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2年3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为储先生的胸腔里成功装上了一枚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这枚核桃大小、仅90克重的Corheart 6“人工心”,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技术领先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被称为“中国心”,其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部件均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医师联合研发。董念国教授自豪地说:“经过临床上的不断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整体技术已彻底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与世界‘并跑’,部分技术甚至实现了‘领跑’。”
2011年,中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研制我国第一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但受到综合研发能力、材料工程、精密加工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人工心脏领域的研究发展缓慢。2018年10月8日,苦等供体3个月未果的小田在协和医院接受植入手术,成为中国较早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人。2019年8月,这款国内首款植入式人工心脏获准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其核心技术从日本引进,其为中日合资产品。经历10年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多种人工心脏投入临床使用,其整体费用低于国外,极大降低了救治门槛。
2021年11月,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上市,质量为180克。今年进入临床试验期的Corheart6泵体重量仅90克,目前在全球是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为什么要研发体积小、质量轻的?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的个子更小一点,心脏体积也相对较小。临床数据显示,人工心卡在“心尖”上,只有更小更轻,才能卡得更牢,占位越少,不仅对心脏压迫少,而且对胸壁损伤轻。”
每一位“人工心脏”的植入者被比作“背包客”,这与它的构造不无关系。比如Corheart6由体内和体外两部分组成。体内是安装在患者病变心脏“心尖”(心室)处的血泵,体外是控制器和两组移动电源。体内体外由一根管线相连,接通电源后,体内的血泵就会像一个“小马达”一样,高速旋转,恢复维持生命必需的血液循环,患者背上装着控制器和移动电源的小包,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全球人工心脏技术经历了三代技术路线的演变、创新与发展:第一代为搏动式,也被称为容积式泵,其缺点是体积大、不易植入、机械故障率较高,早已退出市场;第二代是轴流泵,轴承附近的血液受到很高的流场剪应力作用,比较容易形成回旋“死水区”,破坏血细胞,导致血栓形成、脑中风、消化系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第三代采用流体动力轴承或磁悬浮轴承,使得转子完全悬浮,在不与周围发生任何机械接触的情况下旋转,因此对血细胞破坏性更小,相容性更好,更加不容易形成血栓,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可见,磁悬浮技术为人工心脏带来革命性变化。早期人工心的轴承是泡在血液中的,高速运转时就会对血细胞造成破坏,易出现并发症。而磁悬浮技术通过无形的磁力轴承将人工心的叶轮悬浮起来,从“幕后”带动人体适应性非常好的钛合金叶轮旋转,推动血液流动,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桥接治疗”,为患者争取数周到数年的宝贵时间等待合适供心;第二种为“永久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无心脏移植可能的患者,比如超过100公斤的严重超重者、有强烈排异反应者、高龄终末期心脏病人;第三种是在遇到疑难病症且找不到头绪时,可先植入“人工心”保持人体运转,给医生提供决策、思考的时间,被称为“决策治疗”。
如何让人工心更加永久性地服务人类,而不必等待心脏移植?中国医师与工程师正在联手攻关,促使“中国心”日臻完善。目前磁悬浮人工心脏泵血以平流为主,未来将研究与自身心脏搏动一致、更符合人的生理特点的搏动性血流泵;继续优化产品性能,提高耐久性,减少出血与血栓等并发症;将有线充电改为无线充电,以减少皮肤及继发感染,同时提高使用便利性;继续压缩人工心体积并减少质量,让婴幼儿也能用上;医疗工作者进一步优化植入术式,让手术变得更微创。
(取材于罗兰、姚旭的文章)
材料二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6日晚间发布的《中国人体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明确,对于异种器官移植,应本着“鼓励研究、审慎发展”的态度,科学评价研究进展,清醒认知相关风险。这源于一场关于“异种器官移植从动物实验跨越到临床成功还有多远,能否有效缓解人类器官供应短缺”的大讨论。
今年1月,一台史无前例的手术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完成,引起了全球医学界众多权威专家密切关注和激烈讨论。57岁终末期心脏病的患者大卫·贝内特,于1月7日接受了异种器官移植手术——把经基因改造后的猪心脏移植体内。术后几周,贝内特体内的移植心脏运转良好,未出现排异反应迹象。遗憾的是,术后约两个月,贝内特不幸死亡。
这场大讨论的背后,凸显了供体严重短缺、器官移植费用高昂等全球性问题。异种移植,仿佛让人们看到解决人体器官供给短缺问题的曙光。但医学团队所谓的实验“成功”,并非意味着人类很快能实施异种移植手术。因为从动物实验跨越到临床成功,路途还非常遥远。
目前,异种移植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有三个。
一是免疫排斥难以完全避免。器官移植工程非常复杂,现在同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障碍尚未完全解决,更不用说异种移植了。包括狒狒心脏移植在内的异种移植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人尝试,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因为排异反应太严重。
二是跨物种移植生物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异种移植还要面对跨物种的病毒感染风险,若盲目开展异种移植临床试验,可能会造成动物身上的未知病毒与病原微生物在人类传播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已知猪体内带有“人→非人”动物互传的微生物有18种,其中最难消灭的是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威胁。
三是社会伦理不容忽视。受体接受手术后将不同程度地受供体影响——带来表观遗传学甚至受体性情的改变。在移植医学中更需加强伦理学规范,尊重生命与人格尊严。
既有医学价值,也有种种风险,怎么办?相信未来异种移植技术的进步将为器官移植供体短缺找到解决方案。现阶段,推进公民志愿器官捐献是解决供体短缺和器官移植事业改革的现实途径。
