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税收额 | 闽海关税收额 | 江苏海关税收额 | 浙海关税收额 | |
1753年 | 510000 | 320000 | 77000 | 51000 |
1755年 | 515300 | 327969 | 51759 | 75759 |
1777年 | 588453 | 368877 | 72390 | 53844 |
1778年 | 556185 | 374407 | 72428 | 54256 |
材料一:明清时期,人们对种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当时“母强则子良,母弱则子病”“择种不当,贻误岁计”等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再加上当时作物的复种指数提高,对作物种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明代《国脉民天•养种篇》对当时的选种工作作了详细记载:“凡五谷、豆、果、蔬菜之种,犹人之父也,地则母耳。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细拣种……既颗颗粒粒皆要仔细精拣肥实光润者,方堪作种用……所长之苗,与所结之子,比所下之种必更加饱满……下次即用此种所结之实内,仍拣上上极大者作为种子……如此三年三番之后,则谷大如泰矣。”之后也有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现中南海内)的水田中偶然发现有的稻谷提早成熟,于是他每年都将早熟的稻穗留做种子待来年播种,终于以“一穗传”的育种方法,培育成了新的早熟稻。经过北方地区30多年的试种,御稻米才被推广到江南一带种植,后来被称为“康熙御稻”
——摘编自吕珊雁《古代品种选育和种子处理》
材料二:1949年12月,农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会议确定推广良种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950年2月,农业部发布《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要求开展群众选种运动,建立品种改良制度,保证五年内完成良种普及计划。1953年,政府大力组织群众评选和换种农家良种,并结合农业试验研究机构选育新良种,有计划地推行良种繁殖推广工作。1955年,农业、粮食、商业三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工作的联合指示》,要求加速良种的评选和推广,逐步建立良种繁育推广制度。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征集到7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选出并在全国推广的稻、麦、杂粮、棉花、油料作物等主要作物品种200多个在新政权积极倡导和鼓励选育、推广良种的宣传和实践中,1950-1954年,全国农村都普遍开展了良种的群众选育工作。
——摘编自张晓玲《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作物良种改进的成就与经验》
材料:概括地看,理性从上帝的恩赐变成人类的本性,再演变为自我意识内在的、思辨的自由本性,在科学和革命的巨大成功的过程中,启蒙理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它塑造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现代性的基本理念。这个“大写的理性”以现世救世主的姿态胜利前进,一度被认为是理性的终极形式并随着西方在全世界的扩张四处传播。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摘编自李晶《北魏“孝文改制”中的服饰“改制”》
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以自己的实力为后盾,以追求本国的利益为主要目的,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德国是欧洲的心脏地区,战后谁想掌握欧洲,谁就必须控制德国,因此,如何处置德国,成为雅尔塔会议上争论的重点。经反复协商,斯大林才同意对波兰现行的临时政府进行改组,在苏联红军未撤出波兰的情况下,这种改组的结果势必有利于产生一个与苏联友好的新政府。中国在远东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美、苏力量平衡杆上的重要政治筹码,实际上是谁主宰了中国,谁就占有了远东。雅尔塔会议后形成的所谓雅尔塔体系,即由美、苏两大国安排战后世界,为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奠定了基调,也为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摘编自黄世相《浅谈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
材料:1924年在三民主义演讲中,孙中山对自身的国际秩序观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人自己推翻帝国主义,把帝国主义的国家变成新社会主义的国家,世界上又生出一个更大的变化”。苏俄“改组内部,把从前用武力的旧政策,改成用和平的新政策”。新政策“不但是没有侵略各国的野心,并且抑强扶弱,主持公道。”因此,不仅仅是打破俄国的帝国主义,“并且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欧洲列强“主张侵略;有强权,无公理”,俄国以前也奉行这一主义,现在“主张以公理扑灭强权”。这是两种相反的主义,“所以列强至今还想消灭他”,于是“一齐出兵去打俄国”。正是因为俄国的转变“以后战争是强权和公理的战争”,世界由此形成压迫和被压迫、公理与强权的分野。在全世界范围将会形成两个联合阵线“白人主张公理的和黄人主张公理的一定是联合起来”。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