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 1. (2024高一上·务川月考)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
    A . 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加强了君主专制
  • 2. (2024高一上·荣昌期中) 《史记集解》记载,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
    A . 皇位世袭 B . 君权神授 C . 皇帝独尊 D . 中央集权
  • 3. (2024·期末) 清代奏折制成为固定制度前,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廷寄到达后,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据此可知,清代(  )
    A . 军机大臣的位高权重 B . 军机处的保密性极强 C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 D . 皇帝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 4. (2024·期末) 在古典时期的雅典,由抽签产生陪审员组成陪审法庭,在控诉人与被告相继完成演说之后,开始进行投票,没有专门官员会对当事人在法庭上所作的陈述进行客观的总结。陪审员们根据他们对于所听到演说词的直觉反应投票判决被告有罪或无罪。这反映出古典时期雅典的陪审法庭(  )
    A . 机构设置较为精简 B . 司法审判程序极度紊乱 C . 无需提供法律证据 D . 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
  • 5. (2024高一下·蒙自月考)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制宪者所要考虑的问题……困难在于将必不可少的稳定与政府的能力和不可侵犯的自由以及对共和政体的关注结合起来。”为此该宪法(   )
    A . 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B . 建立地方服从中央集权制度 C . 确立国会对总统负责 D . 强调分权制衡和联邦制原则
  • 6. (2024·期末)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派宣传队进村,通过发传单、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打锣喊口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动员,而且创造性地发明了投豆法、画圈法、烧洞法、投纸团法等具体投票办法。这些举措意在(   )
    A . 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需要 B . 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C .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D . 丰富边区选举方式的需要
  • 7. (2024·期末) 下列关于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准确的是(   )
    A .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B . 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组织 C .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 . 各人民团体参与立法的组织
  • 8. (2024·期末) 一条鞭法最初在江南地区顺利实施,在北方推行时却遭到抵制。有官员认为,“务本者,子立之身,并应租庸;逐末者,不占一役”“地愈多者,苦愈甚。富者贫,贫者逃,而田卒污莱(荒废)”。据此可推知,一条鞭法在当时( )
    A . 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 B . 奖励工商加剧贫富分化 C . 已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D . 征税标准不一激化矛盾
  • 9. (2024·期末)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专业户已达农户总数的13.6%,经营内容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加工、运输、服务、文化、卫生等行业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  )
    A . 说明土地所有制变革成效显著 B . 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 C . 促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 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 10. (2024·期末) 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

    A . 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 . 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 . 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 .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 11. (2024·期末) 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进士科的去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    )
    A . 推动了考试的公正公平 B . 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 C . 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加强 D . 行卷之风有利于文学发展
  • 12. (2024·期末)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允许“怀牒谱自荐于州县”,并以成绩定取舍。它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是因为科举制(   )
    A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 加强了君主和中央权力 D . 影响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 13. (2024·期末) 宋代考核官员时由各级官员的上级在其考核的印纸、历子上记录任职职务、时间、年限、任期内的承办公务明细、受奖惩情况,初步定出等级,报给吏部等铨选官司审核,或报宰相府裁定,“即使属于统一资序或条件相仿者,亦会产生先后之别”。这反映出宋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
    A . 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 B . 注重严密性和精确性 C . 易激化官员间的矛盾 D . 侧重思想品行的考核
  • 14.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 . 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B . 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 C . 文官完全垄断政府权力 D . 三权分立彻底发展完善
  • 15. (2024高二上·邵东期中)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白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 . 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B . 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 C . 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 D . 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
  • 16. (2024·期末) 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针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官僚制原则和特征进行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封闭性架构逐渐被打破,出现非职业化倾向。近年来,我国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等。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相似变化表明( )
    A . 公务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B . 公务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C .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趋同 D . 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
  • 17. (2024·期末) 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
    A . 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B . 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C . 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 . 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 18. (2024·期末) 北魏确立了“存留养亲”条款:死罪之人,若家中有七十以上的祖父母或父母无人照顾,而犯罪者又是家中的独子“单丁”,律则网开一面,可奏请皇帝予以宽宥;《唐律》对存留养亲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该制度一直保留到清代。“存留养亲”的规定( )
    A . 违背了法律公正 B . 表明统治者对老人的优抚 C . 缓解了社会矛盾 D . 深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
  • 19. (2024·期末) 两宋时期,司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虽然分辨是非曲直,却不轻判输赢或论罪。为避免今后再生词讼,多采取折中的办法,以财产惩罚和补偿代替刑罚,做到情与法的内在统一与和谐。这类做法(  )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受到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 C . 体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D . 说明理学主导统治者意志
  • 20. (2024·期末)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和平等的基本原则,此外《人权宣言》还继承了古罗马法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理规定。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 强调公民权利高于义务 B . 为西方法制建设提供养料 C . 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 . 开创了欧洲成文法的先河
  • 21. (2024·期末)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这些变化(  )
    A . 推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完美实现 B . 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 . 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D . 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 22. (2024·期末)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推行民族政策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 . 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 .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 . 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 23. (2024·期末)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 B .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 C . 标志着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D . 会导致英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 24. (2024·期末)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的民族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其评论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 B . 政治协商会议 C . 人民代表大会 D . 村民自治制度
  • 25. (2024·期末)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 26. (2024高一下·遂宁月考)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 . 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 B . 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D . 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 27. (2024·期末)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外交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普惠均衡、合作共赢的口号。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利于 ( )

