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白银 |
黄金 |
1503~1549年 |
263 916 |
58 430 |
1550~1600年 |
7 175 227 |
95 132 |
1601~1650年 |
9 004 417 |
27 299 |
时间 |
事件 |
1792年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撰写了《为妇女权利辩护》,这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妇女运动宣言 |
1794年 |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写下了建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和政治权的愿望 |
1829年 |
英国当局在印度废止殉夫自焚的习俗(印度寡妇自杀的传统旧习) |
1850年 |
英国开始争取妇女选举权的全国性的公开辩论 |
1868年 |
第一次争取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公开会议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举行 |
1869年 |
英国女性纳税人可以在地方选举中投票;卡迪·斯坦顿是美国全国争取妇女选举权协会的首任主席 |
表:1930年、1938年列强的国防开支(单位:百万美元)
| 日本 | 意大利 | 德国 | 苏联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1930 | 218 | 266 | 162 | 722 | 512 | 498 | 699 |
1938 | 1 740 | 746 | 7 415 | 5 429 | 1 863 | 919 | 1 131 |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作出向苏联“一边倒”的决定。不少学者认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那一代中共领导人对共产主义具有强烈的信仰,把中国革命视为俄国革命的继续。……美国战后在亚洲采取的遏制革命的政策,特别是重新扶植日本的所作所为,证实并强化了毛泽东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对美国威胁的认识,勾起了他对历史上日本侵华罪恶的回忆。
——摘编自翟强《中国的反应——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材料二
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 世界历史》
材料
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将印度的甘蔗带入欧洲地中海沿岸,此前蜂蜜一直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主要甜味来源。之后,甘蔗的栽培技术和制糖技术也更为广泛地传到欧洲。当时,味道甘美、颜色洁白的砂糖和蜂蜜一样,是高价商品,在欧洲社会上层阶级间流传。以16世纪的英格兰为例,当时蔗糖价格十分高昂,是贵族阶层的专属奢侈品,贵族们甚至以一口烂牙为荣。
由于砂糖贸易利润巨大,而且甘蔗需要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热带地区种植,于是,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殖民地建立了无数的甘蔗种植园。到了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种植园中糖生产的扩大化,糖的价格在欧洲逐渐变得低廉。
另外,到了19世纪初期,为了减少对殖民地糖供应的依赖,欧美国家本土也开始竞相栽种甜菜、改良甜菜品种。由此,原来仅作为少数上流阶层的饮食调味品、药品或礼仪用品的砂糖,逐渐变成了人们可以日常获取的物品。
——摘编自郭歆《国家人文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阐述蔗(砂)糖在西方传播的现象,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材料一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没有“别的办法”。纵观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轨迹,每一次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孕育和滋养,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摘编自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
材料二
表: 二战前后有关原子能的运用大事记(节选)
时间 |
事件 |
1941年 |
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国罗斯福总统正式批准开发原子武器的计划 |
1942年 |
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原子弹研究开发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 |
1945年 |
7月16日,原子弹试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试爆成功,标志着人类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随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 |
1949年 |
苏联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南瓜” |
1952年 |
美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英国的原子弹试验成功 |
1953年 |
苏联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
1954 年 |
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开创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篇章 |
1960年 |
法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
1964年 |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
1967年 |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