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②消灭私有制必须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作用
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④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变革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政治保证
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大量物质条件
④脱贫攻坚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为实现现代化找到了根本遵循和具体路径
①坚定道路自信,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增强信心
②坚定制度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路径选择
③坚定理论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工作指南
④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完善基层治理结构
①担当时代责任,为民族复兴沟通协商凝聚共识
②勇于砥砺奋斗,以奋进者的姿态不断攻坚克难
③锤炼品德修为,舍弃个人利益成就国家的梦想
④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绽放青春
①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不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②既沿着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方向,又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③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④既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又不断调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针对地摊经济发展精准施策,发挥其独特优势
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多渠道盘活利用闲置资源
③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④推动宅基地和自留地的所有权依法流动转让
市场主体总量 | 国有企业 | 个体工商户 | 民营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
2012年12月 | 5500万户 | 15.5万户 | 4060万户 | 1000万户 | 44.1万户 |
2022年8月 | 1.63亿户 | 46万户 | 1.09亿户 | 4700万户 | 66.8万户 |
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国( )
①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②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③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市场中的准入门槛
④不断优化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环境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必须加强市场监管
②要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应通过企业自觉自愿来维护自身信誉和形象
①要进一步扩大政府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更好维护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②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③必须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共享发展理念
②探索数字城市建设,促进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理念
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协调发展理念
④推进森林生态价值转化,推动已备案的碳汇产品实现交易——绿色发展理念
①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的升级转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②交通一体化大力推进—满足人民出行的需求—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③推动区域互联路网建设—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④对接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①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居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利润
②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提高
④健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①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生动表达
②实现共产主义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③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永葆党的政治本色
④有利于激发全党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
①常喝“墨水”能真心倾听民意,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常流“汗水”能确保方向正确,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
③常喝“墨水”能加强理论学习,在常学常新中坚定信念
④常沾“泥水”能密切联系群众,在为民惠民中担当责任
①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系列考验和危险将长期存在
②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④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①明确革命方向,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②掌握革命法宝,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③不忘革命初心,牢记党的章程,将严守党的纪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④加大革命力度,以零容忍态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纯洁性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我国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根本力量
④我国积极履行维护各国稳定、促进世界发展的职能
①党切实履行国家管理职能,将反映人民利益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代议的方式对国家重大事务行使最高决定权
③全国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就机构改革方案充分发表意见
④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是将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的有效形式
①民主党派依法行使提案权,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②政协委员发挥独特优势参与执政和国家事务管理
③双周协商座谈会能广开言路,充分调动积极因素
④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一种有效的民主政治协商形式
①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落实新时代治藏方略,促进民族团结
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④提高西藏教育质量,彰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创新居民自治实践形式,保障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②完善了基层行政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地方治理能力
③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新格局
④加强依法自治,实现了社会事务由基层群众直接管理
①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源泉力量
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④传承法律文化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①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水平,规范营业性演出市场秩序
③建设社会法律服务体系,缩小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
④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仲裁的社会权威地位
①法律修订要回应社会关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③该法的修改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④该法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有效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维护法律权威
②以人民为中心,降低矛盾纠纷解决成本
③减轻司法工作量,缓解诉讼过多的现象
④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45个年轮里,改革开放春风浩荡,催动中国破浪前行。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到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再到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按下“加速键”,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向世界释放发展红利,不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何以称其伟大。
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述“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原因。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用大量时间深入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中进行调查,写出《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他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是否进行改革开放,中央同样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从1977年7月到1980年6月,除中央领导同志出访外,派出部委代表团出访360次、科教经贸代表团出访472次。打开国门搞建设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结合材料,运用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2023年4月6日,安徽省司法厅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征询公众对《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在工作原则中指出,推行柔性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防范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柔性并非无“尺度”。征求意见稿中的工作任务包括:确定不予处罚清单的范围、严格不予处罚清单制定程序、实行不予处罚清单动态管理、规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适用等。同时强调,“免罚”并非“免责”,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免罚处理后,仍需要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约谈等柔性措施进行纠正教育。
柔性执法也需有力度的监督。征求意见要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省行政执法机关要通过行政执法情况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柔性执法的理解。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材料一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并且未来能源资源需求仍会保持刚性增长,但原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成为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方面蓬勃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制造业近10年持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国共建设2000多家绿色工厂和170余家绿色工业园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材料二 近年来,虽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但是生态问题仍然严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经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高票通过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材料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类文明赓续负责的高度,科学阐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鲜明特征的新的文明发展形态。这一思想指引中国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