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7. (2023八下·凤城期末) 某学校劳动教育课堂上,四位同学利用杠杆原理使用劳动工具的场景如图所示。其中属于使用省力杠杆的是( )
    A . 锄地时举起锄头 B . 用羊角锤拔钉子 C . 用园艺剪修剪树枝 D . 用钢丝钳剪铁丝
  • 8. (2023八下·凤城期末) 2022年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苏翊鸣全程动作行云流水,发挥稳健,最终获得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他从高坡上加速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B . 起跳后他在空中旋转的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C . 落地后仍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 . 落地后站在水平雪面上时,雪面对他的支持力与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9. (2023八下·凤城期末) 小明在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圆柱形薄壁玻璃杯内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两种蔬菜汁,他想判断两杯蔬菜汁的密度大小,于是将同一个小苹果分别放入两杯蔬菜汁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图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杯中蔬菜汁密度大于乙杯中蔬菜汁密度 B . 放入小苹果后甲杯中和乙杯中蔬菜汁对杯底压强的增加量相等 C . 小苹果在两杯蔬菜汁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 . 放入小苹果后,装有蔬菜汁的两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 10. (2023八下·凤城期末) 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将重为的物体在内匀速提升 , 已知拉力 ,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端移动的速度为 B . 动滑轮重力为 C .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0分)
  • 20. (2023八下·凤城期末)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 (1) 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相同。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

    2. (2) 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图2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选填“甲”或“乙”
    3. (3) 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4. (4) 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 . 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 . 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 . 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 . 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 21. (2023八下·凤城期末)  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和水研究浮力的实验如图所示。

    1. (1)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2. (2) 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3. (3) 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4. (4) 金属块的密度为 
    5. (5) 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写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 22. (2023八下·凤城期末)  在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相关实验时,同学们通过观察如图甲所示的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对杠杆平衡条件提出以下的几种猜想:

    动力阻力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距离

    改变图中点的位置以及钩码的数量,得到杠杆平衡时的相关数据如表:

    动力

    长度

    阻力

    长度

    3

    2

    1

    6

    2

    3

    3

    2

    1

    3

    3

    1

    1. (1)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翻上述猜想中的 填上述猜想的对应序号
    2. (2) 要推翻猜想需要做图中的哪一个实验? 选填对应字母

    3. (3) 如图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为阻力。

      请画出的力臂与的示意图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4. (4) 如图乙所示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踏碓碓: , 古代的一种给稻谷去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杆的一端,另一端就会连续起落 , 踏碓属于 杠杆。
  • 23. (2023八下·凤城期末)  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忽略小球与接触面的滚动摩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1. (1) 实验中每次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2. (2) 该实验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填“木块”“小球与木块碰撞后”或“小球与木块碰撞之前”的动能。
    3. (3) 小李同学将实验改进成图乙所示,用同一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4. (4) 小李觉得利用图乙的装置,还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只需利用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小华觉得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图丙撞击同一木块,也能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填“小李”或“小华”的设计方案不可行,如果用该方案,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4. (2023八下·凤城期末)  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次数

    试验动滑轮重

    物重

    钩码上升高度

    动力

    动距离

    动力作用的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1

    2

    0.1

    1.4

    0.3

    47.6

    2

    1

    2

    0.2

    1.4

    0.6

    47.6

    3

    1

    4

    0.1

    2.2

    0.3

    4

    1

    8

    0.1

    4.0

    0.3

    66.7

    5

    2

    8

    0.1

    0.4

    50

    1. (1) 根据表格中所示数据,可发现有一组实验数据所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不同,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结果,相对应的滑轮组是 填“甲”或“乙”
    2. (2) 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才能正确读数。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处数据应为 ;编号数据应为 。
    3. (3)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 。
      A . 由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B . 由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 . 由第4、5组数据可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4. (4) 小明最后用甲滑轮组又进行了一组实验,当物重时,测得: , 结果发现机械效率算出来竟然超过了 , 导致小明犯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五、计算6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 25. (2023八下·凤城期末)  青少年要健康地成长,需要有一个科学、适度地体育锻炼的习惯,如图是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岳做仰卧起坐,坐起一次上半身重心上升 , 时假设他上半身所受的重力为求:

    1. (1) 岳上半身上升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
    2. (2) 在一次训练中,小岳内完成个仰卧起坐全过程,求他在这内克服上半身重力做功的功率。
  • 26. (2023八下·凤城期末)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日趋成熟。如图所示是利用网络实现远程驾驶的纯电动汽车,其质量为 , 车轮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 , 用时 , 这一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为求:

    1. (1) 该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2. (2) 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