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0 *老人与海(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老...

更新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简答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圣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恶的鲨鱼,恶劣的天气和多舛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在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圣地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他身上,具有非凡的人格力量,他是____。无论是84天的“背运”,还是在与马林鱼搏斗“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还要试它一试”,还要“忍住一切的疼痛,____当年的威风,把剩余的力气统统拼出来”。在与鲨鱼群进行殊死搏斗的时候,老人在____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伤残的身躯,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____、注定失败的战斗。虽然圣地亚哥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最终,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 他也正在梦见狮子。这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冕之王  振作  有气无力  众寡悬殊 B . 无冕之王  抖擞  精疲力竭  众寡悬殊 C . 冠冕堂皇  抖擞  精疲力竭  难与匹敌 D . 冠冕堂皇  振作  有气无力  难以匹敌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此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B . 因此在对待输赢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C . 然而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D . 然而在对待胜利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鲨鱼才再次来袭击。

    老人看见几片棕色的鱼鳍正顺着大鱼在水里留下的宽阔的踪迹游过来。它们甚至没有东闻西嗅寻找气味,就并排直奔小船而来。

    他卡住舵柄,系紧帆脚索,伸手到船尾下去拿棍子。这是从一支断桨上锯下来的桨柄,大约两英尺半长。手柄很短,只有用一只手紧握着才好发力,他用右手好好攥住,时松时紧,注视着两条鲨鱼过来。两条都是加拉诺鲨。

    我得等第一条紧咬住大鱼时,再打它的鼻尖或者直接打它的头顶,他想。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很狠地打在鲨鱼的鼻尖上。另一条鲨鱼不断游进游出,这时候又张大嘴逼了上来。鲨鱼猛撞在大鱼身上,咬紧了嘴巴,老人可以看见一块块白花花的鱼肉从它的嘴角漏出来。他抡起棍子打过去,但只敲在头上,鲨鱼看看他,把咬在嘴里的肉撕扯下来。趁它溜走把肉吞下去的当儿,老人再一次抡起棍子朝它打去,却只打在橡胶一般厚实坚韧的地方。

    “来吧,加拉诺鲨,”老人说,“再来吧。”鲨鱼冲了上来,老人趁它合上嘴的时候给了它一下子。他把棍子举得高得不能再高了,结结实实地打在鲨鱼身上。这回他感觉打中了脑袋根部的骨头,接着又朝同一部位打了一下,鲨鱼有气无力地撕下嘴里叼的鱼肉,从大鱼身上出溜下去。老人提防着它再游回来,可是两条鲨鱼都没再露面。随后他发现其中一条在海面上兜圈子,却没看见另一条鲨鱼的鳍。

    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

    他不想再看那条鱼。知道有一半都给毁了。就在他跟鲨鱼搏斗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

    “天就要黑了。”他自言自语道,“到时候我就能看见哈瓦那的灯光了。要是朝东走得太远,就能看见一片新开辟的海滩上的灯光。”现在离陆地不会太远了,他想。但愿没人太为我担心。当然啦,只有那男孩会担心。不过,我相信他会对我有信心。好多上了岁数的渔夫也会为我担心,还有不少别的人也会的,他想。我住在一个人心善良的镇子里啊。

    他没法再跟鱼说话了,因为鱼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接着他又想起了什么。“半条鱼,”他说,“你原来是一整条。很抱歉,我出海太远了。我把咱们俩都毁了。不过,咱们杀死了好多条鲨鱼呢,你和我一起,还打垮了好多条。你杀死过多少啊,鱼老弟?你头上的长矛可不是白长的啊。”

    他喜欢想这条鱼,想着它如果能自由游弋,会怎样对付一条鲨鱼。我应该砍下鱼嘴,用来跟鲨鱼搏斗,他想。但我没有斧头,后来连刀也没有了。

    不过,我要是砍下了鱼嘴,就能把它绑在桨柄上,那该是多好的武器啊。这样我们也许就能一块儿跟它们斗了。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可是,现在一片漆黑,不见光亮,也没有灯火,只有风在吹,船帆稳稳地把小船拖向前去,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

    我许过愿,如果逮住了这条鱼,要念那么多遍祈铸文,他想。可我现在太累了,没法念。我还是把麻袋拿来披在肩上吧。

    他躺在船尾掌着舵,等待天空出现亮光。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不会的。他说,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

    “别犯傻了,”他大声说,“还是清醒着点儿,掌好舵吧。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

    “要是有地方卖的话,我倒想买些运气。”他说。

    我能拿什么来买呢?他问自己。用一支搞丢了的渔叉、一把折断的刀子,还有一双损坏的手能买来吗?

