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义乌月考) 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
    A .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 .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 . 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 2. (2023七上·温州期末) 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 3.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 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只是模拟实验,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 丙:抽去玻璃板,俩玻璃瓶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只是右侧瓶中二氧化氮分子进入到了左侧瓶中 D . 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4. (2023七上·绍兴期末) 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丙侧肥皂膜,则甲和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

    A . B . C . D .
  • 5.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 .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 6. (2023七上·温州月考)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7. (2023七上·杭州期末) 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图示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3七上·柯桥月考) 许多机械零部件要求其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人们采用渗碳技术,用扩散的方法使低碳钢的表面渗入更多的碳原子(如图),以增大表面的硬度,增强其耐磨性。以下现象与此原理最接近的是(    )

    A . 向气球内吹气,气球鼓起变大 B . 堆煤的墙角发黑,难以清除 C . 用力摩擦双手,手面发热 D . 陶泥在烘烤后变成精美的瓷器
  • 9.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如图一根松松的棉线系在一个铁丝圈相对的两边上,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液再取出来,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教材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是 ( )

    A . 酒精和水混合 B . 黄豆和芝麻混合 C . 气体扩散实验 D . 铅柱粘合实验
  • 10.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A . 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空隙 B . 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空隙 C . 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 D . 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有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
二、解答题
  • 11. (2021七上·西湖月考) 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 12. (2020七上·柯桥月考) 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

    的温度

    (℃)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时的

    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

    匀红色所需

    的时间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 (1) 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2. (2) 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 13.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1. (1) 请你简要说明其原因。
    2. (2) 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三、填空题
  • 14. (2023七上·长兴期末) 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抗震救灾能力。
    1. (1) “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 .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 .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分子间有间隔
    2. (2) 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
    3. (3) 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站着不动

  • 15.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1. (1) 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 是
    2. (2) 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
  • 16. (2022七上·金东期中)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二次进行太空授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她在水膜表面贴上她与女儿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绚丽盛开,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2. (2) 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颜料,水球很快变成了一个蓝色水球,如图乙所示,这表明。(从分子运动理论角度分析)
  • 17. 图所示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最后,上、下两瓶气体颜色,此现象说明。当两瓶气体混合均匀后,分子(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 18. (2023七上·拱墅月考) 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内,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说明甲醛分子在。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刚装修完的新房子最好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和夏天相比,冬天甲醛气味散得(填“更快些”、“更慢些”或“一样快”)。
四、实验探究题
  • 19. (2022七上·婺城期末)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研究对象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 (1)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如图1,观察铅笔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通过此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2. (2) 如图2,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3. (3) 图3是教材上的两个实验活动,目的是模拟
    4. (4) 图4中是老师上课时演示的两个实验:甲是芝麻和黄豆的混合实验,乙是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其中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20. 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 (1) 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2. (2) 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1.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将装有两种不同气体的两个容器连通,经过一段时间,两种气体就在这两个容器中混合均匀,这种现象叫做扩散。在液体间和固体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例如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水就都染上红色;又如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长时间后,每块金属的接触面内部都可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分。

    1. (1) 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作用力较,大多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 (2)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作用力较
    3. (3) 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五、综合说理题
  • 22. (2019七上·嘉兴期末) 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