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 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
思想家 | 言论和思想 |
张履祥 | 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
颜元 | 重视“习行”,要求学生学习农学知识,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
孙奇逢 | 在《孝友堂家训》中言及“樊迟问稼"时,对子孙提出了“不有耕者,无以佐读者”的观点,寄望子孙以耕读传家。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唐·刘禹锡《名子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清·张英《恒产琐言》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 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一
太史伯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孔假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孔子 |
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孟子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晏子 |
和,如羹焉。水、火、醯(醋)、醯(酱)、盐、梅,以烹鱼肉 |
——引自《国语》《论语》《孟子》《中庸》《左传》
材料二 南宋思想家杨简在初见陆九渊时问,人的“本心”(禅学用语)如何?陆九渊援引了《孟子》中论到善之四端的一段:“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杨简说,他从孩提时代便已学过这一段,却始终不明白人的本心何所指。杨简时任富阳主簿,在谈话中间还要出去处理一桩诉讼案,然后回来又与陆九渊继续谈话。陆九渊说:刚才你断案,知道怎样判断是非,这便是你的本心。杨简问:仅止于此吗?陆九渊大声回答说:你还要什么?杨简就此顿悟,由此成为陆九渊的弟子。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三 主权与治权紧密相连,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就意味着可以行使治权。因此,像管治内地省市那样管治香港,是完全符合主权原则和国际惯例的。但中央政府把香港设立为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作出的政治决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已经是区域性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独特的营商环境、法治规则和国际联系,是任何一个内地城市都不具备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香港以其独特的优势,助力国家发展,弥补国家短板,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香港继续繁荣稳定,也可以令香港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可谓利国利港,一举两得。
材料 某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儒家伦理和近代欧洲基督教伦理进行了对比
中国儒家 |
近代欧洲基督教 |
没有社会其同体的观念,只有恭顺关系的若干表现:君父夫兄友 |
具有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观念 |
非亲缘关系成员之间互不信任,阻碍了普遍的商业和信贷行为的发展 |
提倡信徒之间的兄弟关系,这有助于根据相互信任而建立契约关系 |
对追求财富的经济行为持有肯定态度,但是对于非法获利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
把财富视为禁欲和节制的产物,只能把财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 |
结论:中国儒家文化不足以产生。甚至是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及相应的现代转型 |
——摘编自徐陶《儒学与现代性关系之论争:西方视角的范式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材料中的某个观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