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校际联考...

更新时间:2023-09-19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东明开学考) 春秋时战争以车阵冲击战为主;战国时以徒兵、骑兵野战和包围战为主,水攻、穴攻广泛运用。战争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 .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 . 社会变革空前加剧 C . 军事理论走向成熟 D . 尚武风气日益浓厚
  • 2. (2024·期末) 汉末魏晋时期,乡贤辈出,如陈龛、王烈等。史书载:乡村发生争讼,都寻求陈龛判正,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有盗牛者被抓获时,发誓改过自新,且曰“幸无使王烈闻之”。上述现象( )
    A . 推动了民风根本转变 B . 缓解了社会政局动荡 C . 巩固了儒学统治地位 D . 填补了乡村治理缺失
  • 3.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下图为古代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诗人分布图。影响这一布局的关键因素是( )

    A . 经济发展 B . 区域差异 C . 政局演变 D . 政策调整
  • 4. (2024高二下·东明开学考) 下表为宋代部分士人的言论。这表明他们主张( )                                                                                                                      

    言论

    出处

    凡变法须是通,通其变使民不倦

    《张载集·横渠易说》

    弊坏而后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

    《二程集·周易程氏传》

    整顿欲一时之弊,譬如常洗浣,谓之小补可也。今上自朝廷,下至百司庶府,外而州县,其法无一不弊。若要做,须一番重铸

    《朱子语吴》

    A . 复兴儒学 B . 经世致用 C . 锐意求变 D . 以民为本
  • 5.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指出:“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靡不以读书难事,而《水浒》《三国》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作者意在( )
    A . 服务政治改良 B . 宣扬托古改制 C . 倡导文学革命 D . 鼓吹民主共和
  • 6.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中共“一大”文献载:“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 )
    A . 强调党员注重自身修养 B . 坚定反帝反封建的信念 C . 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D . 倡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7.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1940年3月,中共北方局在鲁西根据地成立了鲁西银行。银行存续的6年间,共发行鲁西币24.4亿元,用于财政透支19.26亿元,占发行总额78.93%;业务范围由鲁西扩大到直南、豫北和鲁西南共52个县。鲁西银行设立,主要是为了( )
    A . 探索新型的经济发展体制 B . 服务于民族革命战争需要 C .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D . 统一根据地财政经济管理
  • 8.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标语口号(部分)。这些口号旨在(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坚决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走合作化道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A . 宣示新政权的内外政策 B . 提升新中国国际话语权 C . 促进民众参与社会生活 D . 建构新时期的国家形象
  • 9.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1982年3月,首都钢铁公司一位工人义务清理场地时,不慎把规格不同的钢坯混在一起,造成混号事故。按照生产责任制规定,他被扣发了当月20%的奖金,但不少工人认为不应当扣发他的奖金。这一现象说明( )
    A . 思想观念转变是改革的前提 B . 分配制度是经济改革的中心 C . 制度建设是推进改革的保障 D . 提高生产者素质是当务之急
  • 10.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广泛殖民,建立了诸多海外城邦,但未能形成统一的帝国;而罗马城邦迅速崛起,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一发展差异源于( )
    A . 军事力量 B . 经济实力 C . 政治制度 D . 文化传统
  • 11.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拉丁语是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14世纪初期,拉丁语和意大利俗语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到16世纪,拉丁语和俗语之争在法国和英国也陆续发生,如1539年法国颁布法令,规定以法语取代拉丁语。这反映了欧洲( )
    A . 民族主义意识逐渐觉醒 B . 天主教会失去统治地位 C . 独立民族教会正式建立 D . 国家利益争夺逐渐加剧
  • 12.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16、17世纪,英国议会对于圈地运动一直充斥着众多的反对声音;17世纪后半期以来,议会颁布了大量的法案,推动圈地运动开展。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
    A . 议会主权的确立 B . 产业革命的要求 C . 殖民扩张的需要 D . 新兴贵族的推动
  • 13.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有人对某一事件评价:“在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有力地推动了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革命运动。”这一事件是( )
    A . 第一国际成立 B . 巴黎公社建立 C . 十月革命胜利 D . 国际联盟成立
  • 14.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和德国的战争海报。据此可知,两国都致力于( )

