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今字 |
今人释义 |
耜 |
当是“耜”的初文,象臿(锸)之形 |
|
田 |
表明在广平的原野上有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 |
|
疆 |
表明方整的田块经过弓尺丈量,标划出明确的疆界 |
|
畴 |
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 |
|
沟 |
田间的水沟 |
项目 | 内容 |
选拔资格 | 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特殊群体的限制,即赘婿、贾人及吏坐赃者 |
升迁制度 | 察廉制度与功次制度;孝廉、贤良方正,茂才、捕格群盗尤异 |
社会待遇 | 赐钱、赐金;赐爵、赐肉、赐酒、赐食;益俸;休假 |
时间 | 正面评价 | 中性评价 | 负面评价 | 合计 |
1915年9月-1918年6月 | 85次 | 63次 | 3次 | 151次 |
1918年7月-1921年4月 | 224次 | 125次 | 58次 | 407次 |
1921年5月-1926年7月 | 95次 | 180次 | 703次 | 978次 |
●人类一半左右的发明来自中国,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极大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农业经济发达。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被称为“科学的养父”,科技成就巨大,传播到欧洲,为欧洲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商业发达。 ●欧洲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 ●工业革命却在英国这个欧亚大陆最西北边缘的岛国发生。 |
材料一: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在其(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足供五、六十年。
一一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高祖)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尊后齐之制。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社仓原为地方上的一种社会互济设施。开皇五年以后,隋王朝借口社仓管理不善,将它逐步归并到官府管辖之下。据《隋书•食货志》载,开皇十六年“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这就等于在正租之外,又增收了百分
之十三到三十二的附加税。
一一摘编自魏承思《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及其灭亡》
材料一: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
时段 |
概况 |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中英江宁条约》《虎门条约》等规定英国在华进出口货税的标准须与英国人“秉公议定则例”;进口关税税率由16%下降到5%左右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凡有金银、外国各等银钱、面粟、米粉……进出口通商,皆准免税,其余各货物税率调整为2.5%;法国、俄国等可享受英国同等的对华税率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及其设备,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免除,亦莫不相同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将距海关50里内的常关纳入外籍税务司制度进行征收管理 |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着手降低对国内不能生产或者生产不足的原材料、机器、仪表等零部件的税率,如钢铁盘条税率从35%降低至15%,并对企业技术改造进口设备和重大项目的技术设备引进实行关税优惠政策。对出口量大而稳定且盈利高的商品、国内需求量大的商品、容易在国外形成削价竞争的商品开征出口关税。自1992年起,经过亚太经合等会议多次洽谈,我国开启了多轮自主降税,总税率水平稳步下调,陆续出台了包含外商投资项目等多类关税优惠政策。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材料:
观点 |
史实 |
泥炭说 |
16-17世纪上半期,荷兰埋藏较浅的泥炭被大量开发,且运输便利,使得 酿酒、蒸馏、制陶等工业能够充分发展。 17世纪后期,较深层泥炭开采的成本上升。 18世纪:荷坐经济出现衰退时,依然有大量的泥炭资源可供开采。 |
泥炭、煤 炭混合说 |
12世纪,荷兰每年进口的煤炭平均数是65000吨。这些进口的煤炭约占国再泥炭提供能耗的2/5。 18世纪,荷兰的泥炭产量逐步减少,泥炭价格稳定上升,煤炭竞争力加强,煤炭的使用和泥炭变得大致相等。 1863年,荷兰煤炭消费税被废除后,泥炭总消费量从1863年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下降到1865年的38%。 |
一一据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等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这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如表所示为某学者针对部分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下若干区域的零岁预期寿命统计。
国家或区域 |
时期 |
零岁预期寿命 |
英国 |
1750~1800 |
37 |
中国农村(辽宁,男性) |
1792~1867 |
36 |
法国 |
1800 |
34 |
日本农村 |
1776~1815 |
33 |
荷兰 |
1800 |
32 |
中国农村(安徽,男性) |
1300~1880 |
31 |
法国 |
1750 |
28 |
罗马时期埃及(村民) |
11~257 |
38 |
英国(佃农) |
1300~1348 |
小于28 |
伦敦 |
1750~1799 |
23 |
中国(北京,男性) |
1644~1739 |
27 |
*注:零岁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的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通常指的是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00)》
从上述材料中任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可比性的零岁预期寿命数据,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准确写出所选数据所对应的时空范围,结论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