(取材于周宁、李会平等的文章)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 , 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 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问。
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
B . 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 . 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 .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文学家的母亲
①母亲之于子女,是生命永恒的光亮,照亮了孩子的人生之路。
②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的父亲沈永锡属于务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从小就学会了读、写、算,还念过不少古书。沈家家塾中授课的是茅盾的祖父,不但授课内容陈旧,而且教学不认真,经常丢下学生不管,自顾出门听说书或打小麻将去了。因此,待茅盾到了开蒙的年龄,沈永锡干脆让茅盾在家中由陈爱珠教授。陈爱珠知书识礼,善于治家,她把结婚的“填箱”钱放在钱庄上生息。这些钱除了为丈夫买书、治病,主要用于培养茅盾及其弟沈泽民。沈永锡病逝后,陈爱珠恪守丈夫的遗嘱,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两个孩子身上。尤其对茅盾,管教非常严格,母亲要茅盾“做个有志气的人”,作弟弟的榜样。她支持两个儿子离开家乡,离开她,去经风雨,见世面,去革命。茅盾、沈泽民兄弟两人走上革命道路,得益于母亲的启蒙和教导、鼓励和帮助。因此,茅盾晚年说:“回顾我一生走过的道路,总是免不了要想到我母亲给我的影响。”
③巴金也说:“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亲。”母亲教巴金认识“爱”字。这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熏陶。“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体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母亲,虽然也有许多逆境和困苦,但是,她从不曾在子女面前淌过泪,也不曾流露悲伤的话。她承担了世界的灰暗色调,传递给子女的永远是爱的暖意。“她给我看见的永远是温和的、带着微笑的脸。”母亲所分享的爱意,又被巴金分享给整个世界,分享给所有的人。“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巴金的母亲可谓“以身体之”“力行近乎仁”。她春风化雨地培养了巴金的人生信条和社会信念。
④老舍称自己的母亲是“我的真正的教师”。老舍出生时正好是北方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京最冷的日子。当时老舍母亲已经四十一岁,是高龄产妇,生产时昏死过去了,半夜才醒过来。老舍父亲死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母亲的身上,她靠给人洗衣裳和缝补衣物维持生计。当二十五岁的瘦弱的老舍远渡英国时,他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常常一个人坐在炕上发呆,担心自己的儿子能否健康归国,不知有多少眼泪暗暗流下。老舍爱花,爱清洁,爱整齐,守秩序,这些习惯都是从他的母亲那里学来的。老舍继承了母亲的优秀品格,也继承了母亲的美好性格。“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越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夏衍的母亲徐绣笙是一个具有“近代性格的人”。虽然她识字不多,但是通情达理,淳厚温仁,思想开通。“她从不讨厌邻近的穷孩子到我家里来,也从不禁止我和这些野孩子们在一起,把自己吃用的东西省下来送给邻近的穷人,是她唯一的愉快。我长大了之后从日本或者上海回来,总带给她一点糖果和食品,但是她自己并不吃,瞒着我们偷偷地送给那些终年赤脚的孩子。”夏衍曾说自己的笔名即来自母姓,母亲姓徐,徐氏一族“生于夏、衍于商”,“夏衍”之名即由此得来。
⑥史铁生有一位疼爱儿子、理解儿子的母亲。她默默地守护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希望儿子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她“润物细无声”的生命教育,让儿子明白了“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她给予史铁生的是自我拯救,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由此,史铁生才发现,为母亲而写作的愿望在他写作的全部动机中占有多大的比重。
⑦正如冰心诗中所写:“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伟大的母亲像天空中璀璨的星星一样,永远照着孩子们的路途和灵魂的归路。
(取材于李玉辉的同名散文)
2022年“五四青年节”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学校组织了“新时代新青年——纪念共青团百年华诞”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青年节宣传册”。宣传册第一部分介绍《新青年》的历史。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材料,请帮他们解决在手册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后面小题。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该杂志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甲】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1916年9月,李大钊发表《青春》,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1917年4月,《新青年》发表了青年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指出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乙】“无体是无德智也”。
1917年8月,《新青年》向鲁迅约稿。鲁迅在《<呐喊>自序》回忆说:“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在我自己,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遐顾及的。"
①号角:词典释义是“军队中传令用的吹奏乐器”,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
②囹圄:词典释义是“监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
⑴请以“雨后景如画”为主题,写一段文字,描绘你所见到的景致。要求:特点突出,描写生动。150字左右。
⑵微写作。中小学生“学艺术为考级,考级为拿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⑶阅读总会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愉悦,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段话,向同学推介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