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

更新时间:2023-10-21 浏览次数:14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课内基础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平安 B . 小人于利                喻:明白,知晓 C . 明德                  明:彰明 D . 辞让之心               辞让:推让,谦让
  • 2.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任重道远               惑不从师 B . 质胜文野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 . 多识于鸟兽草木名        曾不能毁山一毛 D . 欲修身者                皆出于此乎
  • 3. (2023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 . 义,人之正路也 B .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 .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4.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C . 知止而后有定 D . 不足以事父母
  • 5. (2023高二上·德州月考)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 . 《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 .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 6.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长短相    形:形状。 B . 者无功    伐:讨伐。 C . 终如始   慎:慎重。 D . 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 7.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受业解惑也

    A . 就有而正焉 B . 策之不以其 C . 任重而 D . 朝闻 , 夕死可矣
  • 8.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思齐焉  ②见贤思焉  ③可以  ④远之

    ⑤邻之 , 君之也  ⑥择而从之  ⑦菅人命

    A . ①⑤/②③⑦/④⑥ B . ①②/③④⑦/⑤⑥ C . ①⑥/②⑤/③④/⑦ D . ①④⑤/②③/⑥⑦
  • 9.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下列对本课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30篇,以语录体为主,被奉为儒家经典。 B . 《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C . 孟子,名轲,字子舆,孔子的学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D . 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 10.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圣人以治天下为者也     事:事务 B . 譬之如医之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C . 不可不乱之所自起      察:观察 D . 不慈           施:实行
二、非连续文本阅读(19分)
  • 11. (2023高二上·德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速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迷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几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于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著,金小燕韩燕丽译《“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须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虽然说自己“述而不作”,但他在传述古代文化遗产时,也“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后世儒家的人都长期传承并发展了这种精神。 B . “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 . 儒家经典著作《中庸》记载:“夫孝者……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孝”与“述而不作”中的“述”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 . “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家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在解释时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 B . 孔子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 . “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限于父母,还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上。 D .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上帝为每个人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 . 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的敬意。 C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其精神命脉。 D .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对于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 12.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李斯、姚贾毁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摘编自《史记·庄周、申不害、韩非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B .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C .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D .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带有劝诫、教育的性质。 B . 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礼记·曲礼下》有:“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古代祭祀对所用牲畜的通称为“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 . 刑名,指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之为“刑名之学”。 D . 下吏,又称属吏、低级官吏;也指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贾谊的《过秦论》中有“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其中“下吏”与此处意思相同,都是低级官吏的意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学识渊博,却不为世用。他的文章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但都是他随心率性之言,因此当世那些掌权的王公大人都不愿意重用他。 B . 庄子淡泊名利,追求自由。楚威王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他却笑着拒绝了,他只想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C . 申不害出身卑微,却政绩卓著。他本是郑国一个低级小吏,学了一些儒术后便去韩国求仕。在他执政的前后十五年间,国家安定,军队强大,没有谁敢侵犯韩国。 D . 韩非不善言谈,却能著书立说。秦王见到韩非所著的一些书后,十分想与他交往,秦国攻打韩国就是为了得到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③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兼爱》

四、诗歌鉴赏(9分)
  • 13. (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羊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 . 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羊踯躅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 . “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D . 诗人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
    2. (2) 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五、名句默写
  • 14.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该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礼记·大学之道》)
    2. (2) 李白的《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欢饮为例,劝友人豪情饮酒的诗句是:“。”
    3. (3)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句,又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境相通。
六、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5.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_________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__________,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____________。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正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__________的对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 . 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 . 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 . 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 16.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氯化纳,当食盐在人体内形成溶液后,分解的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而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_______________。比如,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增加而发生肿脉,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

    ________________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高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1.5克、每100克含钠量≥0.6克的食物;中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为0.3一1.5克、每100克含钠量为0.1-0.6克的食物;低盐食物则是指每100克含盐量<0.3克、每100克含钠量<0.1克的食物。根据这组数据,大家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加以比对。

    1. (1) 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治学态度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B . 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C . 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 D . 老师讲课时候说,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掌握,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七、作文(60分)
  • 17. (2023高二上·东海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