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0-13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强调的是责任和担当,表达了国家治理中个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在中华历史文明中,有许多与此类似的文化伦理。这些文化伦理的初创期基本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其后的国家治理中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内容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文化伦理派别。就其对当前治国理政的现代价值而言,主要有以德治国、诚信爱国、家国同构三大内容。

    以德治国。中国的德治传统源远流长,很早就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说法。商朝的治国方案中就已有德治思想萌芽,其后得到儒家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施仁政于民”“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思想都是对德治思想的进一步阐述。董仲舒创立的“天人合一”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更是将“天志”“天命”和道德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制政权组织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古代以德治国的思想与现阶段治国理政中强调的德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前者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治,是与法治相对立的。它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要求最高统治者及其所有官吏都必须是道德高尚的或有道德的人;二是十分重视老百姓的道德教育,重视老百姓“羞耻心”的培养;三是强调对老百姓实行“德政”。在当前国家治理的新征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以德治国思想,必将为转型期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诚信爱国。儒家的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认为“民无信不立”;法家商鞅的“立木为信”……不同学派的政治家在其治理中均强调诚信的重要作用。它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要求国家对普通民众诚信,国家在制定各项公共政策之前须与社会大众达成契约,并按照该契约予以执行。另一方面,它也强调民众诚信爱国的行为,要求普通民众对国家言而有信,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一种诚信的精神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促成整个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生产生活氛围。我们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诚信立身、诚信立国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好国家治理这件大事。

    家国同构。“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稳定,社会才可能稳定。家庭不断放大,可以延伸为家族,乃至国家。因而,家国同构的国家治理,家庭中存在的文化伦理也随之成为社会或国家伦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修身之道也即国家治理之道,帝王的修身之道更是与国家治理的成效息息相关,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在当前“小家庭大社会”的治理背景下,许多个体缺乏家国情怀,只关注自身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因而更应该重视和提倡明德和修身,并促使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的功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说最早揭示了德治的内容,并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B . 孟子提出“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继承先贤思想,对德治做了进一步阐述。 C . 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志”“天命”和道德联系,其优秀成分应继承和发扬。 D . 个人修身之道即国家治理之道,故而《大学》强调自天子而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在梳理中国德治思想传统和指明古今德治思想的本质区别时,都采用了纵向分析的方法。 B . 文章点面结合,开篇即肯定“责任意识”的价值,然后就古代文化伦理的主体内容展开阐述,条理清晰。 C . 文章阐述古代文化伦理的主要内容,均着眼于其对当前治国理政的现代价值,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D . 文章论据详实,在三个主体段的论证中,都准确征引了必需的史料,使引证论证成为其行文的重要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华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伦理派别,其主体思想内容也各不相同。 B . 为了弘扬正能量,形成诚信的社会氛围,首要工作是坚定不移地促成民众对国家守信,以诚信立身。 C . 古代文化伦理强调普通民众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也应重视文化伦理个体的人格塑造。 D . 当今许多人缺乏家国情怀,因而更应该提倡明德修身,并努力从个人修身之道走向国家治理之道。
  • 2.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未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中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B . 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 . 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D . 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2. (2) 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
    3. (3) 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 3.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下列选项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
    A . 醴泉(lǐ) 喟叹(kuì)  牖户(yǒu) 夭阏(è) 蓬蒿 大相径廷 B . 期年(jī) 置喙(huì)  怃然(wǔ)   譬喻(pì)  诲朔 日出而作 C . 爝火(jué)  朝觐(jìng) 莞尔(wǎn) 畏葸(xǐ)   秕糠 卖官鬻爵 D . 畎亩(quǎn)  悲恸(tòng) 形骸(hái) 饥馑(jǐn)  鳏寡 故步自封
  • 4.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不辍

    A . 左右欲相如 B . 子路从而 C . 范增数项王 D . 鱼虾而麋鹿
  • 5.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君子一言以为 ②多见其不量也 B . ①人虽欲自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C . ①偃之言也 ②觉今而昨非 D . 春者,春服既成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能名者
  • 6.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A . 异乎三子者之撰 B . 不吾知也 C .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D . 贤哉,回也
  • 7.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 . 舜,人也 D . 其待我以横逆
  • 8.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尧舜其犹病诸 B . 问知 C . 举直错诸枉 D .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 9.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 . 《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C .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 .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10.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项是( )
    A . 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B . 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 C . 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D . 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 11.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 ,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俄,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材料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B . 寡人,即寡德之人,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C . 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 . 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3. (3) 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 . 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 C . 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 .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4. (4) 请将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②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12.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进艇①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 . 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C . 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 D . 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2. (2) 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 13.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中形容时间流逝的两句是:,  。
    2. (2) 《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3. (3) 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4. (4) 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 14.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锦绣山河为名,非凡十年为证,我们完成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书写,中国交出了一份彪炳日月的时代答卷。《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这些成就背后,蕴藏着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包含着多少气贯长虹的行进,凝聚着多少 ① 的巨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一个 ② 的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时间前行, ③ 十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中国的每一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在这段沉甸甸的历史中,不仅让一个历经沧桑的民族欢迎复兴的万道霞光,而且让一个走过百年的政党永葆青春活力。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15. (2023高二下·周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