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是神奇的。它们可以提供语言常常无法提供的关于世界的清晰度。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比较、评价事物,测量变化。数字可以被任何文化中的任何人理解。它是一种世界语言。问题在于,我们许多人在很多时候对数字存在误解。

    由于我们许多人在看到一个统计量,很难知道它的真正含义,误导者可以暗示他们所希望的含义,从而影响现实。

    在谈论数字之前,我们需要考察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当特朗普总统2017年对国会说“940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时,这似乎意味着所有这些人都是被动失业者。实际上,这个来自劳工统计局的数字包括所有16岁以上的学生、退休人员以及那些选择不工作的人。真实的美国失业数字——想工作但是无法获得工作职位的人——在2017年年初约为760万,不到特朗普所说数字的1/10。

    当某人试图说服你相信一个数字特别重要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转换成包含相关背景的更具启发性的真相。百分率往往可以比数字本身提供更多信息。

    2015年,怀俄明的公路死亡人数只有145人,得克萨斯则有3516人死于车辆事故。不过,对于只有58.6万人口的怀俄明来说,每10万人的年公路死亡人数是24.7。在拥挤的得克萨斯,这个数字是12.8。

    不过,我们也会被相对数字引入歧途。想掩饰大数字的误导者可以将其描述成某个更大数字的很小的比例。我们很容易忽视只占某个事物很小比例的事物,尽管其绝对数字可能很大。英国政府将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海外发展援助计划。作为一个很小的比例,0.7%的国民总收入似乎是无害的。实际上,这相当于2016年的136亿英镑(180亿美元),它比英国政府对于大学的投入还要多。

    政客、营销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似乎觉得基本数字给我们带来的麻烦还不够多,因此他们常常使数字看上去变得更大或更小。为了削弱政府支出给人带来的印象,政客们喜欢用每日成本代替每年成本,甚至使用每个纳税人或公民的成本。一位精通数学的社会活动家宣称:“如果让每个美国人免费读4年大学,纳税人每天只需要花费70美分。”要想让数字变大,只需把时间线拉长:“政府最近确认了对自行车和步行的支持,它将在本届国会期间为此投入超过3亿英镑资金。”这听上去比每年投资6000万英镑更加慷慨。

    对于相关问题选择不同的起始年份可能会改变相关现象的真相。2011年1月,美国企业可以庆祝股市两年间的增长,因为标普500自2009年1月起上升了36%。他们也可以哀叹股市3年间的下跌,因为标普500同2008年1月相比下降了10%。

    在投资人会议上,你可以用累计销售图像掩盖主打产品糟糕的销售数字——你可以展示产品的总销量,而不是今年的销量。对误导者来说,累计图像的好处在于,它不会下降。你今年的累计销量不可能低于去年。

    石英商业新闻网站上有一张可爱的曲线图,描绘了1820年以来海盗人数的下降和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这种关联很神秘:随着海盗人数的下降,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显然,公海犯罪行为的减少推动了洲际贸易,导致全球变暖!

    这个结论当然很可笑。傻瓜都能看出来,这个逻辑应该颠倒过来:温度上升导致船上的朗姆酒蒸发,削弱了海盗的士气,促使他们从事更加本分的行业。

    上面这段可笑的分析告诉我们,两组数据表面上的关联并不意味着它们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常言道:“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学。”在卫生、政治、投资、教育和其他许多领域,我们依靠统计量做出合适的选择。统计量不是谎言。不过,作为真相,它们比单纯的数字更容易受到操纵。

    平均数是最有名的统计量之一。要估计一群人的平均身高,我们可以测量75个人的身高,然后取样本的平均数。如果我们将样本中的所有身高加起来,然后除以75,我们得到的就是均值。如果我们将75个人按身高顺序排列,中间那个人的身高就是中位数。这两个数的值是不同的。

