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抗体②葡萄糖③胰岛素④雌激素⑤磷脂⑥淀粉酶
研究发现,人胰岛素分子是由A、B两条肽链组成,其中A链由21个氨基酸分子组成,B链由30个氨基酸组成(图2)。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的结构基本相似,区别仅在于A链第8位和第10位、B链第30位的氨基酸有所不同。人胰岛素分别为苏氨酸(Thr)、异亮氨酸(Ile)和苏氨酸,而牛胰岛素分别为丙氨酸(Ala)、氨酸(Val)和丙氨酸。
A.离子的分子量太大
B.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能量
C.离子是极性分子,不能透过磷脂的疏水层
D.离子疏水性强
调控植物细胞活性氧产生机制的新发现
能量代谢本质上是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内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对叶绿体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会有活性氧产生,活性氧可以调控细胞代谢,并与细胞凋亡有关。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拟南芥突变体m(M基因突变为m基因),在受到长时间连续光照时,植株会出现因细胞凋亡而引起的叶片黄斑等表型。M基因编码叶绿体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
为探究M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员以诱变剂处理突变体m,筛选不表现细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突变株。通过对所获一系列突变体的详细解析,发现叶绿体中pMDH酶、线粒体中mMDH酶和线粒体内膜复合物Ⅰ(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等均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由此揭示出一条活性氧产生的新途径(如图):A酸作为叶绿体中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物质,从叶绿体经细胞质基质进入到线粒体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产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会产生活性氧。活性氧超过一定水平后引发细胞凋亡。
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从拟南芥突变体m入手,揭示出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存在着一条A酸-B酸循环途径。对A酸-B酸循环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探索植物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①确定相应蛋白的细胞定位和功能
②用诱变剂处理突变体m
③鉴定相关基因
④筛选保留m基因但不表现凋亡的突变株
项目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处理 |
|||
库源比 |
|||
单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μmol•m-2•s-1) |
78.7 |
75.5 |
75.0 |
净光合速率 |
9.31 |
8.99 |
8.75 |
果实中含13C光合产物(mg) |
21.96 |
37.38 |
66.06 |
单果重(g) |
11.81 |
12.21 |
19.59 |
注:①甲、乙、丙组均保留枝条顶部1个果实并分别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2、4、6片成熟叶,用13CO2供应给各组保留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②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从外界环境吸收13CO2量。
表2
果实位置 |
果实中含13C光合产物(mg) |
单果重(g) |
第1果 |
26.91 |
12.31 |
第2果 |
18.00 |
10.43 |
第3果 |
2.14 |
8.19 |
根据表2实验结果,从库与源的距离分析,叶片光合产物分配给果实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