而自己恰恰与之相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馒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②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5. (5) 简析作者对圬者王承福的评价。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4.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注释】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箨(tuò):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③筠:竹皮。④谅:料想,实在。⑤要津:重要的渡口。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标题为“苦竹桥”,全诗以“危桥”开篇,并以它为中心展开,可见它是全诗的写作重点。 B . 三、四句写苦竹于笋箨中迸出苦节,筠皮环抱着虚心,表现苦竹拔节、虚心的特质,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 C . 五至八句写桥上观景,俯瞰细流,仰聆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体现自然安宁美好,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D . 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联系起来,从而使诗意含蓄隽永。
    2. (2) 诗人借苦竹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5. (2023高一下·湖口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2. (2)  《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且时常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  ”。
    3. (3)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在《登高》中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悲秋之绪:“  ,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2023高三上·鸡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在“内卷”与“躺平”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7.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敦煌,是一条跨越东西的伟大历史桥梁。在丝绸之路上,敦煌是耀眼的明珠。它联结着东西方,串联起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和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今天“一带一路”的概念,其实早已绵延千年。这条路,张骞走过,玄奘走过,不同国籍的商人们和将士们也走过。敦煌,是一道跨越千年的时空之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是今天若想通过画面而非文字来了解大唐盛世, ____。当古代的文明被时间的长河淹没,敦煌,就成了一个可由当代进入古代的密室。敦煌,或许不是古代文明的最高峰,却是我们观察古人的难得视角。

    敦煌,是一个古人绘制在墙壁上的“理想国”。那一个又一个洞窟,是古人幻想中的美好精神世界。对于一代一代画师而言,外界的困境或人生苦难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开采敦煌本地的矿石和挑选丝绸之路上运输的宝石,找出其中最为绚烂的色彩,把心目中的美和对未来的想象绘制在泥制的岩石洞窟中。比起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洞窟里的世界更加美好安宁。面对天灾、战乱和饥荒,古人们专注于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画在墙壁上。透过线条、色彩和画面, ____,感受到一种笃定感和向善守正的价值观。

    敦煌, ____。有的人提到敦煌眼里会放光,有的人则会茫然无觉。没错,对美的禀赋,可以通过这块“吸铁石”来判别。如果一个人,能确定地感受到这种巨大而延绵的吸引力,那么它不就是这个人心灵的归处吗?

    1. (1) 下列关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桥梁”“门”等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敦煌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沟通作用。 B . 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丝绸之路”在人类交往和文明发展中的历史价值。 C . 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古代艺术家通过壁画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D . 以反问作结,强调了敦煌的魅力,它是追慕者的精神家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 8.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 19岁的贺敬之①____,《南泥湾》歌词被其一气呵成。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想象着② ____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晓,舞得③____ ,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风采。 

    岁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延安人民的奋斗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越来越昂扬……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