    “也许你能行,”他说,“你试着用连续出海八十四天换来好运气,人家差一点儿就卖给你了。”

    绝对不能胡思乱想,他暗自琢磨。好运这玩意儿,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谁能认得准啊?可不管是什么样的好运,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想要一点儿。但愿我能看到灯火的亮光,他想。我希望得到的东西太多了。眼下只希求一样。他尽量坐得舒服些掌着舵,知道自己没有死,因为身上还在疼。

    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

    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他想。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

    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B . 小说通过展现人与自然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塑造了作者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展现永不言败的精神,体现“人的灵魂的尊严”。 C .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那些殖民主义者和贫困现实生活的象征。 D . 在《老人与海》中,海是被当作女性来描写的,象征着大海外在柔弱谦卑,而内心却拥有非凡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明威“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体现在小说语言凝练又精当,用朴素的语言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B . 这篇小说运用了“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把作者的感受和思想蕴藏在形象中,含而不露。 C . 小说通过描写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场景,以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推动情节发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体现冷静密实的叙事风格。 D . 小说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展现圣地亚哥的精神世界,表现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世人与困难、危险,甚至死亡进行不屈的斗争。
    3. (3) “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请依据以上评价并结合选文分析圣地亚哥的形象。
    4. (4) 海明威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在选文中,该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2022高二上·郑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老人与海(节选)

    (一)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老人说。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他想。我决不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如果它奋力逃跑会有多大能耐。我要是它,就会使出全身的力气逃脱,直到把钓线扯断。不过,谢天谢地,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置它们于死地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更高贵,也更能干。

    老人见过很多大鱼。他见过不少重量超过一千磅的,还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而现在,他独自一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和一条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牢牢拴在一起,这鱼比他见到或听说过的任何一条鱼都大,而且他的左手还紧缩着,像拳曲的鹰爪。

    不过,它总会松开的,他想。它总会复原,给右手帮帮忙的。这三样东西如同兄弟一般: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得松开。真没用,竟然抽筋了。鱼又慢了下来,以它惯常的速度向前游。

    我真搞不懂它刚才为什么跳起来,老人想。它那么一跳,简直就是为了让我瞧瞧它的个头儿有多大。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明白了。真希望我能让它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不过那样的话它就会发现这只抽筋的手了。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板上,忍受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那条鱼还在稳稳地游着,小船在黑魃魃的海水里缓缓前进。东边吹来的风在海面上掀起小小的波浪。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不再抽筋了。

    “鱼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他说着把钓线在肩上的麻袋上面挪动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很舒服,但也很痛苦,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

    (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真是不明白。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还有早已丧失的自尊,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在一旁优雅而缓慢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我得准备好绳套和绳索,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即使我们有两个人,往船里灌满水把鱼拉上船,再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装不下它。我得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再把它拖过来,捆得结结实实,再竖起杆,扬帆起航回家去。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溜”解释为“迅速滑动”,写出了大马林鱼游走时速度很快。 B . “紧缩”解释为“紧紧蜷缩”,写出了老人的左手抽筋十分严重。 C . “较量“解释为“较劲,角逐”,表现出了老人的坚毅不服输。 D . “折腾”解释为“翻腾,反复”,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一)开头,作者借用一连串动词和形象的比喻,写出大马林鱼身姿的巨大、漂亮、沉静,描写十分精当。 B . 选文(一)最后写到老人“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 C . 选文(二)中,几次写到了老人“感觉自己要垮掉”,这样反复描写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 D . 选文写了老人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最终成功捕获大鱼的过程。结构、情节可谓简单,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丰富。
    3. (3)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对大海环境的描写笔墨不多,但也起到了提供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B . 小说写大鱼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为下文突出老人捕鱼时的沉勇精神做了铺垫。 C . 小说对老人捕捉大马林鱼的前后过程描述详细,这是为了突出大马林鱼的力量和美。 D . 小说主要是从老人的视角来叙述,他能以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给人更真实的感受。
    4. (4)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带大马林鱼返程中战胜各种鲨鱼的次数是(   )
      A . 3次 B . 4次 C . 5次 D . 6次
    5. (5) 请结合选文分析大马林鱼的形象。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把大海钓上来

    海明威

    老人轻巧地攥着钓索,用左手把它从竿子上轻轻地解下来。他现在可以让它穿过他手指间滑动,不会让鱼感到一点儿牵引力。

    在离岸这么远的地方,它长到本月份,个头一定挺大了,他想。吃鱼饵吧,鱼啊。吃吧。请你吃吧。这些鱼饵多新鲜,而你啊,待在这六百英尺的深处,在这漆黑黑的冷水里。在黑暗里再绕个弯子,拐回来把它们吃了吧。

