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9-11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 26 分)
  • 1. (2023高一上·平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____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无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

    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 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这纷繁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bìng)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薄,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 .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 hǎo)礼”。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yīng)于传统的习惯。 C . 《乡土中国》一书源自作者费孝通对中国社会的犀利洞察与(zhā)实调研,其中的分析鞭(pì)入里,为了解中国社会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D . 宋代以后,一般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都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huì),改天换日,只有老百姓实在穷而无告,才会铤而走险、(jiē)竿而起。
    2. (2) 阅读下面文字,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____的阐释: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 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 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回家,大概是三件事:一是省亲,

      ____思念之苦;二是乡愁,归于故土之亲;三是仪式,____精神传承。

      A . 恰如其分     消除      感悟 B . 一针见血     慰藉     濡染 C . 高层建瓴     抚平     感服 D . 鞭辟入里     解除     渲染
    3. (3) 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____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①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②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③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④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⑤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A . ①④③②⑤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③④②①⑤ D . ③①④⑤②
    4.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既证明古代礼有残忍的一面,也表明孔子比子贡更看重礼。 B . 在安土重迁的乡村,遵礼守制能够抑制人性中负面气质的释放,从而避免人的行为举止失范与失序。 C . 礼治能在乡土社会长期存在,是因为乡土社会没有变化,而在变迁很快的社会中,法治会应运而生。 D . 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但是二者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靠国家权力,礼靠传统。
    5.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礼治范畴的一项是( )
      A . 孟母为儿三迁 B . 古代贵族用陶俑殉葬 C . 曾子临终易席 D . 当代长辈过年发红包
    6. (6) 中国人待人以礼、言谈重礼、语词得体。下面句子中不合礼的一项是( )
      A . 昨日本拟一电相告,以小轮船不来,故不能发,想正悬念。今特琐琐相告,可并禀高堂。(梁启超《与娴儿书》) B . 欣闻母校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校庆邀请函回函) C . 犬子在光明大道 2 号新开汽车工坊,欢迎新老朋友惠顾。(父亲在朋友圈发布的儿子店铺开张信息) D . 选科分班结束后,学生对老师说:“承蒙老师上学期的雅教,我受益良多,今后若有机会还请老师不吝赐教。”(师生道别)
  • 2. (2023高一上·平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变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的纹饰上喜欢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纹。如“六合同春”“五谷丰登”“锦上添花” 等图案。( )。如新婚婚服和恋人互赠的信物上往往采用鸳鸯为主的图样,如“鸳鸯同心”“鸳鸯戏水”等;寿诞则往往采用“松鹤长寿”“鹤献蟠桃”“龟鹤齐龄”等意味着长寿的图案。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如一盏醇厚的美酒,令人回味隽永;亦如一本宏制的古书,

    在一丝一线中延续中华民族不朽的传承。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锦绣中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关爱老人,不仅意味着要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也要注重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成长需求,让他们拥有更精彩的“夕阳红”。 B .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基本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在形成以快速客运铁路为主骨架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C . 2001 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海南,美丽的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 D . 浪漫主义诗歌常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此,依据不同的场合,也会选择不同的纹饰 B . 同时,依据不同的场合,也会选择不同的纹饰 C . 同时,选择不同的纹饰,也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D . 因此,选择不同的纹饰,也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3. (3)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B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 . 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D . 台儿沟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年四季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1. (1) 《论语》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指出兴趣的重要性的语句是:
    2. (2) 《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3. (3) 《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
    4. (4) 羌笛亦称羌管,是传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竖着吹奏,其音高亢,在古代诗歌中有着

      悲凉的象征意蕴,如

二、阅读与理解(共 34 分)
  • 4. (2023高一上·平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各 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 杨巨源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②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③

    [注]①唐玄宗后期重用宦官,藩镇割据,严重威胁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 817 年(元和十二年),宪宗任裴度为宰相,三年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 . 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分散各自回原驻地;旆旌寄回家乡,和平到来。 C . 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 . 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 (2) 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上·平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 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 , 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 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

    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 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

    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拔萃,唐代一种选官制度。选官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B . 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后文的中“县侯”也是爵位名称。 C . 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D . 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所指是后者。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B . 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 C . 白居易关心民生。杭州刺史任内,他修堤蓄水泄洪以利灌溉,舒缓旱灾之害,疏浚当地的六口水井,帮助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 D . 白居易淡泊名利。他受命持节前去向田布宣布谕旨时,田布赠送他五百匹细绢,他予以拒绝。临死前,他遗命薄葬,也不必请谥号。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②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

    4. (4) 白居易做官入则直言进谏,出则造福一方,最终却“无立功名意”。结合文本简析他无意功名的原因。
  • 6. (2023高一上·平江开学考) 文学作品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

    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 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 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 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 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中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如详写贾母、王熙凤、贾宝玉, 略写舅母、李纨等。(贾母穿针引线,较详)(原文贾敏教女,说及宝玉) B . 文中写贾府用晚膳寂然严整,各有丫鬟伺候漱口、盥手、饮茶,这无一不在显示大家族行止的井然有序。 C . 在凤姐亮相前先写黛玉心中的“纳罕”,设置悬念,侧面烘托了凤姐的性格,暗示其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D . 宝玉出场前夕,在黛玉心中唤起“不见也罢”的印象,是以强烈的反差来引起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2. (2) 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刻画了王熙凤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选文主要以林黛玉的视角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何作用?
三、写作(共 40 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