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除此之外,叙事特点也非常突出。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贾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了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梦》,可谓未窥门径,杠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金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金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已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之态,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曹雪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 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C .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小说开篇讲的“大旨谈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并把握小说主旨。 D .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红楼梦》的内核就是以宝玉为代表对封建道德的反抗。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王熙凤阿谀逢迎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 B .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宝玉、王熙凤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 《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D . 《红楼梦》中“仁心”与“诗心”的结合,是宝玉的真实面貌,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3.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B .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C .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 .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5) 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 2.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①(节选)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后道:“我料到必有此事。”大家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所以没回。”贾母忙道:“这事岂可轻恕。”凤姐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林之孝家的等见贾母动怒,谁敢徇私,忙至园内传齐人,一一盘查。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贾母先问大头家名姓和钱之多少。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贾母便命将为首者每人打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打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②内。

    迎春正因他乳母获罪,自觉无趣,忽报母亲来了,遂接入内室。邢夫人因说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迎春低着头,半晌答道:“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小姐的身分来。”迎春不语,只低头弄衣带。邢夫人见他这般,因冷笑道:“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对儿赫赫扬扬,琏二爷凤奶奶,两口子遮天盖日,百事周到,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也免别人笑话。”

    刑夫人方起身,迎春送至院外方回。绣橘③道:“如今我有个主意:我竟走到二奶奶房里,将奶妈偷拿累丝金凤的事回了他,或他着人去要,或他省事拿几吊钱来替他赔补。如何?”迎春忙道:“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绣橘道:“姑娘怎么这样软软?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我竟去的是。”说着,便走。迎春只好由他。

    谁知迎春乳母之媳王住儿媳妇正因他婆婆得了不是,来求迎春去讨情,说:“如今还要求姑娘看从小儿吃奶的情常,往老太太那边去讨个情面,救出他老人家来才好。”迎春先便说道:“好嫂子,你趁早儿打了这妄想,要等我去说情儿,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我自己愧还愧不来,反去讨臊去。”王住儿家的听见迎春如此拒绝他,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乃向绣橘发话道:“自从邢姑娘来了,太太吩咐一个月俭省出一两银子来与舅太太去,这里饶添了邢姑娘的使费,反少了一两银子。常时短了这个,少了那个,那不是我们供给?谁又要去?我们这一向的钱,岂不自填了限呢。”迎春听见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什么的,你出去歇息歇息倒好。”绣橘听了又气又急,司棋听不过,帮着绣橘问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太上感应篇》来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有删改)

    [注] ①累金凤:即攒珠累丝金凤,以金丝穿聚珍珠堆叠连缀成凤形的发饰。②圊(qīng)厕行:打扫管理厕所的行当。圊:厕所。③绣橘:迎春的丫头。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独探春”笑着回应贾母,详细告知贾母园内的人“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的情况,写出了探春的大胆机敏,管家称职。 B . 小说通过“偏生我又病了”“回头命人速传”“当着贾母申饬”一系列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责任心强。 C . 小说借邢夫人之口“两口子遮天盖日”道出贾琏夫妇在贾府内外掌权的事实,同时写出邢夫人借题发挥,表达对王熙凤的不满。 D . 小说中王住儿媳妇反责迎春的一番话语,不仅反映了贾府内人际关系的复杂,同时也写出了下人对主子的盘剥不堪忍受,奋起反抗。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语简洁精当,如“忙说”“忙道”“命”等词语写出了贾母对事态发展的关心,表现了贾母关心晚辈、精明果断,达到了“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效果。 B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详细叙述贾母雷厉风行地清查聚赌事件,要求“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对参与者不论身份一概不留情面严厉处罚,为下文埋下伏笔。 C . 小说对于次要人物的描写,常通过几笔速写就勾勒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又气又急”出谋划策、忠心护主的绣橘,平日倚仗哺育之恩作威作福嗜赌成性的乳母。 D . 小说善于通过将不同的人物进行对照描写,来突显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形象特征。例如迎春和探春作为姐妹,却性格迥异,对比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3) “一字评”,是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用一个字精准概括人物的品格。在拟本回标题时,用一个“懦”字来突显迎春的品性,称其为“懦小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迎春之“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 脂砚斋对此回评注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势如怒蛇出穴,蜿蜒不得捕。”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场景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 , 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材料二: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司马光)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节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B . 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C . 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D . 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动笔如飞”,文中指王安石写文章下笔如飞,以称赞他才思敏捷,一挥而就。 B . “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一位皇帝在位时可以有多个年号。 C . “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与《谏逐客书》中“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D . “洎”是“及,等到”的意思,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 B . 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己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C . 材料二中吕惠卿认为司马光所说的话是不对的,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认为国家现在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 . 材料一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材料二主要引用司马光之言,表明他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5) 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材料二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看花人从房内望去,看到白海棠,得到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白海棠的高洁白净,由此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 B . 颈联以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它的美好形态。整联既写海棠的高洁白净特点,又带有喜极而泣的欣喜色彩。 C . 尾联从章法上说,“娇羞”“倦倚”,与首联的“半卷”“半掩”相呼应,收束全篇。从内容上看,它又是上两句感情的必然发展。 D . 这首诗不仅是风流别致,亦是含蓄浑厚。诗中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意与景浑,白海棠的形象成了林黛玉自身主体形象的象征。
    2. (2)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请简要赏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的妙处。
  • 5.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却善始不善终,《谏太宗十思疏》中“”也体现了这一现象。
    2. (2)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两句写出洞庭湖的明净广阔,以及词人泛舟湖上的悠然自得。
    3. (3) 《红楼梦》中俗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来自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田野是金灿灿的,但在延寿县的庆阳农场内,有一片稻田却格外① :这片稻田的稻穗,金黄中带着一抹暗红,这就是《红楼梦》中提及的“稀罕物”——胭脂稻。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贾府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其中有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却只有“二石”。第七十五回写贾母在宁府要吃稀饭,尤氏立即捧来一碗红稻米粥,贾母只吃了半碗,就吩咐把剩下的粥送给病中的王熙凤。胭脂稻的珍贵于此② 

    胭脂稻因其米粒形美、色红、粒长,煮熟后“气香而味腴”,因此得名胭脂稻,民间则称之为红稻米。相关研究表明,胭脂稻具有富含花青素、氨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等三大特征,对身体健康③ 。用这种稻米做出来的饭,有一股特殊的清香,特别是用它来煮粥,味道更佳。另外,胭脂稻还有个外号叫“三伸腰”,因为这种稻米具有“回锅三次色香犹存、米质不散”的特点,并且每一次回锅,米粒都能伸长一段。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胭脂稻”这个名字取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7.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①  , 同样也活不成。②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③  , 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人生中的烦恼它要化解,心灵得以净化,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 8. (2023高一下·遂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

    拂晓时分,晨光照亮周遭的一切,一边慢跑一边听着鸟叫,是一种快乐;薄暮夜读,沉浸在书的海洋,让思维徜徉,也是一大乐事。

    ——村上春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