    他感到微弱而轻巧地一拉,跟着较猛烈地一拉,这时准是有条沙丁鱼的头很难从钓钩上扯下来。然后没有一丝动静了。

    “来吧,”老人说出声来。“再绕个弯子吧。闻闻这些鱼饵。它们不是挺鲜美吗?趁它们还新鲜的时候吃了,回头还有那条金枪鱼。又结实,又凉快,又鲜美。别怕难为情,鱼儿。把它们吃了吧。”

    他把钓索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等待着。同时盯着它和其他那几根钓索,因为这鱼可能已游到了高一点的地方或低一点的地方。跟着又是那么轻巧地一拉。

    “它会咬饵的,”老人说出声来。“求天主帮它咬饵吧。”然而它没有咬饵。它游走了。老人没感到有任何动静。

    “它不可能游走的,”他说。“天知道它是不可能游走的。它正在绕弯子呐。也许它以前上过钩,还有点儿记得。”

    跟着他感到钓索轻轻地动了一下,他高兴了。

    “它刚才不过是在转身,”他说。“它会咬饵的。”

    感到这轻微的一拉,他很高兴,接着他感到有些猛拉的感觉,很有份量,叫人难以相信。这是鱼本身的重量造成的,他就松手让钩索朝下溜,一直朝下,朝下溜,从那两卷备用钓索中的一卷上放出约索。它从老人的指间轻轻地滑下去的时候,他依旧感到很大的分量,尽管他的大拇指和食指施加的压力简直小得觉察不到。

    “多棒的鱼啊。”他说。“它正把鱼饵斜叼在嘴里,带着它在游走呐。”

    它就会掉过头来把饵吞下去的,他想。他没有把这些话说出声来,因为他知道,一桩好事如果说破了,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他知道这条鱼有多大,他想象到它嘴里横衔着金枪鱼,在黑暗中游走。这时他觉得它停止不动了,可是分量还是没变。跟着分量越来越重了,他就再放出一点的索。他一时加强了大拇指和食指上的压力,于是钓索上的分量增加了,一直传到水中深处。

    “它咬饵啦。”他说。“现在我来让它美美地吃一顿。”

    他让钓索在指间朝下溜,同时伸出左手,把两卷备用的索的一端紧系在旁边那根钓索的两卷备用钓索上。他如今准备好了。他眼下除了正在使用的那钩索卷儿,还有三个四十英寻长的卷儿可供备用。

    “再吃一些吧,”他说。“美美地吃吧。”

    吃了吧,这样可以让钓钩的尖端扎进你的心脏,把你弄死,他想。轻松愉快地浮上来吧,让我把鱼叉刺进你的身子。得了。你准备好了?你进餐得时间够长了吗?

    “着啊!”他说出声来,用双手使劲猛拉钩索,收进了一码,然后连连猛拉,使出胳膊上的全副劲儿,拿身子的重量作为支撑,挥动双臂。轮换地把钓索往回拉。

    什么用也没有。那鱼只顾慢慢地游开去,老人无法把它往上拉一英寸。他这钓索很结实,是制作来钓大鱼的,他把它套在背上猛拉,钓索给绷得太紧,上面竞蹦出水珠来。

    随后它在水里渐渐发出一阵拖长的咝咝声,但他依旧攥着它,在座板上死劲撑住了自己的身子,仰着上半身来抵消鱼的拉力。船儿慢慢地向西北方向驶去。

    大鱼一刻不停地游着,鱼和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地行进。另外那几个鱼饵还在水里,没有动静,用不着应付。

    “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老人说出声来,“我正被一条鱼拖着走,成了一根系纤绳的短柱啦。我可以把钓索系在船航上。不过这一来鱼儿会把它扯断的。我得拼命牵住它,必要的时候给它放出约索。谢谢老天,它还在朝前游。没有朝下沉。”

    如果它决意朝下沉,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如果它潜入海底,死在那儿,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可是我必须干些什么。我能做的事情多着呢。

    他攥住了勒在背脊上的钓索,紧盯着它直往水中斜去,小船呢,不停地朝西北方驶去。

    这样能叫它送命,老人想。它不能一直这样干下去。然而过了四个钟点,那鱼照样拖着这条小船,不停地向大海游去,老人呢,依然紧紧攥着勒在背脊上的约索。

    “我是中午把它钓上的,”他说。“可我始终还没见过它。”

    他在钓上这鱼以前,把草帽拉下。紧扣在脑瓜上,这时勒得他的脑门好痛。他还觉得口渴,就双膝跪下,小心不让扯动钓索,尽量朝船头爬去,伸手去取水瓶。他打开瓶盖,喝了一点儿,然后靠在船头上休息。他坐在从桅座上拔下的绕着帆的桅杆上,竭力不去想什么,