    面对不了解二者差异的听众,误导者可以在均值和中位数之间进行切换。2014—2015年,英国税前工资中位数是22400英镑,同一年的工资均值是31800英镑(两个数字只适用于纳税人)。较高的均值不应该使我们感到惊讶,因为一小部分英国人可以赚到几百万英镑,他们对中位数几乎没有影响,但他们巨大的薪酬使均值明显向上倾斜。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如何测量世界。我们的理解反过来又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态度。数字很重要。我们一定不能失去对于数字的信任。不过,我们需要更好地解读数字。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能清晰地比较、评价事物,测量变化,而且能够被世界上任何人理解,相对于语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B . 误导者通过对某些统计量进行加工,让人们难以了解事实真相,导致人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 C . 企业管理人员在投资人大会上,介绍企业销售业绩时,使用累计销售量而非年度或季度销售量,可能是为了掩盖销售额下滑的趋势。 D . 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卫生、政治、投资、教育等诸多领域,但它却被称为谎言,是因为统计量是虚假的,并且容易受到操纵。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940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这句话会被误解为有9400万想工作却得不到工作职位的人,而事实上这还包括了所有16岁以上的学生、退休人员以及那些选择不工作的人。 B . 有的人使用绝对数字或相对数字时,往往会隐藏一些背景信息,是想达到使数字看上去很大或很小的效果,从而误导不知情的人。 C . 保险销售人员在宣传时,说:“您每天少抽一包烟,用省下的烟钱买我们的保险,未来您就能享受总计30万的收益。”意在使保费看上去很低廉,而保额看上去很高。 D . “海盗数量减少导致全球变暖”这一结论是可笑的,如果把逻辑关系颠倒过来,即全球变暖导致海盗减少,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
    3.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使数字看上去变得更大或更小”策略的一项是( )
      A . 加拿大政府宣称“联邦政府宣布为基础设施追加810亿美元”,这比“加拿大在11年间每年追加投资73.6亿美元”似乎更加激动人心。 B . 英国首相宣布:“为了解决住宅短缺问题,我们将投资20亿英镑。”而这些资金的很大一部分会用于建设别墅等豪宅,只有很少一部分会用于建设普通家庭能负担起的住宅。 C . 2013年,苹果公司展示了“苹果手机累计销售图”。图表显示,苹果手机总体销量全年呈现上涨趋势。而实际上,2013年中有两个季度苹果手机的销量在下降。 D . 奥巴马曾说过,在美国,浴缸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恐怖袭击。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数据,2013年,464名美国人在浴缸中溺死,只有3个美国人死于恐怖袭击。
    4. (4) 某地统计局发布2022年平均工资,本地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8649元,很多人表示难以置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5) 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解读统计数字?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2.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魂居所

    朱晓敏

    那是北方冬日的海边,冷寂的空气,岸上枯枝萧瑟。肖清裹紧了棉服,身体还是忍不住发抖。这副65岁的躯壳终究是比不上自己35岁的那副。他颤巍巍地站起来,沿着海滨路,走啊走,慢悠悠的。

    不是不想快,他以前走路一直都很快,只是现在这双腿不听使唤,一个月了,还是不太习惯这副羸弱的身躯。

    接近正午,阳光落在海面,海面泛着耀眼的白光,像是云朵被一同拽入深海,天空只剩下蓝。不远处的沙滩上,有两个孩童在玩耍,用沙子堆着城堡,倒了又再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迎面走来一对情侣,脚步欢快,牵着的手,晃啊晃。

    对于看剧不低于1.5倍速的肖清来说,眼前的世界好像被调到了0.75倍速。坐上公交,穿过一排排梧桐树,停在学校附近,涌上来一批小学生,他习惯性站起来让座。“爷爷,您自己坐。”眼前的小男孩两颊冻得发红。

    有一瞬间的恍惚,记忆被拉扯回那座吞噬了多少人青涩与稚嫩的城市。

    早上七点,从郊区挤着地铁去市区上班,下班在地铁上依旧被人群裹挟着,偶尔还能见到几张熟面孔。

    有次碰到个老大爷蛮横地要求一个女生让座,女生不让,老大爷骂骂咧咧,还动手扯女生的衣服。

    肖清想都没想,就站出来制止,拉扯时,老大爷不知怎么就摔倒在地。最后警察来了,以肖清向老大爷道歉收场。

    肖清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他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通电话了。从妹妹那里打听到,他们还在生肖清的气。

