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别 | 亲代杂交组合 | 子代的性状 | |
红眼 | 白眼 | ||
1组 | 红眼×白眼 | 238只 | 0只 |
2组 | 红眼×红眼 | 265只 | 89只 |
3组 | 白眼×白眼 | 0只 | 278只 |
据日前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
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富集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
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带回了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同年11月25日结束实验,水稻种子在天宫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发育全过程。
据航天研究员介绍,在水稻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太空微重力的影响,水稻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灌浆时间延长了10多天,大部分颖壳(包裹在水稻花外面的结构)不能关闭。开花时间和颖壳闭合在保障植物充分的生殖生长、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方面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将利用返回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
资料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2021),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0年6月,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又在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杂交海水稻的研究是未来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技术成功后,将使我国大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粮仓。
资料二:水稻螟虫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其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水稻螟虫的主要天敌为青蛙,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利用稻田养蛙,实现蛙稻共生,一举两得,提高综合收益。
资料三:2021年长春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9万公顷,是全市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由于昼夜温差大,且为一季稻(一年一熟),因而我市稻米素以品质佳而著称。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尝试破解制约水稻绿色生产的发展瓶颈,如利用稻秆还田技术,将处理后的稻秆全部还田,从而增加了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