    只顾熬下……

    ——节选自《老人与海》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小说开头部分通过老人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鱼“个头不小”,不仅为下文这条鱼拖着小船向大海游去做铺垫,也突出了老人捕鱼经验丰富的特点。 B . 文中多次提到地点,如“在离岸这么远的地方”“朝西北方驶去”等,表明文中老人与环境存在某种内在矛盾。 C . 钓索“上面竞蹦出水珠来”细节中的“蹦”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钓索两头受力时瞬间绷紧的情形。 D . “一桩好事……”一句中“好事”指老人将要钓到那条大鱼,“说破”一词则表现了老人没有信心把大鱼钓上来。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 文章运用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法,如“攥”“溜”“牵”等,塑造了一位捕鱼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渔夫形象。 B . 作者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这条鱼的体型巨大、力大无穷、体力充沛等特点。 C .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模式展开叙述,详尽、直接、客观地描述老人孤身一人在海上所做、所想和所感。 D . 节选部分语言颇具特色,如风格简约、准确,重视语言的视觉、听觉上的表达效果等,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3. (3) 小说中多次出现“钓索”,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钓索”的用意。
    4. (4)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是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被斗败的人(节选)

    海明威

    公牛追着帆布,刚冲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它又采取守势。曼纽尔拿着剑和红巾,朝它走去。曼纽尔在它面前挥动红巾。公牛就是不冲。

    曼纽尔侧身朝着公牛,顺着下垂的剑锋瞄准地方。公牛一动不动。仿佛站在那儿死掉了,再也不能向前冲似的。

    曼纽尔踮起脚尖,顺着钢剑瞄准,猛扎下去。

    又是一下冲撞,他只觉得自己给猛的一下顶了回来,重重地摔倒在沙地上。牛在他上面。曼纽尔躺在那儿,像死了似的,头伏在胳臂上,牛在抵他。抵他的背,抵他那埋在沙土里的脸。牛角抵穿他的一个袖子,牛把袖子扯了下来。曼纽尔把袖子给挑了起来甩掉了,牛便去追披风。

    曼纽尔爬起身,找到剑和红巾,用拇指试了试剑头,跑到围栏那儿去换一把剑。

    牛站在那儿,在一场搏斗以后,又变得迟钝和发呆了。

    曼纽尔拿着红巾朝它走去,挥动红巾。牛没有反应。他在牛嘴跟前把红巾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地摆动。牛用眼睛盯着红巾,身子跟着红巾转动,可是它不冲。

    曼纽尔着急了。除了走过去,没别的办法。又快又准。他侧着身子挨近公牛,把红巾横在身前,猛地一扑。他把剑扎下去的时候,身子往左一闪避开牛角。公牛打他身边冲过去,剑飞到了空中,在弧光灯下闪闪发光,带着红把儿掉在了沙地上。

    曼纽尔跑过去,捡起剑。剑折弯了,他把它放在膝头上扳扳直。

    他朝牛奔过去。他从手里拿着披风站在那儿的埃尔南德斯面前经过。

    “它全身都是骨头。”那小伙子说。

    曼纽尔点点头,一边擦擦脸。他把血污的手帕放进口袋。

    公牛就在那儿。它现在离围栏很近。该死的牛。也许它真的全身都是骨头。也许没什么地方可以让剑扎进去。没地方?他偏要扎进去让他们瞧瞧。

    他挥动着红巾试了试,公牛不动。曼纽尔像剁肉似的把红巾在公牛面前一前一后地挥动着。还是一动不动。

    他收起红巾,拔出剑,侧身往牛身上扎下去。他感到他把剑插进去的时候,剑弯了,他用全身力量压在上面,剑飞到了空中,翻了个身掉进观众当中。剑弹出去的时候,曼纽尔身子一闪,躲开了牛角。

    黑地里扔来的第一批坐垫没打中他。接着,有一个打中他的脸,他那血污的脸朝观众看看。坐垫纷纷扔下来,散落在沙地上。有人从附近扔来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它打在曼纽尔的脚上。他站在那儿望着扔东西来的暗处。接着从空中呼的一声飞来一样东西,擦过他身边,曼纽尔俯身把它捡起来。那是他的剑。他把剑放在膝头上扳扳直,然后拿着它向观众挥了挥。

    “谢谢你们,”他说,“谢谢你们。”

    呸,这些讨厌的杂种!讨厌的杂种!他跑的时候,脚底下给一个坐垫绊了一下。

    公牛就在那儿。跟以前一样。好吧,你这讨厌的、可恶的杂种!

