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 | 地点 | 出土农具 | 出处 |
春秋 | 丹徒 | 铜锸 | 《江苏丹徒粮山石穴墓》 |
春秋 | 六合 | 铜锄、铜铲 | 《江苏六合程桥二号东周墓》 |
春秋战国 | 绍兴 | 铜铲形器、铜锂、铁镘 | 《绍兴出土的春秋战国文物》 |
战国 | 绍兴 | 铁凹形锄、铁锂 | 《战国铁农具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
西汉 | 崇安 | 铁犁、铁锄、铁锼、铁斧、铁锯、铁五齿耙、铁镰 | 《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试掘》 |
记述 | 出处 |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 《史记·萧相国世家》 |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 《史记·吕太后本纪》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 | 《史记·平淮书》 |
言论 | 出处 |
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 | 《春秋繁露·离合根》 |
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
仁者,所以爱人类也 |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
据此判断,董仲舒( )
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
——《礼记·大传》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魏策三》
材料二:商鞅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秦人务实而好利,但这种价值观仅限于个人层面。商鞅在顺应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把它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并以此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完成了各项变法改革措施的制定……商鞅之法中,个人私斗是明令禁止的,并且还会受到惩罚;而在战争中勇敢杀敌并取得敌首者,则会受到厚赏。商鞅这一利禄官爵皆出于兵(战争)的政策无疑起到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
——摘自邱忠来《商鞅变法与秦文化革新》
材料三: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数。”(《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秦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裕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赘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向往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围不复存在。
——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长城历史发展概况
时期 |
发展概况 |
秦朝 |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 |
金朝 |
长城沿线修建了屯垦戍边的居民点,长期驻守,大量汉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长城改变了北方草原地区逐水草而居的不定居状况,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明朝 |
“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张家口一带“苏杭绸缎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轿,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
民国 |
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 |
新中国 |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的任意一种角色并予以论述。(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公元前117年,汉武帝规定,招募盐户煮盐,资用自理,由官府供给煮盐用盆,煮成后,由官府按所值给价。至于铁器的生产,则规定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就地冶铸,不产铁的郡国设立小铁官,利用收集废铁冶铸。食盐和铁器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禁止私卖私铸。……于是在公元前110年,桑弘羊被任为搜栗都尉代领大农令事,直接整理盐铁。桑弘羊到任后,立即派人到各郡国进行整理,清除积弊,并扩大盐铁官营的建置,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是当时经济改革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