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学业水平...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考古学家发现该遗址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该遗址应属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母系氏族社会 C . 早期国家 D . 阶级社会
  • 2.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主张“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下列言论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
    A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 .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 3. 下表是战国时期有关郡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代 记载
    泰惠文王时(公元前356-公元前 311年) “取楚商於地为黔中郡”
    赵武灵王时(公元前325-公元前 299 年) “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域,而置云中、雁门、代那”
    燕昭王时(公元前311-公元前 279 年)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A . 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相关 B . 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 . 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 D . 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 4. (2023高一上·海宁月考)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治世”和“盛世”。下列各项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开元盛世    ②大定之治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④③②
  • 5.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在位期间,反击匈奴,大规模开疆拓土。下列举措与汉武帝反击匈奴无直接关联的是( )
    A . 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 B . 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 C . 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 D .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 6.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 )
    A . 外戚 B . 地主 C . 宦官 D . 士族
  • 7. (2023高一上·吉林月考) 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 )

    ①广设赈灾仓库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通大运河    ④修建赵州桥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2023高一上·海宁月考)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一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    )

    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

    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分摊

    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 . 减少收税对象 B . 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 保证财政收入 D . 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9. 《新唐书》载:“司空李勤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帝曰:“善,其书遂大行。”该《本草》是( )
    A . 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 B .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 .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 . 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 10.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地,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将领不随军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 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 . 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 . 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 11. (2023高一上·南湖期中) 读下表,这反映了宋辽时期( )
    宋辽榷场贸易情况(部分)
    类别 商品
    宋对辽输出的主要商品 茶、药材、布帛、瓷器、珍珠、象牙
    宋对辽严禁输出的商品 铜钱、金、银、铜、铁等金属、硫磺、硝、书籍
    辽对宋输出的主要商品 羊、骆驼、皮革、毛毡、盐、马具
    辽对宋严禁输出的商品 马、粮谷
    A . 政治关系影响经贸往来 B . 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C . 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 D . 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 12. (2023高一上·南湖期中) 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该思想家是( )
    A . 董仲舒 B . 程颢 C . 朱熹 D . 王阳明
  • 13. 读《元朝形势图(1330年)》。对图中数字所指区域的地方管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地由中书省直辖 B . ②地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 C . ③地为宣政院辖地 D . ④地设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
  • 14. 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政府( )

    ①重新修筑长城 
    ②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③设奴儿干都司 
    ④册封瓦剌首领俺答汗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5. (2023高一上·海宁月考) 《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中描述“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在这400多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多种新现象”。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新现象”的是(    )
    A . 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B . 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C . 商品经济繁荣纸币开始出现 D . 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 16. 清朝顺治帝对传教士汤若望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因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说明了当时( )
    A . 西方科技得到一定的传播 B . 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C . 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 . 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 17.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下列事件发生在该地的有( )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④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和黑旗军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黑旗军的将领是( )
    A . 左宗棠 B . 邓世昌 C . 刘永福 D . 罗荣光
  • 19. 下表是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部分诏书内容,据此分析可知戊戌变法( )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0. 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此番各国"合而谋我"( )
    A .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 . 使列强实现了在华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导致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D .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21. 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到1919年,茂新、福新面粉系统共有8个厂。1916年,又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额达到22万元,为1916年该厂盈利额的11倍。荣氏企业稳坐“面粉大王”的宝座。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近代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B . 国民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C . 民国初年社会经济的新气象 D . 欧洲列强退出中国市场
  • 22. 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都属兔)而成名的。”关于这“三只兔子”,说法有误的是( )
    A .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延揽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 B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C .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D . 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 23. 近代某政治文件规定:“(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别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该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 .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D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24. 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
    A . 八七会议 B . 遵义会议 C . 洛川会议 D . 西柏坡会议
  • 25.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百团大战 C . 台儿庄大捷 D . 平津战役
  • 26. 1949至1951年,在全国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在新解放区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反映了新中国( )
    A . 社会主义的性质 B . 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C . 人民当家作主的特征 D .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 27. 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这一讲话出台的背景是( )
    A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B . 周边地区局势日益紧张 C .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 28.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他们印发了30万份《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传单写到:“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 . 香港澳门的回归产生了重大影响 B . 台湾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的状态 C . “九二共识”引起了台湾民众的共鸣 D . “一国两制”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 2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该理论( )
    A .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B . 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 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30. 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推行“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但考古研究发现,秦朝洞庭郡某地仍然存在超过二男的扩大家庭和联合家庭,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据此可知( )
    A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 B .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C . 历史结论必须要经过考古来证实 D . 史料拓展更有利于全面理解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40分。其中第31题10分,第32题15分,第 33题15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奏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最高统治者选择的主要统治思想并列举秦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地方管理制度。
    2. (2) 阅读材料二,完成“▲”填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 32. (2024·月考)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

    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围积居奇,拒用人民币。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杂志设计了纪念特刊如下

    版块 史实
    版块一 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版块二 经济体制的探索 (1)1980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2)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①_______的生产队已经达到 93%
    (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版块三 开放格局的形成 (1)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起,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
    (5)②_______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版块四 综合国力的提升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2005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2017年,“复兴号”高铁首发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20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天眼)运行......
    版块五 理论建设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三线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3. (3) 结合所学知识,把特刊信息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改革开放与中国命运的关系。请为特刊新增一个版块。(要求:有概括性的版块名称及两条相关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