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1 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培优卷)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中藻、(xìng)交(héng),盖竹柏影也。 B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yǔ)其(qí)者。 C . 怀民亦未(qǐn),(xiāng)与步于中庭。 D . 晓雾将(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tuí),沉鳞竞跃。
  • 2. 下列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晓雾将 B . 夕日欲 C . 少闲人 D . 猿鸟乱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 . 晓雾将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 . 互相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 .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4.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郦道元《三峡》) B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已经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 5.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中藻、荇/交横 B .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6. 下列对《答谢中书书》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多种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再平视“清流见底”。 B . 本文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晓雾将歇”是静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景。 C . 本文借书信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D . 本文作者在书信中描山画水,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 7. (2022八上·乐陵月考)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背景和结语则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 B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 .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极大地肯定了北魏历史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 8. (2023七上·游仙期末)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①⑤② C . ⑤③④①② D . ⑤①③④②
二、语言表达
  • 9. 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副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____________。”(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些话引在一起来看,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材料二

    遇见山水,你会身似行云流水,心如皓月清风,得到清静自在。南北朝有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风韵秀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有白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赏心悦目;明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谈笑洒脱。

    1. (1) 阅读材料一,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2. (2) 阅读材料二,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三、填空题
  • 1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2. (2)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字子瞻,号,是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三苏”,都被列入“”之中。
    3. (3) 从思想感情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最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12.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四、综合题
  • 13. 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
    1. (1)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 (2) 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一句中。
    3. (3) 《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 14. 文学常识填空
    1. (1)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2. (2) 《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3) 根据原文按要求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②《答谢中书书》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③《答谢中书书》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④《答谢中书书》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⑤《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而又惆怅悲凉的心境的句子是:

      ⑥《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正面描写月的句子是,侧面描写月的句子是

五、文言文阅读
  • 15. (2022八上·巩义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 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①相田:看田地的好坏。②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解衣睡     随心所       擒故纵 B . 月色入户      家喻晓       夜不闭 C . 无与为乐者      念不忘     一之差 D .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异乎常       根究底
    2.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之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自选角度赏析。
    4. (4) 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 16. 比较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完成小题。

    【语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晓雾将  歇:消散 B . 夕日欲  颓:坠落 C . 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参与 D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阅读语段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4.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