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默写(20分)
    1. (1) 熊咆龙吟殷岩泉,。(《》)
    2. (2) 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3. (3) 《诗》可以兴,可以观,。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4. (4)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5. (5) 《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
    6. (6)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7. (7) 《过秦论》中,写秦始皇采用愚民政策的句子是:
  • 2.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在上海,“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正不断发展壮大。____,____,____,____。

    ①各级党组织和“网络达人”线下线上齐发力

    ②从个人到平台、从企业到园区、从区域到全市

    ③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方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④为互联网党建厚植精神土壤,助燃着青年一代学党史的热情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④②①
  • 3.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下面是一则某校文学社成员草拟的征稿启事。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文心》是我校文学社创办的刊物,〔甲〕拟办成全校文学爱好者展现风采的平台。欢迎全校同学积极参与,〔乙〕向贵刊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①稿件以反映高中校园生活为主,〔丙〕内容可以五花八门

    ②稿件应是未经发表的文学作品,〔丁〕文学评论作品也可列其中

    ③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投稿,邮箱wenxin@361.com。

    校文学社《文心》编辑部

    2021年10月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二、现代文阅读(一)(13分)
  • 4.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①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曾提出著名的特修斯悖论:航行在地中海上的特修斯之船通过不断更换船体构件来保证其持续航行。由于每个构件的寿命有限,最终船体所有的原构件必然被全部换掉。那么,这艘船是否仍然是特修斯之船?如果不是,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是原先的船?许多哲学家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即使船的构成材料发生了变化,但其设计和形式未改变,因此它还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提出进一步追问: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的老部件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②在哲学上,特修斯悖论常被用于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用以探讨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同于其所有组成部件之和。有观点认为,所谓的“特修斯之船”并不是指某个构件或某种状态,而是将特修斯之船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含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状态,以及人们对特修斯之船的特殊记忆。因此,这艘船的构件是否被替换已不再重要,人们意识中的这艘船还是他们所认知的那艘船,无论其构件如何被更换,人们在描述它时依旧会称作“特修斯之船”。而用被替换下的旧船板和部件重新组装的船,虽然还保留了原先的结构,但它应被视为另一艘船。

    ③悖论中的特修斯之船与文物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某个特定时代的一定人群根据当时的生产、生活等需要,运用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掌握的技术制造出来的。但文物与特修斯之船也有不同之处。特修斯之船作为一艘航行、载货的船只,无论在哪个时代,它的价值都在于其使用价值,只要还能航行,它就依然具有存在价值。而文物则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大多已丧失了其原本的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这些价值通常体现在文物的制作材料、工艺,以及使用痕迹的真实性和由这些真实性构成的完整性上。

    材料二:

    ①船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只要满足制造或者使用者的要求,任何同类的产品都有相同的使用价值。故对于使用者来说,器物的身份辨识并不成问题。而“特修斯之船”的要害之处在于,它并非任何一条同类的船,它是有历史的。

    ②当然,强调物的变化或历史性,也可能被当作否认其存在同一性的论据。在否定者看来,质料与形式都无法作为同一性的判别标准。针对这种观点,霍布斯认为,对于变化的事物而言,从发生或运动的开端所作的命名,可以作为其身份认同的依据。但霍布斯没把人与物区别开来。人之所以为人,与肉身的质料或形式都不相关,而是由心灵状态决定的。“特修斯之船”正是与此相关。

    ③当希腊人对特修斯之船进行维修保护时,那条船就成为他们的纪念物。纪念物不再作为原来的工具起作用,而是为特定目的而成为被观赏和思索的对象。不是任何一条同类船只都可充当这一角色,特修斯之船在历史中留下过不一般的痕迹。相传雅典国王伊吉斯的儿子特修斯在国家危难时自愿同其他平民一起被送到克里特岛作人质,后来历尽艰险,乘船成功逃回家园,成为新国王。对于事件相关者及其后人而言,这一纪念物可以唤起对国王和他同伴英雄事迹的记忆,而对于隔代之后的雅典人来说,这一纪念物便成为文物。那条船的存在,就像一个历史的老人坐在那里,随时可以向世人讲述岁月的沧桑。这是一种人格的化身。人的一生,肉身(质料)与容貌(形式)甚至能力都处在变化中,但是我们不会将其分割成不同的人。一条饱经风霜的老船,不能因为它有脱胎换骨的维修,就将其在不同时期运载过的人与事,说成发生于不同船上的故事。

