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沪教版(全国) /九年级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沪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2章 身边...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2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2022·泰安) 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 . 绿色出行 B . 火力发电 C . 植树造林 D . 节约用电
  • 2. 海南盛产甘蔗,《天工开物》记载甘蔗制作红糖的主要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削蔗去杂

    B.石辘碎蔗

     

    C.渣汁分离

    D.热锅熬糖

    A . A B . B C . C D . D
  • 3. 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 . 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 . 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 . 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 D . 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用淡水浇灌庄稼,而是引来海水进行浇灌
  • 4. (2022·长春模拟) 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 制CO2的药品 B . 发生装置 C . 收集装置 D . 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 5.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氧气降温后可变为淡蓝色液体 C . 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 . 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6. (2022·娄底)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7.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 净水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 .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 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 8. 符合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A .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 . 氢气+氧气 C .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 .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 9. 现有两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两份氯酸钾,加热时间与生成氧气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始加热就产生了氧气 B . ①代表未添加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反应 C . 加入二氧化锰能增加氧气生成量 D . 加入二氧化锰能缩短反应时间
  • 10.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Ⅰ.关闭K1和K2 , 加热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Ⅱ.一段时间后,打开K2 , 继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Ⅲ.打开K1 ,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Ⅳ.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停止加热。

    下列说法:

    ①步骤Ⅰ中b、d处纸花均不变色;

    ②步骤Ⅱ中b、d处纸花均变色;

    ③步骤Ⅲ中烧杯内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④只通过步骤Ⅱ中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⑤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 ①④ B . ①⑤ C . ②③ D . ③④
二、填空题(共40分)
  • 11. 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 (1)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用百分比表示)。 
    2. (2) 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填字母)。
    3. (3) 潜水员水下作业时要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能
    4. (4) 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195.8

      -183.0

      -78.5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不同,此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填化学符号)。

  • 12.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 (1) 地下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3. (3) 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2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4. (4) 图3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

  •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 (1) A图中点燃火柴,待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 (2) B图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3. (3) C图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可推测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4. (4) D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天然水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即可)。
  • 14.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一直在260~280 ppm范围内波动(1 ppm等于百万分之一),但自工业化以来,这个数字就开始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接近400 ppm。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对于这个议题,主要有“隔离”和“资源化利用”两种对策。“隔离”就是利用吸收或吸附的技术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然后将高浓度二氧化碳打入海底或地层内永久保存。“资源化利用”则是把得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当作一种原料或化学品来使用。

    海洋是可以储存CO2的地方之一,因为CO2能溶于水。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计算从2000年开始,将CO2注入海洋中的三个不同深度(800米、1 500米和3 000米),若干年后,仍能储存的CO2百分数。模型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二氧化碳的“隔离”,就是为了使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消耗量至少达到平衡,使地球不再继续暖化而威胁到人类生活与安全。

    1. (1) 将CO2储存在海洋里,体现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是:

      ①物理性质:(填“不易”“能”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填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2. (2) 根据图2分析,影响海洋中存储二氧化碳比例的因素有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 . 排放的CO2对全球没有任何用处 B .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因素之一 C . 降低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总量的一个方法是开发新型能源 D . CO2气体变为液态二氧化碳后,化学性质改变
    4. (4)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到:(填一种具体做法)。
  • 15. 如图所示,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当风车按“A→B→C→D→A”转动时(“→”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B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或用作制冷剂,且A、B、C三种物质的元素种类依次增多,常温下D为液体,C为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质B的名称是。 
    2. (2) A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为。 
    3. (3) “B→C”转化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4. (4) “A→B”转化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 16. 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1. (1)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应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

      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②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 (3)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C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若选择H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4. (4)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获得平稳的氢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E、G装置可用来收集氢气,据此写出氢气的一点物理性质:
  • 17. 在学习完实验室制氧气后,某班同学分组进一步探究。

    某小组开始了“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1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中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B中产生少量气泡,木条未复燃

    ②待A试管中没有气泡产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观察现象

     

    ③将步骤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质量

     

    ④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1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1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提问:

    1. (1) 步骤①中,B试管中有气泡,但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2. (2) 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该步骤的目的是
    3. (3) 步骤③实验后称得滤渣的质量为g。 
    4. (4) 步骤④D试管中随着反应的发生,产生氧气速率越来越快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时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写出D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 (5) 【实验结论】步骤(填序号)证明:氧化铁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 (6) 根据步骤④的现象,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