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宋朝李刚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刚的高度评价反映出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功绩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实现国家统一 C . 发展社会经济 D . 大运河的开凿
  • 2.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C .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 3.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 ( )

    A . 禅让制度 B . 宗法制度 C . 分封制度 D . 科举制度
  • 4. (2023七下·宁远期末)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5.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历史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史实。如图图组体现的主题是( )

    A . 经济繁荣 B . 民族交融 C . 社会开放 D . 盛唐气象
  • 6. (2023七下·新晃期中)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中描绘某事件后的场景,该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该事件指( )
    A . 开元盛世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黄巢起义
  • 7.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宋代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领导,主管全国的军务。两宋共有枢密使和枢密副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A . 鼓励加强法律制度 B . 抑制武将专权 C . 极大分化宰相权力 D . 控制地方财政
  • 8.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每年给辽国银两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这段材料( )
    A . 反映了宋辽之间战争不断,谈判失败 B . 反映了宋辽之间签订和约,保持和平局面 C . 反映了两宋时期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划河为界 D . 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
  • 9. (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 黑板上老师写出:游猎于东北,阿骨打统一各部建立政权,灭亡辽。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学习的内容为( )
    A . 女真族的崛起 B . 北宋的建立 C . 蒙古的统一 D . 满洲的兴起
  • 10. (2024七下·焦作期中) 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B . 《农政全书》的出版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C . 南方热量充足水分较少不适合水稻生长种植 D . 宋朝人民发明使用曲辕犁促进耕种效率提高
  • 11. (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社会风气开放 B . 市民生活丰富 C . 民间艺术精湛 D . 边境贸易频繁
  • 12. (2024七下·路南月考)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 . 疆域辽阔统一 B . 中央集权衰落 C . 重视科技创新 D . 海外贸易发达
  • 13.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如图图片是《梦溪笔谈》中对一项发明技术的记载,书中这样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发明中符合这种记载的是( )

    A . 活字印刷术 B . 雕版印刷术 C . 造纸术 D . 交子
  • 14. (2023七下·汉寿期末) 某同学上网查找资料,发现“盐城”在元朝时,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由此推测,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世袭制 D . 行省制
  • 15. (2023七下·汉寿期末) 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史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B . 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C . 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D . 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16. (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团结 B . 和平交往 C . 社会变革 D . 反抗侵略
  • 17. (2023七下·汉寿期末)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 . 设立三司 B . 采用八股取士 C . 废除丞相制度 D . 设立厂卫机构
  • 18. (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文中描绘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
    A . 郑和下西洋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戚继光抗倭 D . 玄奘西行
  • 19. (2024八上·岳阳开学考)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  )
    A . 军机大臣与皇帝”共治国事” B . 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 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D .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20. (2023七下·汉寿期末)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清朝初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 首创三省六部制 C . 建立行省制度 D . 设置驻藏大臣
  • 21.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如图是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清代的思想成就 B . 戏曲的发展历程 C . 辉煌的经典著作 D . 文学体裁的变迁
  • 22. (2023七下·汉寿期末)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海禁”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B . 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C . 该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D . 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 23. (2023七下·汉寿期末) 下面表格的内容显示的是某历史小组为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开展的活动。请你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什么( )                                                                                                                      

    活动

    内容

    查阅文献

    《清史》清朝疆域图(1820年)

    观看视频

    影视作品《民族英雄郑成功》《东归英雄传》

    搜集图片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班禅金印、台湾府驻地图等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4. (2024七下·江汉期末)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的( )
    A . 艺术水平 B . 批判作用 C . 内容特点 D . 深远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0分)
  • 25. (2023七下·汉寿期末)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国之道】

    材料一:唐朝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地方管理】

    材料三:如图地图上标示有“大都”“陕西行省”“察合台汗国”等字样。

    1. (1) 材料一图片中展示的是唐太宗时期完善的哪一政治制度?
    2. (2) 综合材料二,概括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太祖”指的是谁?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在“制其钱谷”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体现了哪一朝代的哪一地方管理制度?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统治者因地制宜,设置了什么机构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宣政院负责管辖的地区又是哪里?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斗争的趋势。
  • 26. (2023七下·汉寿期末)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大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其中,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经过长期的民族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进程(部分)。

    朝代

    内容

    北魏

    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

    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朝

    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2) 根据材料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