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乌鲁木齐2023-2024学年101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月...

更新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里耶秦简》记载: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当时这一规定( )
    A . 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 B .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 . 说明秦朝地方管理的随意性 D . 表明秦官施政受到了严格限制
  • 2.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 )
    A . 规范政府行政活动 B . 防止宦官干预朝政 C . 削弱武人政治地位 D . 革除唐宋律例弊端
  • 4.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下表是明代前中期徽州祁门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表。此表反映了明代前中期( )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数量

    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5年)

    42

    宝钞27、布12、稻谷2、银1

    正统至弘治年间(1436-1505年)

    113

    布31、稻谷3、银79

    A .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 . 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 C . 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 D . 土地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 5.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如表是不同时期学者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评论,据此可知( )                                                                                                                                                 

    评论者

    评论内容(节选)

    颜真卿

    (唐代大臣)

    天宝以后,李林甫威权日盛……上意不下宣,下意不上达,所以渐致潼关之祸,皆权臣误主也。(《全唐文》)

    司马光

    (宋代史家)

    李林甫为杜边帅为相之路,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农耕者)胡人……”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资治通鉴》)

    赵翼

    (清代史家)

    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虽安史之变,不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怠,惟耽乐之从……酿成大祸而不知。(《廿二史劄记》)

    王寿楠

    (近代学者)

    安史之乱主要原因乃是府兵制的破坏与边兵力量的增强,亦即外重内轻之势愈来愈严重,给予手握重兵的边陲武将以侥幸夺取皇位的机会。(《隋唐史》)

    A . 安史之乱源于李林甫专宠误国 B . 唐玄宗耽于美色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C . 安禄山手握重兵终致叛乱窃权 D . 政策缺陷与用人不当引发藩镇叛乱
  • 6.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887年何惠荃在拟重修《海国图志》时说:“顾攻战之法,今昔异宜强弱之形,先后异势。凡版图之损益,陵谷之变迁,国势之兴衰,岛屿之启辟,凡人力所至,在在皆有。若夷情之聚散,战舰之坚脆,制造之良梏,出产之旺弱,三十年中一大变焉。”何惠荃拟重修《海国图志》意在( )
    A . 重申“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 B . 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C . 为维新运动的开展进行思想动员 D . 启发国人认清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 7.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左宗棠认为:“今幸闽厂工匠自能制造,学生日能精进,兹事可望有成。再议遣人赴泰西游历各处,借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不致废弃,则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矣。”这说明洋务派( )
    A . 力举废除传统教育体制 B . 认识到留学教育的必要性 C . 竭力倡导创办民用企业 D . 主张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 8.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定期举办群众性的军民体育竞赛,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惯例,刺杀、射击、武术、拔河、篮球等是其传统项目。其中1942年在延安举办的运动会上参赛运动员多达3,000,观众数万。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根据地( )
    A . 重视战士与百姓融洽关系 B . 民主政权巩固与控制区域扩大 C . 提倡健康与军事素质并重 D . 抗日力量发展与生存环境改善
  • 9.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950—195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教育运动。在扫盲运动中,全军参加文化学习的人数达150多万人,其中干部32万人。开办速成中学55所,速成小学222所。全军共抽调14万干部担任文化教员和其他教学工作,每个连队配备3—4名文化教员。至1953年,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盲、半文盲帽子。扫盲运动(   )

    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③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让中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
  • 10.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它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开展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和相互裁军谈判的某一机制,……它选择的发展道路与合作路径体现并保障了全体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推动各领域互利合作,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主流。它的诞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之一,下列选项中体现其“突出”含义的是(   )
    A .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 .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 .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D . 经济政治逐渐一体化关系
  • 11.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相对于农业来说,早期罗马社会的工商业还比较落后,人们对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交易的便捷,所以象征的行为和庄严的语言,冗长的和繁复的仪式是为了使有关各方都能注意到交易的重要性,并使证人可以因此而获得深刻的印象。以上材料说明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
    A . 象征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B . 因商品经济发展而衰落 C . 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D . 具有一定的实质性意义
  • 12.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英王乔治三世继位后.亲自行使“恩赐权”,把许多官职赏赐给他的支持者。1761年春各地开始大选,乔治三世特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处,并亲自审阅议会投票记录,对按照其旨意投票者发给奖金。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权利法案》受到挑战 B . 内阁直接对国王负责 C . 国王保留有很大的专制权力 D . 议会的权力名存实亡
  • 13.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国家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欧洲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场战争(    )
    A .   建立了大国协调为特征的国际关系 B . 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C . 确定不兼并不赔偿的新型国际准则 D . 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 14.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9世纪末,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央政府已针对食品假现象制定了法律法规。然而,美国食品法却是由州政府制定的,各州从州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易。对此现象,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
    A . 联邦政府继续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B . 美国国内食品掺假现象更趋严重 C . 联邦政府加强地方立法权的管控 D . 联邦政府践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
  • 15.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一个肩负国际责任、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之路的世界大国。美国的主要意图是(   )
    A . 遏制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B . 向世界展现中国现实,帮助中国走改革之路 C . 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 D . 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及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
  • 16.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A . 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事业 D . 有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
  • 17.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西西里省的设立( )
    A . 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B . 提供治理地方经验 C . 推动罗马民主发展 D . 巩固罗马帝国统治
  • 18.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803年,拿破仑欲以1500万美元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总统杰斐逊认为,《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将外国纳入联邦的权力,主张先将交易协议提交国会审议,再由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给政府授权。后因时间紧迫,杰斐逊将正常程序搁置,完成了这笔交易。杰斐逊的做法(    )
    A .   破坏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 表明美国积极干预欧洲事务 C . 说明有限政府理念遭遇现实挑战 D . 适应了美国殖民扩张的需要
  • 19. (2023高二上·洮南期中)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0. (2024高二下·钦州月考) 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21.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仔细阅读如图漫画《墨索里尼坐在破皮鞋上等着最坏的结果》,根据图中信息理解漫画所表达的历史蕴意。结合所学,该漫画所表达情境说明( )