    曼纽尔把红巾在公牛的黑嘴跟前挥动着。

    牛一动不动。

    你不动!好!他跨前一步把杆子的尖头塞进公牛的潮湿的嘴。

    他往回跳的时候,公牛扑到他身上,他在一个坐垫上绊了一下,就在这时候,他感到牛角抵进了他的身子,抵进了他的腰部。他双手抓住牛角,像骑马似的往后退,紧紧抓住那个地方。牛把他甩开,他脱身了。他就一动不动地躺着。这没关系。牛走开了。

    他站起身来,咳嗽着,感到好像粉身碎骨,死掉了似的。这些讨厌的杂种!

    “把剑给我,”他大声叫道,“把那东西给我。”

    埃尔南德斯拿着红巾和剑过来。

    他用胳臂搂着他。

    “上医务所去吧,老兄,”他说,“别做傻瓜了。”

    “走开,”曼纽尔说,“该死的,给我走开。”

    他挣脱了身子。埃尔南德斯耸耸肩膀。曼纽尔朝公牛奔去。

    公牛站在那儿,庞大而且站得很稳。

    好吧,你这杂种!曼纽尔把剑从红巾中抽出来,用同样的动作瞄准,扑到牛身上去。他觉得剑一路扎下去。一直扎到其护圈。四个手指和他的拇指都伸进了牛的身子,鲜血热乎乎地涌到他的指关节上。

    牛踉踉跄跄似乎要倒下,接着他站到了地上。他望着,公牛先是慢慢地向一边倒翻在地;接着突然就四脚朝天了。

    然后他向观众挥手,他的手刚给牛血暖得热乎乎的。

    好吧,你们这些杂种!他要说些什么,可是他咳嗽起来。又热又闷。他低头望望红巾。他得过去向主席行礼。该死的主席!他坐了下来,望着什么。那是公牛。它四脚朝天,粗大的舌头伸了出来。他挣扎着站起来,又开始咳嗽了。有人过来,扶他站直。

    他们抬着他,穿过场子到医务所去。医生和两个穿白衣服的人正等着他。他们把他放在手术台上,给他剪开衬衣。曼纽尔觉得很疲乏。他整个胸腔感到发烧。他咳嗽起来,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他嘴跟前。人人都十分忙碌。

    一道电灯光照着他的眼睛。他把眼睛闭上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线索清晰、情节集中,以曼纽尔多次对牛的进攻为线索,集中选取典型的决斗情节,在多次失败与最后成功的情节中凸显出了曼纽尔对斗牛活动的热爱。 B . “它全身都是骨头”,通过对旁观者埃斯南德斯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与曼纽尔决斗的公牛瘦骨鳞峋的特点,在提示曼纽尔的同时也暗含了对他的担忧。 C . 小说善于制造反差,从观众起初的察不可遏到最后的鼓励欢呼;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突显了勇者的力量和人性的张力。 D . 小说使用多种叙述人称,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将写作者的客观叙述与主人公的主观情感相融合,既客观冷静地再现了故事,又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2. (2)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3. (3) 本文和《老人与海》均塑造了硬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异同点。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早上,孩子朝门内张望,他正熟睡着。风刮得正猛,那些漂网渔船不会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个懒觉,跟每天早上一样,起身后就到老人的窝棚来。孩子看见老人在喘气,跟着看见老人的那双手,就哭起来了。他悄没声儿地走出来,去拿点咖啡,一路上边走边哭。

    许多渔夫围着那条小船,看着绑在船旁的东西,有一名渔夫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根钓索在量那死鱼的残骸。

    孩子并不走下岸去。他刚才去过了,其中有个渔夫正在替他看管这条小船。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又哭起来了。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没错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啤酒罐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晃来晃去。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一名渔夫用钓索量死鱼残骸的情节,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人们对老人行为的惊叹与赞美。 B . 作品结尾写露台饭店来的旅游者与侍者的对话,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也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的人生哲理。 C . 老人说要把鱼头给佩德里科,说明老人除了具有凶猛、强悍的品格,还有善良、敦厚之美。 D . 选文多用对话的方式来叙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显示出海明威小说电报体的独特风格。
    2. (2) 小男孩马诺林的“哭”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老人梦见狮子”结束全文,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用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怎么啦?”一名渔夫大声叫道。

    “在睡觉。”孩子喊着说。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都别去打扰他。”

    “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那量鱼的渔夫叫道。

    “我相信。”孩子说。

    他走进露台饭店,去要一罐咖啡。

    “要烫,多加些牛奶和糖在里头。”

    “还要什么?”

    “不要了。过后我再看他想吃些什么。”

    “多大的鱼呀,”饭店老板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捉到的那两条也满不错。”

    “我的鱼,见鬼去。”孩子说着又哭了起来。

    “你想喝点什么吗?”老板问。

    “不要,”孩子说,“叫他们别去打扰圣地亚哥,我就回来。”

    “跟他说我多么难过。”

    “谢谢。”孩子说。

    孩子拿着那罐热咖啡直走到老人的窝棚,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来。有一回眼看他快醒过来了。可是他又沉睡过去,孩子就跨过大路去借些木柴来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孩子说。“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

    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它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把我打败了。”

    “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可没有。”

    “对,真个的。是后来才吃败仗的。”

    “佩德里科在看守小船和打鱼的家什。你打算把那鱼头怎么着?”