    事件的起因是近几年打拐行动热火朝天,肖清想起小时候听妈妈说过,老家小镇上有户人家的孩子是从外面买回来的。

    于是,他响应号召,匿名举报了。

    小镇有多小,第二天那户人家就闹上了门,要找肖清一家算账。他就像他妈妈说的,做事不经大脑,不想后果。

    后面听说,没有证据表明小孩是拐卖的,小孩依旧跟着那户人家生活,没有离开小镇。而肖清却再也没有回去过。

    “爷爷,你穿这么少,不冷吗?”扶着肖清座位靠背的小学生,关心地问道。肖清缓神。他是越来越怕冷了。

    一个月前,他接到陌生来电,是一个有意向跟他互换身体的人。

    这个世界,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人类被告知,每个人都有一次互换别人身体的机会,只要双方同意就行。

    开始频繁出现罹患绝症的富人,用金钱去换取年轻健康的身体。

    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多了贩卖身体的内容,年龄35岁,身高一米八,体重150斤,身体健康,长相清秀,童叟无欺。

    肖清是在报纸主题板块上刊登的自己身体的信息。

    很快,他就和“买家”见了一次面,然后到医院做全身体检,拿到结果,商谈细节,达成共识,整个过程不超48个小时。

    肖清余额四位数的银行卡,一下子多了两千万。以前都是从镜子里看自己,现在“自己”就坐在对面。

    这画面还是有些许诡异,肖清一刻都不想多待,起身就走,换成以前,他走路带风,留给他人的一定是潇洒的背影。

    这会儿,他根本走不快,到了门口,这副身体还要扶下墙,别提多狼狈。为了缓解尴尬,他回头问出疑惑:“你老婆孩子知道这件事情吗?”“两天前,我离婚了,从现在开始,我要过新的人生。”“什么样新的人生?”“有了年轻的身体,什么生活不能过?”

    无奈肖清想象力匮乏,他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再来一遍。

    他给父母转了一千五百万。这是他内心的平衡点,他可以不再为不能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人,不能传宗接代,而感到抱歉。

    就这样一个人,平静地过完这一生。毕竟65岁的身体,好像也不能再做些什么。肖清是这样想的。

    70岁那年,他的身体生病了。医生翻了翻检查报告,口气云淡风轻。

    “小问题,不碍事。70岁有这样的身体素质已经很不错了。”肖清拿着报告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听到广播在喊下一个号。“王国政,请到六诊室。”

    肖清没想到五年后在医院再次碰到了“自己”。

    王国政坐着轮椅,十分虚弱的样子,被另外一个中年人推着。那中年人有肖清现在的神韵。他们没有注意到肖清。

    肖清站在门外边,惊讶到挪不动脚步。他听到医生说那副40岁的身体也生病了。患了绝症,最多还能活一两个月。

    这件事情,对肖清打击还是蛮大的,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事情,哪一刻开始都不迟,因为有可能哪一刻开始都太迟

    五年来,他第一次回去见父母,归来他真的已不再是少年。

    可是当父母抱着他痛哭,喊他的小名时,他又觉得,虽然他脸上的皱纹比父母还多,但他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

