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成三年 | “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举人并三年不得赴举” |
宋代 | “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不、不......之” |
明洪熙元年 | “应试之士,所司取诸生所属里邻结状,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 |
清顺治九年 | “童生入学......先期晓谕报名,取邻里甘结,身家无刑丧、替冒各项违碍,方准收试” |
材料一 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
材料二 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遍应用的判案依据。
——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弧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
——摘编自邓琦《中外古代法律比较研究》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
材料二 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内容日期
内容 | 日期 | 生效日期 | |
第十三修正案 |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动(英语:involuntary 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 1865年1月 31 日 | 1865年12月6日 |
第十四修正案 | 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 | 1866年6月 13目 | 1868年7月9日 |
第十五修正案 |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 ) | 1869年2月26日 | 1870年2月3目 |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
材料:①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②然今之部寺,率皆守旧之官,骤与改革,势实难行,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一曰法律局……二曰度支局……三曰学校局……四曰农局……五曰工局……六曰商局……七曰铁路局……八曰邮政局……九曰矿务局……十曰游会局……十一曰陆军局……十二曰海军局……十二局设,庶政可得而举矣。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③第一折参考古今,会通文武,育才兴学,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法必应变,整顿者十二,提议停止捐纳实官,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西法必应,兼采并用者十一,广派游历、练外国操、广军实、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及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籍等。
——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
——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材料二
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初创作。
(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
根据材料一中的研究方法,对材料二中的美术作品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