    “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了,放在捕鱼机里使用。”

    “那张长嘴呢?”

    “你要你就拿去。”

    “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来商量一下别的事情。”

    “他们来找过我吗?”

    “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老人说。他感到多么愉快,可以对一个人说话,不再只是自言自语,对着海说话了。“我很想念你,”他说。“你们捉到了什么?”

    “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

    “好极了。”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不会交好运了。”

    “去它的好运,”孩子说。“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

    “我们得弄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经常放在船上。你可以用一辆旧福特牌汽车上的钢板做矛头。我们可以拿到瓜纳巴科亚(位于哈瓦那东约五英里处,为哈瓦那的郊区,有海滨浴场。)去磨。应该把它磨得很锋利,不要回火锻造,免得它会断裂。我的刀子断了。”

    “我去弄把刀子来,把钢板也磨磨快。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也许三天,也许还不止。”

    “我要把什么都安排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大爷。”

    “我知道怎样保养它们的。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把这个也养养好,”孩子说,“躺下吧,老大爷,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还带点吃的来。”

    “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你吃了多少苦?”

    “可不少啊,”老人说。

    “我去把吃的东西和报纸拿来,”孩子说。“好好休息吧,老大爷。我到药房去给你的手弄点药来。”

    “别忘了跟佩德里科说那鱼头给他了。”

    “不会。我记得。”

    孩子出了门,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他又在哭了。

    那天下午,露台饭店来了一群旅游者,有个女人朝下面的海水望去,看见在一些空气酒听和死梭子鱼之间,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条巨大的尾巴,当东风在港外不断地掀起大浪的时候,这尾巴随着潮水瓶落、摇摆。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 , ”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注】①西班牙语:鲨鱼。②这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③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1. (1) 下列对文段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选文段是小说《老人与海》的最后一个章节,几乎全部采用对话描写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简洁、明快、直白、有力的写作风格。 B . 圣地亚哥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那么意义也许并不在失败与否,而在于抗争本身。 C . “海洋非常大,小船很小,不容易看见”,圣地亚哥这句话既是对海岸警卫队搜寻结果的回应,也表达出他意识到人和自然界相比的渺小,对与自然斗争中经历的失败的无奈与颓丧。 D . 圣地亚哥和马林诺谈到一支能扎死鱼的好长矛,说明他在小男孩的坚持下也重新鼓舞起了斗志,这和他尽管一无所获,但是绝不轻易认输的性格是一致的。
    2. (2) 小说写两个游客对大马林鱼骨骸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3. (3) 小男孩马林诺对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形象及人格塑造起到了烘托作用,丰富和深化了老渔夫这一形象的精神内涵。根据文段内容,试列举能够显示这一点的具体情节。
    4. (4) 小说以“老人正梦见狮子”这样的语句结束,请分析结尾的作用和意义。
三、名著阅读
  • 8. 根据选必上课文《老人与海》(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他因前者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1954年凭借后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文风简练,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B . 在人物塑造上,除了对老人的动作做精准细致的描写外,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一种是无声的心理活动,一种是有声的自言自语。主人公总是用有声的自言自语来否定自己的犹豫,不断激励自己,给自己带来力量和勇气。 C . 小说最后写圣地亚哥扛着桅杆走回小屋时一路上坐下歇息了四次。作者有意识地使用“四”,“四次”歇息照应着前面的“四回”拼搏,每一次歇息是为下一次“站起来”养精蓄锐,凸显了老人不怕失败,永不言败的“硬汉精神”。 D . 老人在和鲨鱼搏斗中,凭着毅力、勇气和智慧顽强对抗,最终虽然大马林鱼只剩下骨架,老人依然大声说“没有什么把我打垮”。老人维护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作者借此揭示出主题——可以避免的悲剧命运和决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2. (2) 海明威凭借“对叙事艺术的精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的风格,这一风格在《老人与海》中有哪些体现?
    3. (3) 为了迎接充实而美好的寒假,学校正举办“挚爱阅读——2023年度阅读盛典”活动,将评出2023年度“最具阅读价值书籍”。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为《老人与海》这本书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推荐词,凸显其最具阅读价值之处。要求: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简明连贯。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

