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

更新时间:2023-08-15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3高二上·西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物形象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特征化描述来体现,服饰描写则是这种特征化描述的基本形式之一。服饰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前贤多有述论,我们还可以多一个考量的角度,此节我们就从重复、相似、对照这三个要素入手,来探究《红楼梦》服饰描写在形象塑造中的叙事策略。

    第一,《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重复策略。曹雪芹善于服饰描绘,而服饰的重复则是他描写的重要手段之一。曹雪芹笔下的袄、斗篷、披风、裤子、绣花鞋以及簪子、玉、寄名符等都曾重复出现,作者就在这种重复中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比如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与蒋玉函初次见面互换“汗巾子”。蒋玉菡将大红汗巾子送与宝玉,宝玉又将松花汗巾赠与蒋玉菡。这汗巾子的前后渊源我们需要注意。宝玉的松花汗巾原属袭人,后归蒋玉菡,而蒋玉菡的大红汗巾经宝玉之手给了袭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条大红汗巾实际上是为袭人与蒋玉菡牵了红线,也应了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汗巾子的重复出现正如脂砚斋评价的“草蛇灰线”,建立起了蒋玉菡、宝玉、袭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相似策略。《红楼梦》中描写男子的服饰除了宝玉之外并不多,在第十五回中秦可卿的葬礼中,宝玉与北静王水溶第一次见面,是全书中少有的同时描写两位男性服饰的场景。宝玉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水溶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二人的服饰虽有等级区别,却有极其相似之感。北静王是皇亲贵胄,路祭时,他服饰上的“簪缨”“江牙海水”“坐龙”都代表的是皇室贵族身份,整体造型高贵而简约,体现了他性情谦和的特点。宝玉的素服也没有过多的装饰,“束发银冠”“双龙出海抹额”“白蟒箭袖”“攒珠银带”,这些都是贵族少年的打扮,服饰利落、干净爽朗。可以说,二人是在第一眼看到对方的服饰时就能大体判断出彼此的气质特点并在心理上互相认可、接受。这就是利用相似服饰风格来展现相似性格特征的表现手法。

    第三,《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对照策略。《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有一个难得的群像服饰描写,每个人的服饰都有各自的特色,有效地展现了其个体的形象性格。宝琴在这群人中是很显眼的一位,她出场时间很晚,第四十九回才出现,但是一亮相就惊艳了众人。贾母十分喜欢,赏了她凫靥裘,穿上这件衣服更显出她的灵秀之姿、清丽之容。第五十回,宝琴立雪,红梅映衬,定格成了《红楼梦》中一幅经典画面。林黛玉这次的服饰也非常惹眼,一身红色折服了众人。薛宝钗是典型的淑女,她选择了“莲青”作为主色调,体现了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性格特点。邢岫烟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在众人“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妆束中,只有她“无避雪之衣”,楚楚可怜。湘云是十二钗中独具“魏晋风度”的女性人物,她娇憨、豪爽,喜作男儿打扮,着男装的她更显玉树临风、分外俏丽。宝玉这身穿戴比较匆忙,虽未精心装扮,但整体效果看来利落也不失华丽,家常便服也能体现“诗礼簪缨之族”的审美格调。探春服饰简单,斗篷与观音兜只是风雪天出门的必备之物,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探春的精明能干、富有心机不亚于王熙凤,且她并不像凤姐那么爱显摆、抢风头,从她的低调的服饰可见她的清爽朗力。

    (摘编自梁琨《(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叙事意义及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刻画人物服饰方面却各有特色,金陵十二钗各有不同体态,各有各自喜好的颜色,各有各的审美和着装形式。

    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去看宝钗时,如此写道: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这样以暖色调为主的服饰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体现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

    这些服饰通过外在造型、装饰等,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一书中精美绝伦的服饰描写,不仅是对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也展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清代服饰的特征,还反映了当时的风俗文化和生产力水平,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摘编自赵媛莉李晓虹《(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服饰描写是描述人物形象的方式之一,有关论述早已有之。 B . 重复策略成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服饰的主要手段。 C . 第四十九回出现的群像服饰描写在《红楼梦》中并不多见。 D . “蜜合色”“玫瑰紫”等属于暖色调,给人亲切温暖之感。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汗巾子的重复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蒋玉菡与贾宝玉互换汗巾子为后文蒋玉菡与袭人的命运交织留下线索。 B . 曹雪芹在安排贾宝玉与北静王初见时,除描写两人的面目和眼睛之处,特意写到两人相同的服饰,展示他们的相似性格。 C . 曹雪芹通过凫靥裘表现了宝琴的灵秀之姿、清丽之容,通过着男装表现史湘云的豪爽、俏丽,通过简单服饰表现探春的低调精干。 D . 服饰描写具有丰富的作用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如体现人物形象,铺垫有关情节,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等。
    3.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服饰可以展示人物形象的一项是(   )
      A . 王熙凤初次见刘姥姥时的服饰打扮:“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显示出了王熙凤的娇媚、高贵的姿态。 B . 第四十二回中写贾母穿着“青州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这样的衣料是极其珍贵的,除了贾母,别人无权享有,从而可见贾母的地位之高。 C .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贾宝玉把贾母刚赏的雀金裘烧了个洞,于是上演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戏码。 D . 贾宝玉“上穿银红上衣下穿松绿裤子,再加弹墨袜子和大红裤”,这样的搭配既和谐又鲜明,将宝玉那种富家公子纨绔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4. (4) 两则材料都围绕《红楼梦》中的服饰展开论述,但内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5. (5) 上述材料从服饰的颜色、样式、材质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人物,请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相关资料】“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鬓,簪上一支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2023高二上·西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小二)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什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的是。”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转背没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拾举得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

