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2022九上·许昌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心        许/里外合        浑身数/甲归田 B . 窃/洗           赠/臭万年       不及防/鞠躬尽 C . 纲/防         胆/入为出        坚不屈/人所难 D . 蓄/立       浩/首低眉         而不舍/约精神
  • 2. (2022九上·许昌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分岐    赃物    听诊器    妇孺皆知     重峦叠障 B . 告罄    狼藉    俱乐部    姗姗来迟     拈轻怕重 C . 蓦然     诘难    竟技场     自出心裁    为富不人 D . 赢弱     深霄     孺子牛     轻歌慢舞     形销骨立
  • 3. (2022九上·许昌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是心态的静。____ 。____ 。____ ,____,____。 

     ①如今人们不仅被各种嘈杂之声包围,而且被泛商品化催生的各种世俗欲望追逼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如是说 

     ③心态既难以“淡泊”,也难以“宁静” 

     ④不恬静少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⑤如此也就难以“明志”与“致远”了 

    A . ①④②⑤③ B . ②④①③⑤ C . ④⑤②①③ D . ④①②③⑤
  • 4. (2022九上·许昌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2. (2) 塞下秋来风景异,。 
    3. (3)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受到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4. (4) 忧民爱国之情亘古不息,多少文人志士因为这份情感将个人得失、生死置之度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为天下人的幸福安居甘愿牺牲自己,  袒露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过零丁洋》),文天祥宁死不屈,以大 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吟诵舍生取义的千古绝唱。 
  • 5. (2022九上·许昌月考) 名著阅读。 

     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杨志 B.唐僧 

    示例: 宋江 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竟背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

  • 6. (2022九上·许昌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载体。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①  , 元曲的灵动悄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義之等人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② 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 7. (2022九上·许昌月考) 支付宝是一种网上支付工具,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图所示的支付宝交易流程。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8. (2022九上·许昌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山乡篾匠 

    ①清晨,浓雾笼罩的山村响起吆喝声:编竹篓篓、竹背,补竹晒席、竹一一撮箕喔是篾匠手艺人上门了,紧着饭碗迎出来,应承着:快屋里坐。篾匠放下背,主人同他坐在一条长板凳上,递上纸烟,朝霞的斑斕里有了浅浅的影子。

     ②“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篾匠师傳买了去,做成物件用途广。做把竹椅放门堂,夏日笑炎好乘凉。起青劇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这曲调熟悉,像山歌一样飘在山沟沟里,篾匠师傅眼里闪烁着亮亮的光芒。 

    ③我们家熟识的篾匠唱不出山歌。他是个哑篾匠,不唱山歌,但山歌在他心里。八十年代的山村,一基笼是值钱的家当了。那时家里过年蒸候,母亲要到邻村去借蒸笼。一年冬天,父亲一咬牙:“请匠来扎一副。”

    ④哑篾匠背着背篓来我家,初冬的阳光刚跃出山头,一抹阳光跟随他进了我家院子。他一边说着含混不清的话语,一边用手比画,和父亲交流。父亲说:“竹就在屋后呢。”篾匠从背篓拿出砍刀,去竹林里选竹子。我跟在他身后,帮他扛砍好的竹子。篾匠“呀呀呀”夸我。我笑,他也黑嘿笑。

    ⑤把竹子扛回院坝,父亲已经在院坝里生起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燃娆的柴火,映红整个院子。柴火旁展着一壶老鹰茶,父亲对篾匠说:“茶水上了,渴了,就喝。”篾匠“可啊”应承着,点上一杆叶子烟,含在嘴里,开始忙起来。从锯开始,经过剖、拉、撬、削、磨、制等工序,一根根竹子变成蒸笼格的竹片,变成蒸笼盖的篾条,变成蒸笼的外框……老鹰茶“噗噗”冒着烟,也不见篾匠喝,倒是那杆叶子烟袋他一直没有离口。

    ⑥篾匠背篓里有许多家什,弯刀、锯子、最子、拉,还有用竹子做的各种小狗、小竹塔子、小虫子等玩意儿。我有空就往篾匠的背篓里瞅,总想看那些乖巧好玩的小玩意儿。可是,篾匠不喜欢我靠近他的背篓,一靠近,他就开始“啊啊啊”喊叫,一次我定定立在他背篓旁,问他:“个啥呢?”⑦他先是“啊”一声、指着篓摆摆手,然后又是连串“啊啊”声,比画示意我去看书。我笑了笑,懂了,他是说:“读书才有大出息。”我站在初生的朝霞里,给他朗诵《杨家岭的早晨》,他衔着青瓷叶子烟袋,咪着眼睛,望着红形形的太阳,眼里满是欣喜的光芒。