    “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老人说。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1. (1) 文中有几处描写钓线的地方?对于大鱼有何暗示作用?
    2. (2) 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两种直接塑造大鱼形象的艺术手法。
    3. (3) 老人“硬汉”形象深入人心,请结合《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运用2题的两种艺术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老人”的硬汉形象。
  • 10.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大鱼被咬得残缺不全,他都不忍心再看上一眼。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像自己受到袭击一般。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是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自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不过,攻击我的这条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大鱼。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____。”我很痛心,把这鱼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1. (1) 选文中的“他”名叫,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2. (2) 根据上面文段,写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 11. 《老人与海》的“海”指的是(   )
    A . 红海 B . 加勒比海 C . 黑海 D . 地中海
  • 12. 下列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人也知道大马林鱼是保不住的,而最终没有放弃与鲨鱼的搏斗,这表现出一种斗争到底、绝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B .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老人梦见狮子,狮子既是老人内心力量的源泉,也是老人雄心不泯、对命运永不妥协的证明。 C . 老人之所以失败,一是走得太远,二是孤军奋战。这表明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人类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自然。 D . 在小说结尾,马诺林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的精神感召下,回到老人身旁,决心以老人为榜样,要再和他一起出海。
  • 13.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历经千辛却最终带回了一副大马林鱼骨架的“硬汉形象”。王小波说:“《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渔夫,但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也有人说,如果海明威让主人公圣地亚哥把大马林鱼完好无损拖回来,不也是能体现其“硬汉”精神吗?对此,你是否同意?
四、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曙光刚刚染红萨崩山上的天空,暗蓝的海面已揭开黑色的夜幕,早晨凛冽的寒气刺着人脸,薄冰也在脚底下咯咯发响。只有远处永不停息的涛声,打破清晨的寂静。

    “先生,到伯爵码头吗?请上船!”两三个退伍水兵从划子上站起来,向您招揽生意。

    您挑定那只离你最近的划子,跨过陷在船旁泥泞中的那匹已在腐烂的枣红色死马,上船向舵那边走去。于是您离了岸。

    您望望海湾,海湾里遍布着漆成条纹的舰船,有的近,有的远;您望望呈现在远处水晶般澄澈的水天之际的敌舰。您听听节拍匀调的划桨声和从水面上飘送过来的人语声,以及塞瓦斯托波尔雄壮的炮声。

    船在伯爵码头靠了岸。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码头的最初几级台阶上狼藉地摆放着生锈的炮弹、炸弹、霰弹和各种口径的铁炮:军营生活和都市生活、漂亮的城市和肮脏的野营奇怪地混杂在一起。

    就拿这个辎重兵来说吧,他正拉着三匹枣红马去饮水,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而且,在那位戴着洁白手套的过路军官的脸上,在那个坐在防寨上抽烟的水兵的脸上,在那些怕弄脏粉红色衣裳、在穿过街道时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的少女们的脸上,你都可以看到同样的神情。

    是的,您要是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不论从哪一个人的脸上,您都找不到惊慌和狼狈的神情,甚至找不到热烈、果断或者准备牺牲的神色。

    但您别急于怀疑,干脆就到对面那座大厦的巨大的俱乐部里去吧。一推开门,您就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闻到一股腥臭难当的气味。您在那儿可以看到脸色苍白、神情阴郁的医生,两臂上溅满鲜血。上了麻药的伤员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嘴里像梦呓般说着些莫名其妙但有时却朴实动人的话。您还会看到担架上躺着另一个伤员,他眼看着伙伴动手术,忍不住浑身痉挛,哼个不停。总之,您在这儿看到的战争,不是军容整齐的队伍、激昂的军乐、咚咚的战鼓、迎风飘扬的旗帜和跃马前进的将军,而是战争的真实面目——流血、受难、死亡……

    离开这所充满痛苦的房子,您准会觉得如释重负,您会深深地吸几口新鲜空气,但一想到这些苦难,您又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您也就会毫不犹豫地泰然向棱堡走去……

    您一路走去,不时会被地上狼藉的炮弹绊到,或者跌进石子地上积水的弹坑里。您会在街上遇见和赶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和军官,偶尔也会碰到一个女人或者孩子。在您上山的时候听到炮弹或者榴弹在附近呼啸,特别是您看到一个士兵,挥动两臂,顺着泥泞滑下山去,嘻嘻哈哈地从您旁边经过,你会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昂起头,向这座泥泞滑溜的山上爬去。

    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您不禁打了个寒噤。“哦,这就是第四棱堡了,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同时,一团浓烟把您的身体、炮床和走动着的水兵的黑影都笼罩住了。“正好打中炮眼,我看打死了两个……喏,抬出来了!”您会听到这样的欢呼声。接着您就会看到有个黑色的球撞在地上,发出清楚而响亮的爆炸声。随后,弹片带着尖叫声向四方飞溅开来,石子在空中沙沙直响,您身上也会溅满污泥。听见这些声音,您会产生一种又痛快又恐怖的奇异感觉。在炮弹向您飞来的这一刹那间,您准会想到您要被它打死了。等您清醒过来,刹那间,您会感到喜不自胜,您也就领略到在生死关头所特有的一种壮美之感。接着又是炮弹的呼啸声、落地声和爆炸声,但在爆炸声中还夹着一个人的呻吟,使您大吃一惊。这个负伤的水兵浑身都是血和泥,声音哆嗦地对伙伴们说:“别了,弟兄们!”他显然还想说些什么,但结果只重复道:“别了,弟兄们!”

