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中古时期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 B . 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C . 文化传播文明交流具有定合理性 D . 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与东方国家
  • 2.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1964 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 )
    A . 肯定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B . 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 . 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D . 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 3.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直接体现了(  )
    A . 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B . 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认同 C . 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特征 D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农本特点
  • 4.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   )
    A . 宗法观念瓦解 B . 国家制度成熟 C . 礼乐文化鼎盛 D . 族群融合加强
  • 5.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下图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 )

    A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致使地方官员的特权消失 C . 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 D . 极大冲击重农抑商的政策
  • 6.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王敦、王导兄弟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举权。这些现象说明东晋( )
    A . 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 B . 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 . 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 D . 门阀士族开始形成
  • 7.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唐代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胡式面食)、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使节大量来唐 B . 政府政策的引导 C . 大运河的开通 D . 民族交融的加深
  • 8.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唐代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指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这一现象反映出两税法(  )
    A . 实施目的已实现 B . 征收标准已改变 C . 减轻了农民负担 D . 实施中存在弊端
  • 9.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宋代制定了商税征收条例,建立起覆盖城乡各地的商税征收网络,在作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的专卖领域中吸纳商人参与,实行间接专卖,形成了宋朝官僚所说的“富商大贾为国贸迁”的局面。宋代这种做法(   )
    A . 反映出城乡商贸交流频繁 B . 造就官府独断的商业局面 C . 说明政府强化了抑商政策 D . 为商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10.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有学者指出,行省在划分上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是“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
    A . 为民族融合创造了必要条件 B .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D . 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11.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雍正在设立军机处的同时。把“办理军机处”的银印收到内廷,并规定:凡需盖章的文件,皆应由值班章京亲自到内奏事处“请印”,用完后上交印章。雍正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 提高决策保密性 B . 强化君主专制 C . 削弱军机处地位 D . 规范中枢行政
  • 12.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A .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 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 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 13.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
    A . 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 B . 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 . 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 . 加速了近代经济半殖民地化进程
  • 14.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据统计,辛亥革命后,仅1912年新成立的工厂就达2001家,到1916年全国工厂总数为16957家,并逐步形成了横跨多领域的产业集团。中国的工人阶级因此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导致工厂数量迅速增加的外部因素是( )
    A . 无产阶级发展壮大 B .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C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 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迁移
  • 15.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到“反蒋抗日”再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与红军建立了合作关系;次年9月,蒋介石提出团结御侮的必要。由此可见,当时(   )
    A . 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发生了根本转变 B . 国共两党间的政治分歧得以消弭 C . 民族危机加剧促使国共关系的改变 D . 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 16.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1947年7月初,美国特使魏德迈来华考察后,对国民党大失所望。他警告国民党政府应该立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并且强调:大中国的恢复“有待于令人振奋的领导”。这表明( )
    A . 美国放弃对国民党的援助 B . 全面内战爆发不可避免 C . 国民党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D . 解放战争进大决战阶段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 17.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并记载了辣椒,将其带回西班牙,很快传入葡萄牙。随着达:伽马开辟新航路,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传入非洲,后又传入印度西部。16世纪上半叶,辣椒传到欧洲的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等地,但是无论作为调味品还是莱肴,欧洲人都不甚喜欢食用辣椒,主要用于观赏和点缀。在美洲,16世纪下半叶以降,欧洲人把辣椒传入中北美地区。17世纪初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地区,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辣椒传入中国。随后英国殖民者又把辣椒从英国本土传入北美东海岸的英属殖民地。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辣椒自传入中国后, 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流行,尤其是喜食辛辣地区的人们将它变成不可或缺的蔬菜或调味品。辣椒融入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范围,它在不同地区的称谓差异,也表明了其在特定地域的人文特征。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但其文化已经融入中华饮食文化,演绎出不同风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

    ——摘编自张艺凡《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辣椒”与“全球文明”关系的认知。
  • 18.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

    这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 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的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从1820年到1850年,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了出口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的比重尤其迅速上升。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区的市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 19.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1年5月1日)

    材料二 1942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提出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二是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抗日...通过减租,农民虽未直接获得土地,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减租减息之后,边区许多地主或转变为劳动者,或投资发展工商业,改善了边区的经济,生产力也有大幅提高。

    ——摘编自李术峰《中共土地政策内在逻辑的特殊实践》

    材料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重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实践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怎样的宝贵经验? 
  • 20. (2023高二下·辽中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 上最成功,延续时间最久,又最能够持续改进的制度。为了使政权稳固社会安定,中国古代政治家十分重视国家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设计的核心就是分权制衡。中国古代制衡管理模式主要有:帝王式三权分立制街;皇族、功臣和外戚间力量的制衡;朝中文武分权制衡;内廷和外廷之间的平衡;谏臣对权臣的制衡等。

    摘编自《古代制衡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诸多特点,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特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论题需写明制度与特点,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