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
  • 1.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2024年,中国将正式向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提交北京中轴线申遗报告。经过多年精心筹备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项目今年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此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北京中轴线申遗”展览,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后撰写的“约会‘最美中轴线’”参观日志。 

    雨后水波映照恍若天宫的紫城,白雪覆盖下更显庄严 肃穆年殿,欢愉热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钟楼广场……这个春天,北京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的最美瞬间都定格在了正阳门下的廊房头条,尽显中轴线古建的 恢弘壮美。 

    10月8日我们有幸参观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优秀摄影作品展”,本次展览在位于北京前门廊房头条的北京坊露天美术馆与公众见面,30余幅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中轴线历史建筑的风采。

    A . 因为表达的是“严肃而安静,气氛庄重”的意思,所以应写作“肃穆”。 B . 因为表达的是“阔大宽广”的意思,所以应写作“恢弘”。 C . “禁”是指旧时皇帝居住的地方,应读为“jìn”。 D . “祈”是古代帝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应读为“qǐ”。
  • 2.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回答问题。 

    本次展览围绕着温暖中轴线”“壮美中轴线”“生态中轴线的主题展开。自西向东,首先进入观众眼帘的是霞光下镀上“金身”的午门、雨后的太和殿广场,紧接着是瑞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天坛祈年殿。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中轴线的“壮美”被展现得琳琅满目。再往前行,照片里,历史建筑巍峨矗立,城市道路上车水马龙 , 两侧的灰色民居平缓开阔,大片古树环绕。夕阳西下的万宁桥安静祥和,淡定地守望着过往与未来。晨光里的钟楼广场上,有在跳绳的儿童,有在玩轮滑的青年,还有正在对弈的爷孙,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又让观者深切感受到了中轴线的温暖。北京中轴线呈现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这里有烟火人间的岁月静好,有驻足观望的依依不舍 , 也有岁月更迭的时代痕迹。

    1. (1)  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银装素裹 B . 琳琅满目 C . 车水马龙 D . 依依不舍
    2. (2)  你发现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 3.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回答问题。 

    在北京,有这样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北端是钟鼓楼,以晨钟暮鼓镌刻出古人的时间秩序,南端则是永定门,巍峨耸立,见证南城几百年的市井繁华【甲】这条肇始于元大都、全长 7.8公里的中轴线,如同古都之脊,不仅串联起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正阳门等历史文化遗存,更书写着这座城市深厚绚烂的文化底蕴。在“网红打卡地”鼓楼留下一张珍贵照片,在前门大栅栏品尝地道的京味小吃,在天坛公园感受昔日的祭坛风貌【乙】一步一景,游人们行走在这条中轴线上,感受着北京城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风貌所散发的吸引力。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指引,助推老城的整体保护与复兴。如今,      

    1. (1)  这是参观日志中的一段话,请你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这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以庄重壮美的姿态,正为世人铺展开一幅千年古都的城市空间新画卷。 B . 这条诉说时光故事的古都之脊,以庄重壮美的姿态,正为世人铺展开一幅千年古都的城市空间新画卷。 C . 这幅千年古都的城市新画卷,以庄重壮美的姿态,正为世人串联起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
    2. (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省略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句号

      【乙】省略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 4.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下面是一位同学介绍中轴线的展板文字,文中对联横线处所填内容还需斟酌,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一组(  )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 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从元朝出现设计雏形,再到今日,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了。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这真是:上联:① 八公里下联:飞跃② 

    A . ①绵延         ②数百年 B . ①穿过       ②几万年 C . ①绵延         ②几千年 D . ①穿过       ②数百年
  • 5.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中国古代小说多源共生。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笔法多样的诸子散文、叙事灵活的史传文学,都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神话传说是后世小说的主要源头,它瑰丽奇特的想象力,给后世文学以巨大启迪。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狐精怪(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干宝的《搜神记》、唐传奇中的精魅故事、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奇幻世界(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承恩的《西游记》),无不受到上古神话灵感的启发。 B . 先秦诸子散文也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为了说服君王接受本学派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人策士,十分讲究说理技巧。他们(如《庄子》《孟子》)巧借神话,多用寓言,设譬取喻,不拘一格,这无疑对后世小说的笔法有启迪作用。 C . 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则对古代小说的叙事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左传》(如《曹刿论战》)叙事,极富故事性、戏剧性。《战国策》(如《唐雎不辱使命》)用对话、动作来塑造人物,用对比、衬托来强化矛盾冲突。《史记》(如《陈涉世家》)则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其叙写历史事件、摹写历史人物的卓越技巧,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因此,晚清人邱炜菱称:“千古小说祖庭,应司马光。”
  • 6.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用他(她)的经历印证诗句。                                                                                                    

    诗句

     

    备选人物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

    诗句让你想到谁

    A.简•爱(《简•爱》)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林冲(《水浒传》)