    ……

    现在,您可在阵地上看到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了。您回去的时候,不知怎的不再理会一路上呼啸着的炮弹和枪弹,您将怀着一种宁静而高尚的心情回去,您获得了一个愉快的信念: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不但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而且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动摇。

    黄昏降临了。即将下山的夕阳,从蔽天的灰云后面豁露出来,一下子射出灿烂的红光,照亮了紫色的阴云,照亮了舰艇林立、波涛起伏的灰绿色海面,也照亮了城市的白色建筑物和街上熙来攘往的人们。团的乐队在林荫道上演奏古老的圆舞曲,它的旋律在水面上荡漾,跟棱堡上隆隆的炮声奇妙地融成一片。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草婴译,有删改)

    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俄罗斯人民抗击英法入侵的保卫战。列夫·托尔斯泰曾担任炮兵连长,亲历战役。

    (乙)

    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

    “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他大声说。

    (节选自《老人与海》/李育超译,有删改)

    1. (1) 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 甲文中的辎重兵在牵马饮水时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虽时时刻刻遭受死亡的威胁,仍保持淡然自若,这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另一面。 B . 甲文多次提及的“泥泞”意味深长,它在小说开头意味着对红马的埋葬,而在士兵顺泥泞滑下山时,则传达出对战争沉重的消解。 C . 甲文借描写俱乐部里腥臭难当的气味、苍白阴郁的医生、神志不清的伤员,呈现战争的触目惊心,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 D . 乙文中的老人在与大鲨鱼第一次搏斗后,看着被咬得残缺不全的大马林鱼,认为杀掉它是一桩罪过,从而产生了激烈的心理活动。
    2. (2) 下列对甲文相关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 甲文几乎没有正面刻画敌我士兵激烈的厮杀,而对飞溅的弹片、爆炸的炮弹等细节加以描述,展现恢宏的战争场景。 B . 甲文中,作者擅长用“在那位、在那个、在那些”等句式,使其有整齐之美,铺陈了战争的多个画面,增强感染力。 C . 甲文通过对浑身血泥的水兵重复的语言描写“别了,弟兄们”,再现战争的残酷,歌颂为卫国战争献出生命的普通士兵。 D . 甲文在曙光中开始,在夕阳中结束,前后呼应的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又营造了令人恐惧压抑的战时氛围。
    3. (3) 从伯爵码头至第四棱堡,“您”可能历经了怎样的心绪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甲乙两文分别设置了“您”和“你”,它们产生的文学效果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由。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节选自《复活》)

    (二)

    (为了上诉的事,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

    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有别的事了?”她问。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中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节选自《复活》)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段(一)玛丝洛娃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请求饶恕、赎罪,表现出鄙夷不屑、冷冷拒绝,是因为当初聂赫留朵夫的无情遗弃,使她不再相信善、相信他的承诺,已在沉沦中麻木。 B . 文段(二)玛丝洛娃听到聂赫留朵夫说要跟她结婚而神色变得恐惧,眼睛发呆,不仅断然拒绝,并且愤怒地痛骂、痛哭,这些反应表明玛丝洛娃灵魂开始渐渐从麻醉中苏醒。 C . 两文都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尤其突出的是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 两文都运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有限视角的直接分析来细细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使人物的感情变化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真实而自然。
    2. (2) 赏析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在整部小说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精神都经历了一个“复活”的过程。请从“复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面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五、微写作
  • 16. 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你以《红楼梦》《老人与海》《大卫•科波菲尔》《复活》《百年孤独》五部文学名著的一部名著为例,谈谈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自圆其说。
六、小阅读-课内
  • 17. 下列对《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轮辐式结构,以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了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B .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但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却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 . 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亦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D . 狮子意象在《老人与海》中具有独特地位,作用不容小视:它勾连上下文,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它把老人心理流变过程串连起来,烘托老人的心灵世界。
  • 18. 下列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钓上一条大马林鱼,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只剩一副鱼骨。 B . 海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一面,也有凶险的一面;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C . 老人一直自言自语,表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D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小说的关键句,其中“可以被毁灭”的是人的生命,“不能被打败”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