    告别父母,肖清走出门口时,手机滴一声响,他打开一看,是父母给他转回了一千五百万。肖清要去过新的人生。如果你问是什么样新的人生?他或许会答你,只要活着,什么生活不能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1期)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肖清坐公交车,看到小学生,会习惯性地站起来让座,这表现了肖清善良的品格,也说明他还没有完全适应65岁的身体。 B . 父母对肖清有着很高的期待,但肖清为没有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人,也不能为他们传宗接代,而感到愧疚。 C . 肖清70岁的身体素质保持得不错,而王国政40岁的身体却患了绝症,这促使肖清对人生有了更深入而清醒的思考。 D . “有了年轻的身体,什么生活不能过”和“只要活着,什么生活不能过”是肖清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人生态度的写照。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描绘寒冷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一副65岁的身躯衰老和羸弱的特点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 B . “这副65岁的躯壳终究是比不上自己35岁的那副”,这一句话设置了悬念,与后文二人互换身体的情节相呼应。 C . 文章通过肖清的回忆交代了他见义勇为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激化了肖清与父母的矛盾,使肖清离开父母,长时间不与父母联系。 D . 本文选取了两个时间段的情景,一个是交换身体一个月后,一个是交换身体五年后,前者叙述详细,后者相对简略。
    3. (3) 如何理解“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事情,哪一刻开始都不迟,因为有可能哪一刻开始都太迟”?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 (4) 本文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变幻想为现实而不失其真,又深刻反映了现实问题,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魏伐赵,赵急,请救齐。齐威王欲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纪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撼,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 , 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孺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使田忌将A而往B直C走D大梁E魏将庞涓F闻之G去韩而归。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任命……为将,“上使外将兵”的“将”表示率领,两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B . 三晋,指赵魏韩三国,三国原属晋国,后来一分为三,故以“三晋”称这三国。 C . 度,意思是估计,与《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的“度”意思不同。 D . “读其书未毕”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将援助赵国,孙膑推辞,并推举田忌担任主将,自己担任军师。 B . 田忌本来想要前往赵国,与魏军一战,但孙膑认为齐军应当向大梁进军,这样既可以救赵,也能使魏军疲惫,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 C . 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前去救援,齐军再次进军大梁,以迫使魏军回撤。 D . 齐军在马陵之战中,采用了减灶计,使庞涓骄傲轻敌,于是庞涓丢下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最终被齐军击败。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5. (5)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攻其所必救”“勇怯,势也”的观点的?请简要说明。
  • 4.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畅饮时的景象。 B . “远书”表明诗人与表兄是久别重逢,“何曾达”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通信不畅。 C . 颈联谈今昔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喜儿童长大,悲亲友凋零。 D . 本诗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由重逢对饮的欢乐写到明朝再别的忧愁。
    2. (2) 学者俞陛云称:“此诗平易近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通过对比,突出秦朝统治者的索取贪婪和挥霍无度,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2. (2)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项脊轩这一百年老屋除了狭小,并且还有“”的弊病,致使作者每每挪移桌子,环看四周,都没有可以挪置的地方。
    3. (3) 在我国的古诗词中,很多自然植物逐渐演变为具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符号,例如“兰”,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寄寓了丰富的情感,如“”“”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京城里居住已二十年了,一生转眼就过去。我虽不算 ① 的北京人,但时间久了,对北京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年轻时闲得难受,往往周日骑自行车在四九城瞎晃。时不时地骑上我的自行车,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大柳树、青龙湖,一直到西山。秋天,看香山的枫叶是我每年的“保留节目”。看香山的枫叶,要分时间和层次,须慢慢渗入。常言:看山累死马。虽然看着近,一路骑车的劳累,早就消耗了登山攀顶的体力,我只能望而却步,仰望远景。远远望去,山自有山的脉络,层层之间是树隔离出的深浅。峰岭间被蓝蓝的天空烘托得宏伟和高大。这也许正是西山最让我留恋和敬仰的地方。

    我萌生了坐索道缆车登上峰顶观红叶的想法。乘缆车游览也别有风味,俯瞰香山,全景尽收眼底。有诗云:“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从缆车上俯瞰,条条攀山石径区分了山与山的层次,秋叶已经出现三彩,令人 ② 的冷风,考验着这片富有情感的山色,执着坚强的松柏依然显露着青翠的本色,似乎丝毫不惧怕飕飕的秋风,活化石般的银杏变成了金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独有红枫,经不住秋的勾引,露出了腼腆红润,那红像一团熊熊烈火。相比于花朵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叶子可能会显得单调,不过到了秋天,百花凋零,此时的青松、银杏、红枫的叶儿便领了风骚。漫山遍野的红叶陶醉了我,赏心悦目的胜景收进了我的心底。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 7.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即生态前提、技术前提和文化前提。生态前提是我们生存之本。人类没有氧气只能维持3分钟,没有水只能维持3天,没有粮食只能维持3周。甚至,地球上没有了蜜蜂,人类最多能活4年,这就是地球的生命承载力。人对于自然,不能光有技术上的索取,②____。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让人类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要呼唤文化自觉,也就是生态文明。对此,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然教育目的在于,修养人们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提升对多样性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让人走下众生之灵、众生之长。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是③____。我们与地球的关系 , 不是主宰和征服,而是依赖和隶属,因而要特别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这个时空观。

    保护地球,实际上是要保护好地球提供的生命共同体这个家园——与万物和谐相处,做一个平等的地球公民。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句子中的 “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说:“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的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 B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 C . 为了梦想,我们拼搏努力,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做到“肯吃苦,有毅力,有信心”,才能摘得梦想的桂冠。 D . 看到小刚出了大门,小强连忙催促王明说:“我们也赶快走吧,否则就要迟到了。”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上·楚雄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言文字运用I中,我们领略了香山红叶之美,其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观察,你就能欣赏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文化之美……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