    ④故事或传说为很多名胜古迹增添了魅力,使它们声名远播,因此人们不仅努力维修,甚至在被毁灭的废墟上反复重造。在重建者的心目中,它们就是古物的化身。

    1. (1) 下面哪句话与材料二第②段提到的“否定者”观点最接近?(    )
      A . 一切确定的皆可以否定 B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 .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D . 万物的始基不是可感的具体物
    2. (2) 若为材料二第④段找一个例证,以下哪个实例最合适?(    )
      A . 北京市政府规划修建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 B . 湖南常德、湖北恩施、贵州正安、重庆酉阳等许多地方都有“桃花源”景区。 C . 岳阳楼建成后曾多次毁于天灾人祸,现存岳阳楼为清代重建,后经多次整修。 D . 由中美双方推动的“中国民居”项目在美国南部按原样复建了一座云南民居。
    3. (3)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 古希腊人用特修斯之船上的老部件建造了一艘新船。 B . 善于航海的古希腊人有以国王名字命名船只的传统。 C . 对特修斯之船悖论的探讨只是哲学领域的思想实验。 D . 形式不变是判断特修斯之船“同一性”的必要条件。
    4. (4) 把文物残片加以拼接,复原出的文物是否可看作是原来的文物?请结合两则材料,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并简述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二)(12分)
  • 5.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邦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就匆匆赶来报告噩耗,以显示他是一个多么关心人、能够体贴入微的朋友。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口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哭着睡着了的小孩,做梦还在抽噎。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上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⑥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⑦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张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⑧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控制着她。她现在头脑清醒,精神亢奋,她根本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交叉着的双手时,等她见到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⑨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强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⑩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还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⑪朱赛芬跪在她关着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⑫“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了。她紧搂着她姐姐的腰,她们一齐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⑬有人在用弹簧锁的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雷特里·马拉德,略现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⑭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⑮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

    1. (1)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第④段。
    2. (2) 本文结尾一段颇有意味,请加以赏析。
    3. (3) 小说作品往往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请将本篇小说与教材中《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节选)中的一篇相联系,结合各自主题写一则15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 6.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湘夫人祠

    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注】①湘夫人祠:传说中,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南下追思,溺湘水而死,后人立湘夫人祠(又名湘妃庙)以祀。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②馨:香。③筠:竹。

    1. (1) 下列可能收录这首诗的一项是( )。
      A . 《五言古诗选》 B . 《五言律诗选》 C . 《五言排律选》 D . 《五言绝句选》
    2. (2) 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碧水春”一景,不仅映衬湘妃庙的四壁萧条,更含蓄道出诗人天地无情的感喟。 B . “虫书”与“燕舞”写实,“玉佩藓”与“翠帷尘”写虚,虚实结合,寓意深婉。 C . “蘋”是一种香草,第六句“借渚蘋”有馨香,继承了“香草美人”的书写传统。 D .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转而叙晚泊凭吊,七、八两句复从庙中咏叹,得开阖之美。
    3. (3) 诗歌首句“肃肃”与《蜀相》次句“森森”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五、 文言文阅读(一)(16分)
  • 7.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①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擢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②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③十七年,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改)

    戴胄忠清公直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⑤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⑥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擢谏议大夫

      访以政术

    2. (2)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征有经国之才( )

      A.平素 B.极 C.大 D.不俗

      ②古之名臣,何以也( )

      A.增加 B.更加 C.好处 D.超过

    3. (3) 对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B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C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D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4. (4) 分析第③段中太宗为魏征造屋、赐被的原因。
    5. (5) 请结合选文,从唐太宗角度梳理探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六、文言文阅读(二)(11分)
  • 8. (2023高三上·奉贤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羲风楼记

    (清)白胤谦

    ①庸斋深阒,可以处吾不材之身,据梧而坐,曲肱而眠,无不适□。独其为境隘,不足以游吾目而骋吾足。间用郁邑,则召呼从者走数十武,临高城之上天王台一带,矫首而南望。远山岚气,使环邑之胜,落吾襟抱间。或月明雪霁,秋涛涨发,遵睥睨而东,跻聚奎楼,抵于开福寺前,缓步以归,亦一快也。顾年衰膂力弗强,数往则嫌疲惫而多事。

    ②偶携儿子登斋之后楼视廪,启北窗,面北山,丹崖苍壁,草树蒙茸,罗列于其下,远风忽至,居然在野。儿进曰:“胡弗日涉于斯?”吾首肯之。儿退后,因命撤廪,障壁为梯,设几席焉。每晨起,杖而上,听黄鸟数声,始还就斋中。午饭后,再上眺观云物,或受凉风,以散熇烝,信足乐也。

    ③乃反观儿子笑曰:“道在迩而求诸远,非吾向者之谓与?盖圣贤之道,近在于人心者,何以异乎是?故学者之于道,方其未得,虽竭聪明穷昏旦而求之,卒未能益焉。及其来会于吾前也,不越跬步而遇之,是以谓之庸。夫庸者,道之所寓,而□者其体,□者其用。是故子莫执中,违乎时之守也。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应乎中之理也。有孔子之时,而后尧舜相传之中,常存乎于今日。昔陶渊明卧于北窗,清风时至,自谓羲皇上人。以羲皇之去渊明数千岁远矣,而渊明拟之,不啻其近焉。然则渊明之去今,虽又千余岁,今之风犹古之风也,谓独辽邈而莫之亲耶?其孰能信之?”儿不能会,吾复大笑,遂命书之,以羲风名吾楼。

    1. (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第①②段中写作者心情几番转变,分析这样写的具体作用。
    3. (3) 根据文意,第③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    )。 
      A . 中  时 B . 时  中
    4. (4) 第③段写陶渊明自称羲皇上人的典故,试分析其用意。
七、作文(7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