    美:同盟国为自由而战;向往自由的民族不会消失 德:犹太人,战争煽动者、延长者;德国万岁

    A . 宣扬极端种族主义 B . 标榜战争的正义性 C . 争夺国际舆论阵地 D . 发动广泛战争动员
  • 15.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其中丙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中国 D . 日本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治理:古代中国的郡与县

    材料一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史记·孝文本纪》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

    ——《汉书·百官公卿表》

    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

    材料三 古代中国历代郡及所辖县政区变化统计表(单位:个)                                                                                                                                                                                                                     

    时期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县级政区数

    1587

    1180

    1190

    1232

    1253

    1573

    1234

    1324

    1427

    1549

    郡级政区数

    103

    105

    158

    172

    190

    328

    351

    319

    179

    276

    郡辖县均数

    15.4

    11.2

    7.5

    7.2

    6.6

    4.8

    3.5

    4.2

    8.0

    5.6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政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和意图。
    2. (2)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县与郡演变趋势,以及影响郡发展变化的因素。
  • 17.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相遇”:马克思与孔子

    以下是根据郭沫若小说《马克思进文庙》改编的历史剧。

    时间:1925年 地点:上海文庙 人物:马克思与孔子

    旁白:一日,孔子正在上海文庙里吃冷猪肉,一位胡须满腮的西洋人走进文庙,这人是马克思。孔子笑道:有朋自远方来,有什么见教呢?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的。

    第一幕 思想的出发点

    马克思:我的思想出发点是探求怎样才得到最高幸福,探求世界怎样才适合于生存。

    子路(孔子学生):我夫子也是注重利用厚生之道的人;最注重民生,所以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呀。

    孔子:咱们的出发点是完全相同的。你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呢?

    第二幕 理想的世界

    马克思:我的理想世界是万人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

    孔子: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寡孤独疾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是一致的吗。

    第三幕 产业的增殖与分配

    马克思:历史上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殖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

    孔子:我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呀。

    马克思: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寡了便均不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要用莫大的力量去剥夺私人的财产,也要以莫大的力量来增殖社会的产业。

    孔子:尊重物质本是我们的传统思想:“食货为先”“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

    旁白:马克思至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曾想在两千年前遥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1. (1) 说明马克思与孔子“历史相遇”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 (2) 《马克思进文庙》蕴含着怎样的时代价值?
  • 18.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2:中国高校之变

    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工业学院院长会议,揭开了1952年新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序幕。

    变化一:辅仁、金陵、圣约翰、震旦、之江、东吴、齐鲁等全国所有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改为公立,裁撤部分大学的校名,其系科被并入当地其他院校。例如,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各系并入南京大学;被誉为“东方哈佛”的圣约翰大学约大校园,被划归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

    变化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综合性大学得以保留,其他综合性大学都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或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学。例如,在北“八大学院”;在全国,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最著名的四大工学院是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1952年12月,全国约70%的高校得到了调整,调整后全国工科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5.4%,占各学科之首。

    变化三:调整中,独立建制的农林、师范、医药等院校的数量大幅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重理轻文”模式悄然形成。这种高校调整的结构原则和模式在全国各高校逐步推广并确立下来。

    变化四:国家确定俄文为“第一外语”,清华大学首创的专业俄文阅读速成法被广泛推广,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学习俄文的热潮。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我国教育工作者广泛学习,全国高校学习苏联,开始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学生必须按照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学业。

    ——据百度百科《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整编

    对1952年“中国高校之变”作出历史解释。

  • 19. (2023高二上·日照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图示:西方殖民扩张

    西方殖民扩张贯穿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

    依据时空图示,围绕“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