    只说林冲来到草料场,就草屋床上放了包裹被卧,与老军交割后,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推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旦去!”三个人都惊得呆了,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林冲将三个人的头割下来,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李小二透露陆虞侯等人的行迹后,林冲内心萌生了反抗的意识,但因性格等因素,他当时并没有敢真正行动。 B . “酒壮英雄胆”,林冲在酒力的驱动下,冲破束缚,决然反抗,“酒”在他走向反抗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 . 生火御寒,夜宿古庙,是林冲在恶劣环境下为生存做出的选择。因火盆里的火种没有完全浸灭,导致草料场火起。 D . 林冲发现自己一再的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并没能改变“对手”蓄谋已久的加害阴谋,因此愤慨之至,手刃仇敌。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虞侯明明是来杀害林冲的,在天王堂不杀,在沧州城不杀,直到把林冲拨往草料场才下手,这样的故事编排,使情节起伏跌宕,吊足读者胃口。 B . 小说用李小二的视角写陆虞侯等人来店里密谋的情况,这样安排的用意是利用有限视角的限制性,制造出悬念,增强小说阅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C . 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军交割,沽酒路上遇到古庙,对未来充满幻想,这些内容的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使小说情节有张有弛。 D . 小说叙事明、暗线交织。明线是林冲沧州遇故旧,带刀寻仇,赴草料场:暗线是陆虞侯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加害林冲。
    3. (3) 金圣叹评点道:“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请结合文本,简析设计两次偷听的妙处。
    4. (4) 朔风吹撼,大雪漫卷,撼动草厅,十分寒冷,风雪好像故意与林冲过不去,让他备受煎熬,似乎是林冲的对头。可有人说,风雪恰恰是林冲的守护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二上·西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即李世民,太宗是李世民死后的庙号。庙号常用“祖”或“宗”,如汉高祖、唐玄宗等。 B . 魏征,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以敢于直谏著称,史以“净臣”称之。 C .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D . 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 . 本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 . 本疏以义为轴,以劝冻太宗“十思”为主;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 . 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5. (5) 本文主要采取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3高二上·西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昔日仰慕洞庭名胜,暮年终于登上岳阳楼,实现了目睹名湖的愿望。“昔闻”“今上”表达了登楼的感慨。 B . 颔联实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壮阔之景,体现出了洞庭湖广袤无边、气势磅礴的特点。 C . 颈联诗人由登楼观景转写个人处境,意境由开阔变为压抑,在个人沧桑中蕴含着无限感慨。 D . 全诗从大处着笔,将复杂的情感与洞庭水势融合,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映衬,吐纳天地,悲怆苍凉,催人泪下。
    2. (2) 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同为洞庭湖观景抒怀之作,但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
  • 5. (2023高一下·大通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而燕国“”,才招来大祸。
    2. (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晳用“”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3. (3)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六、选择 简答
  • 6. (2023高一下·大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的上海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美食,一些小众的饮食偏好也能在上海构成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在纪录片《干了这碗人间烟火》第二集“上海的滋味儿”里,观众跟随一位年轻人的探访,体验了一次海派素食之旅。在上海老字号春风松月楼、功德林里呼啦呼啦吃完一碗罗汉山珍上素面,再尝一尝油墩子、素蟹包子、素火腿……观众也一起见证了上海百年素食史。近年来随着环保、健康等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更多年轻、时尚的人群也喜欢上了素食,在中西结合的素菜馆里可以让他们吃到豆打奶油、石斛燕麦奶、虎掌菌荞麦披萨等____。上海同时也是引领者,在引进外来素食美食的同时,更有不少餐厅在开发本土的素食新品:谁能想到一口咬下去满嘴“肉香”的小笼包,馅儿其实是海藻加工的;一块块外形几乎____的“牛肉”也都是百分百的素食。上海人追求精致的生活品味,那么一块黑松露干酪薄饼配一杯咖啡的下午茶会让人感到放松和惬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老上海的新滋味儿”中,“老”“新”分别体现在哪里?
    3. (3) 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的用法和原文画波浪线部分不同的一项是(   )
      A . 敦煌研究院的“枷摇”、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B . 历史传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都可以用舞蹈作品来展现,舞蹈编导在题材选择上,应有效避免同质化问题。 C . 大家面临升学、毕业、就业……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不同,但不管是谁都不是一个人在流浪,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光! D .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里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七、简答题组
  • 7. (2023高一下·大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骥才先生表示,《俗世奇人》对他的诱惑不只是小说里的市井百态和奇人奇事,更是一种极酷烈的地域气质,一种不可抗拒的乡土精神,一种特异的审美。“在这样的小说中,____,但他们共同的集体的性格更为要紧。故我这些人物,不论男女、长幼、贫富、尊卑、雅俗、好坏,全都带着此地生灵特有的禀性。比方好胜、幽默、义气、讲理讲面,等等,这种小说的审美别处何有?”

    不单故事和人物这样,____。冯骥才先生强调自己在《俗世奇人》中的语言要的不是天津味儿,而是天津劲儿,“也得强梁、爽利、逗哏、较劲、有滋有味才是。只要一动笔写《俗世奇人》,这一套思路、劲头、感觉和语言便全来了。”

    让冯骥才先生如此上瘾创作《俗世奇人》故事的源头,____。天津作为冯骥才先生的故乡,是其出生、成长、求学、恋爱、走上新时期文坛,以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地方。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八、材料作文
  • 8. (2023高二上·西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刘墉在《学做一根葡萄藤》中,记录了自己参观一个酿酒的葡萄园的经历: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藤不怕干死吗?”我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远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我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

    葡萄藤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人也要扎根深,常修剪,做的学问才实在。

    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