     ⑧一切准备好了,篾匠把柴火生大了,他要把准备好的竹片放在火上烤。烤好一面,再烤另一面。这时候,他有空歌歌了,蹲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喝着老鹰茶。有时,也随手用那些零碎的细竹丝,三下两下就编织好一只妈蚱或一只小狗递给我。那时候,我觉得篾匠师傅是那么神秘,好像他啊呀不成语的言语,都有某种魔力和韵味。 

     ⑨烤好的竹片滚烫,篾匠要趁热拉成圆圈。他用厚布垫上,一头拉在手上,一头踩在脚下,使劲拉手上的竹片,脚顺势移动,最后把拉过的竹片两头接上,木夹子夹住,再调整几下,竹圈就圆了起来。做蒸床最讲究,着床的竹片隙缝小指那么宽,窄了,蒸汽上不来;宽了,汽全跑顶上了。这时候,篾匠师傳要吸上一口叶子烟,在心里琢磨,眼睛昧缝着。没有固定的隙缝尺す,一切尺す都在他的心里。用展刀歌一ロ子下去,顺着ロ子別开一隙缝。好了,就是这样一个尺寸的隙缝了。 

     ⑩三床蒸笼做好了,篾匠依次把蒸笼码好,盖上蟲,圆圆的蒸笼立在院坝里,他长长出了一口气,对着远处的山峰“啊啊”吼起来,他吼的是“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起青削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吗?没有人知道,山谷回荡着“啊啊"的回声。 

    ⑪蒸笼扎好了,那一年过年,我家蒸的蒸馍格外香甜篾匠走时,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小竹塔送给我,好多年后我才看清竹塔下还刻有四个字:好好学习。我一直珍藏着他给我的这份美好礼福,只要我坐在书桌上看到那小竹塔,那份美好和温暖迅速笼罩了我,心里不由得就燃起一种炽热来。

    1. (1) 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中“我”和哑篾匠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2. (2) 品读第⑦段画线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揣摩哑篾匠的心理。 

       他衔着青瓷叶子烟袋,眯着眼睛,望着红形形的太阳,眼里满是欣喜的光芒。 

    3. (3) 文中的哑篾匠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说本文标题拟为“哑篾匠”更合适,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 9. (2022九上·许昌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衆,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風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一一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盆ロ”,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丰沛。《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式亦妹,令人动客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更是因为她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没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波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颇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1. (1) 文章以“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2. (2)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材料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阐述理由。 

       38岁的雷海为是杭州一公司的普通送餐员,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习惯利用等待取餐、等红绿灯的碎片化时间背诵古诗词。他在深圳当过电工,在上海做过礼品销售,最困难时身上只有几十元,曾在楼道里过夜。“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雷海为说,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写尽了人在困境中的积极心态,自己也不断从古诗词中找到支撑精神力量,养成了自已淡定平和的心态。 

    4. (4) 分析第①~-③段的论证思路。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 10. (2022九上·许昌月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成候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说①。公孙闭“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课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郇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总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忌以告公孙,公孙间乃使人操十金而往ト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成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ト者出,因今人描为人ト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说:同“悦”,感情和睦。②公孙(ha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③不进:不构成威胁。④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⑤ト:占ト,预测吉凶。⑥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之妻臣          私: 偏爱。 B . 王之甚矣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C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用言语讽刺。 D . 时时而进                间: 间或、偶尔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 (3) 你认为语段(一)中邹忌被“齐威王”称“善”的进谏有哪些优点? 
    4. (4) 邹忌逼走田忌之后,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请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从人物角度分析原因。 
  • 11. (2022九上·许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躇。 

     仿心秦汉经行处,宫閃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 (2) “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四、作文(50分) 
  • 12. (2022九上·许昌月考)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感谢那场风雨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第一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起一大片绿蘭。烈日下,总能为人们带来阴凉。 

     第二棵树,长在荒野上,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路。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②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