    A . 全面践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 . 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地位 D . 消除霸权主义影响
  • 28. (2024·期末)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什么体系建立的情况

    A .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 .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 亚太经合组织
  • 29. (2024·期末)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 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 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D .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 30. (2024·期末) 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行政级别

    财政来源

    中央

    州上供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

    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

    A . 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 B .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 . 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D . 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
  • 31. (2024·期末)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   )
    A . 中国海关关税逐步自主化 B . 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C . 关税自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D . 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
  • 32. (2024·期末)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 . 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 . 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 .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 . 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33. (2024·期末) 汉末魏晋时期,乡贤辈出,如陈龛、王烈等。史书载:乡村发生争讼,都寻求陈龛判正,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有盗牛者被抓获时,发誓改过自新,且曰“幸无使王烈闻之”。上述现象( )
    A . 推动了民风根本转变 B . 缓解了社会政局动荡 C . 巩固了儒学统治地位 D . 填补了乡村治理缺失
  • 34. (2024·期末) 《隋书》记载,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高祖又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于是记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反映出当时( )
    A . 全国人口大幅增长 B . 土地兼并情况严重 C . 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D . 三教并行局面稳定
  • 35. (2024·期末)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反映了古代国家不仅有统治和控制的功能,也有为民众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的功能。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施救济民间为主,政府为辅 ②宋朝以后宗族内的救助活动兴起
     ③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④古代社会救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6. (2024·期末) 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19 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 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 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B . 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经济发展 C . 是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D . 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 37. (2024·期末) 下表为19世纪80年代德国部分社会立法。据此判断,当时德国(   )

    时间

    法律

    内容

    1883

    疾病保险法令

    保险费30%由雇主.70%由工人缴纳。工人悲病期间可从保险费中支取丰薪和医疗费.死亡后支取丧葬费。

    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

    保险费全部由雇主缴纳,视工人受伤程度决定领款数目,死者家属可领相当亡者20%工薪的津贴。

    1889   

    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领者初为70岁,后改为75岁。

    A .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 . 工人阶级的状况有所改善 C . 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D . 民主化进程发展迅速
  • 38. (2024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 . 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 . 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 . 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 .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 39. (2024·期末) “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表明(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 . 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C . 物种交流丰富了亚欧社会生活 D . 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 40. (2024·期末)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下列属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③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41题16分,42题20分,43题14分,44题10分,共60分)
  • 41. (2024·期末)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地方行政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中央与地方中心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设置的演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 42. (2024·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面对银荒危机,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三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之前中国主要货币的演变情况,并总结出三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 43. (2024·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唐中后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 44. (2024·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中,人们踊跃地尝试物种交流。但现在,生物入侵损害了农作物或者造成了本土物种的边缘化甚至灭绝。对这一现象的恐惧促使人们限制有关物种交流的尝试,一种生物保护主义便由此成长起来。因为我们经常不能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本土物舜中,所以生物保护主义的知识基础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种生物民族主义偶尔也伴随有盲目爱国主义的弦外之音。尽管如此,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引发新旧大陆之间的生物、农作物、人种、疾病、文化,甚至思想观念的交流。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引发了生态上的巨大转变……新大陆因牛、马、羊等动物的到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了满足殖民者的需要,烟草、可可、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如巴西东北、东南地区原有的森林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清朝中叶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带来的垦殖热潮,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灾频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以“物种交流”为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