    A . 墨索里尼期待德国救援 B .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 . 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 D .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22. (2024高二上·梅河口期末) 有学者认为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   )
    A .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 . 维也纳体系 C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 雅尔塔体系
  • 23. (2024高二下·钦州月考) 2009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正了该法律;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了该法律。这表明( )
    A .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C . 粮食安全获得立法保障 D . 消除饥饿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 24.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943年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在美国的坚持下,中国作为四强之一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四大国合作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宣布要建立一种世界普遍安全的制度,并成立一个国际时街进行监督。这说明( )
    A . 中共对抗战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 . 战后秩序安排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社会角色 C . 美国的支持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决定因素 D . 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完全消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25.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材料一:在冷兵器时代,相对先进的农业民族,其军队并不比游牧民族强悍,往往是游牧民族军队更具攻击力。长城关城相连,烽火相通,居高临下的优势,可以消耗、迟滞敌军,也可作为反攻的基地,故长城对于防御游牧民族的进攻,在战术上是成功的。 

    长城在政治意识和军事战略上功不可没。长城既是军事防御线,也是地理上的农牧业的分界线。长城体现着文化多样性和众志成城的民族气节。 

    长城不仅有益于农业民族,亦有益于游牧民族。长城阻挡了游牧民族南下,减少了南北民族间的杀伐。民族间物质交流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在“互市”贸易中,中原的铁器、丝绸等产品,交换北方的牛、马、皮货等,经济文化交流在长城关口处友好、公平的进行,对南北民族的社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等

    材料二:“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1. (1)  结合材料一评析长城的历史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 26.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19世纪80年代,欧洲殖民者展开了瓜分非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控制的皇家尼日尔公司起草了所谓“标准条约”,这是一种填空文件,交由尼日利亚的部落首领填写。获得帝国委任的特许公司--皇家尼日尔公司,在攫取权益后,再交给英国政府。以下是文件主体内容。 

    我们,____的酋长,意在使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条件更好,从今天开始,永远将我们在____的全部土地割让给皇家尼日尔公司。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以在我们国家的任何部分进行采矿、耕种和建设。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去解决由于任何原因而出现的本国纠纷,我们宣誓如果没有皇家尼日尔公司的批准,不会与其他部落之间发生战争。 

    除非皇家尼日尔公司允许,我们约束自身不去与任何陌生人或外来者进行交流。 

    皇家尼日尔公司约束自身,不干涉本国的本土法律和习俗。也绝不干涉有序的和良好的政府的运作。 

    皇家尼日尔公司同意因他们需要的有关土地向本地的土地所有者支付合理的金额。 

    皇家尼日尔公司保护上述酋长免受邻近部落的攻击。 

    (酋长、翻译等人的签字) 

    本条约一式三份,188____年____月____日。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1914年,非洲被瓜分完毕。下为各国在非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 

    ——据刘猛《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当时英国殖民活动有哪些史料价值。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史实,指出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
  • 27.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刘晏说:“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提出赋税征课的三个原则:一是“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二是“知所以取,人不怨”。也就是说,课税既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要使百姓不感到沉重负担,并在实施中力求做到。三是视农业丰歉调整生产者的税赋负担,对农民实行“常岁平敛之,荒年竭数之”的政策……他在大历年间曾对户税、地税进行整顿,改变税率,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改革盐法盐制,创立常平盐制度。他采取自由经营方式进行盐法改革。

    ——摘编自丛建阁、刘振锋《山东地区古代赋税制度与赋税思想及其启示》

    材料二:清王朝建立后,田赋征纳仍遵行一条鞭法,按明朝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地赋和丁赋分别征课。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在大地主手中,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以现在丁册为常额,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丁入亩征收,并逐渐推行于全国。地税从此称为“地丁”,这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地丁完全按田亩征收,无论豪绅富户还是一般农民,田多则赋多,无田则无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

    ——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晏赋税思想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 28. (2023高三上·乌鲁木齐月考) 诗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写于1935年9月下旬,1935年10月定稿)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七律•长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