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

更新时间:2023-08-11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九上·宜良期末) 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合理的是(   )
    A .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 一定条件下,水变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 . 6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变小 D . 1L大豆与1L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间隙
  • 2. (2023九上·文山期末) 三七汽锅鸡被誉为《十大滇菜》之首,以汤鲜味美,飘香诱人而著称。下列关于汽锅鸡“飘香诱人”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分子的质量很小
  • 3. (2023九上·宣城期末) 如图是空气中主要成分微观模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们身处这些分子之间,这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我们吸气时,部分分子进入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着能量变化 C . 给足球打气,这些分子进入足球,分子间隔变小、球内压强变大 D . 由上可知空气中只含有这两种分子,属混合物
  • 4. (2023九上·密云期末)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 氢元素 B . 氢分子 C . 氢原子 D . 氢离子
  • 5. (2023九上·吉安期末) 下图所示A烧杯中液体变红,B烧杯中液体没有变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B烧杯中微粒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 B . 该实验说明A烧杯中微粒不在运动 C .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6. (2023九上·韩城期末) 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 . 水分子质量变小 C . 变成了新分子 D .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 7. (2022九上·长汀月考) 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人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关于酒精在上述过程中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 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 B . 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 . 蒸发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 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 8. (2022九上·郑州期中) 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凉干,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分子运速率动加快   ②分子种类改变  ③分子大小改变  ④分子质量改变  ⑤分子间隔变大

    A . ①③⑤ B . ①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9. (2022九上·乐业期中) 将氮气压缩、填充到膨化食品包装袋中,既能保鲜,又能防止食品被压碎。在此过程巾,发生变化的是(   )
    A . 氮分子的间隔 B . 氮原子的质量 C . 氮分子的体积 D . 氮气的化学性质
  • 10. (2022九上·临湘期中) 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B .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C . 粒子之间有间隔 D . 构成气态物质的粒子之间的间隔最小
  • 11. (2022九上·秦皇岛期中) 酒精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的灭杀效果用酒精消毒后,能闻到酒精的气味,主要原因是(   )
    A . 液体都有气味 B . 微粒很小 C .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 微粒之间有间隔
  • 12. (2022九上·山丹月考)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 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 . 运动形式和间隔的大小 C . 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 .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二、填空题
  • 13. (2023九上·绥化期末)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水分子;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填“>”“=”“<”)200mL,这说明
  • 14. (2022九上·磁县期中) 根据给出宏观现象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当抽去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最后,上下两瓶颜色。此现象说明。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 15. (2021九上·柘城期中) 下图是探究分子性质的有关实验。图1和图2中浓盐酸和浓氨水没有接触,均产生大量白烟,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为。图2中V型玻璃管观察到产生的白烟位置偏右,该现象说明,图2实验与图1实验相比的优点是(答一点即可)。

  • 16. (2021九上·福清期中)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如图三个实验作出分析:

    实验一:观察到烧杯A中,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烧杯B的作用是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三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纵坐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22九上·千山期中) 微观世界缤纷多彩。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设计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先在一支试管中装大半管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小明做的实验除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说明的分子性质是,混合均匀后,分子(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2. (2) 如果继续完成图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如图丙所示),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答出一点即可)。
  • 18. (2022九上·巧家期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一些浓氨水,再用橡胶塞将试管口塞住(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了

    【反思评价】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同学们的改进实验的优点有(写一条)。

    【继续探究】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内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胶塞(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讨论交流】过一会儿后,实验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白烟最浓厚的位置在(选填“a”、“b”或“c”)处。

    【拓展延伸】实验中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