    用他(她)的经历印证诗句

    1. (1)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 (2)  遥看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
    3.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生动描绘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  ,  。
    4. (4)  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中国自古以来就英雄辈出,有“①  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有“人生自古谁无死?②  的文天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5. (5)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打开卷帙浩繁的历代诗卷,反映边塞、战争的作品俯拾即是,有很多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你读过的两句古诗词是“  ,  ”。【填写的诗句不得包括本试卷中所有已经出现过的诗句
二、阅读题
  • 8.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问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 (1)  下列说法中,对《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这首词是中秋节述怀之作,借秋色澄明隐约透露出岁月易逝之感。 B . 这首词语言刚健,基调高昂,情感真切,属豪放派风格。 C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D . 词人融典入词,寄情抒怀。如上阕的“四面歌残终破楚”是借项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现实,引出激昂的忧愤之情。
    2. (2)  古往今来,许多诗词抒写了作者的英雄气概。秋瑾《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与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令读者荡气回肠。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两位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豪情壮志。
  • 9.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又无硕师名人与游”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寡而患不均 B . 难与共 C . 于未然 D . 有所不辟也
    2. (2)  古代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现象。如“益”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益其所不能”中与“曾”同义,意思是“增加”,在“益慕圣贤之道”中解释为“①  ”。“以”在《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中意思是“②  ”,在“以中有足乐者”中解释为“因为”。
    3. (3)  对“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才能超过我的人,不应该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B . 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是因为我已年老,却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C . 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 . 作者认为自己功成名就,能位列公卿、四海称名,更应谦恭抑己、虚心做人。
    4. (4)  请根据上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二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 , 盍改之乎?不然,迨(dài)年事蹉跎 ,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 , 以昭炯戒。”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①信:真的。②志:记。③冀:希望。④厌:满足。⑤盍:何不。⑥迨:等到。⑦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⑧请铭之坐右: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坐,同“座”。⑨炯戒:明显的警戒。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宋濂将自己与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对比,突出了①  对学有所成的重要作用。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勉励他立志勤学,以警惕“②  ”;李生则劝告朋友王生,真正的“善学者”应贵在③  ,最忌讳④  。

  • 10.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未来数十年深刻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人类的生命健康、城乡发展、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维系都高度① 水资源。 

    联合国水机制在 2020年的世界水日发布了《世界水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全球用水量在过去的100年里增长了6倍,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并根据世界各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抽取的水量与可用总水量的比值,制作了全球年度基准水压力图:目前全球有36亿人口(将近全球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国家发改委在 2019年发布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提到:“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我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3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材料二 

    人口增长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 20年间,全球每年出生人口约1.3亿,年人均淡水可供应量减少了20%以上。在中国,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掣肘之一。根据世界水资源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而水资源仅占全球的7%,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位列世界第109位。过去的十年里,我国人口增加了六千万,人均水资源却由2310.4立方米/人下降至2077.7立方米/人。如何解决人口增长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是未来需要关心的话题。 

    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且二者互为因果、螺旋演进。气候变化打破了地球亿万年来形成的热量和水分平衡,水循环加速,改变了全球水资源分配,导致湿润的地区更加多雨,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成为碳排放量增加的诱发因素。 

    与水源性缺水相对的是水质性缺水,水污染是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工业、农业和城市产生的污染,导致越来越多的淡水无法被利用,也给生态系统健康带来挑战。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几乎每条河流的水污染情况都进一步恶化。 

    材料三 

      在我国,水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9年发改委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35年,我国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完善节水制度标准,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强化节水监督管理,让节约用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 

    增效减排是解决水危机更为直接有效的手段。提高农业效率,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并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让每一滴水发挥更大价值。同时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积极推行绿色高质量每类升级和循环化改造,从根本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 

    ② 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是新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节水中国,你我同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1. (1)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赖

      水的安全性

      B.依靠

      水的安全性

      C.依赖

      水安全问题

      D.依靠

      水安全问题

    2. (2)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水资源短缺”,以下对其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甲】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缺水区。 

      【乙】全球人口增长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丙】全球气候变化是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

    3. (3)  从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治理废水项目完成的投资呈现  趋势,说明了  。
    4. (4)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拉开帷幕。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为“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阐述理由。
  • 11.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小议“舒适区”

    刘根生

    ①研究者通过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甲】 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是指离开舒适而熟悉的环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舒适区”并不是某个环境或区域,而是指心理上自我的安全空间。舒适区虽然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长。比如有人沉湎于过往成就的舒适区,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就如同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很多张照片,似新实旧。再比如有人陷入“工作陷阱”,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敢干,假装忙碌以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最终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乙】 不日新者必日退,长期处于舒适区会降低学习潜能,让人逐渐失去学习断事物的动力。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方可获得应对变化的能力,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③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 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④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中国高飞集团的高级饭工王伟,用手中的钣金锤敲击出 C919大飞机舱门下部的一道特殊弧线,舱体与工装之间的缝隙,让9丝(1毫米的百分之九)的量尺都无法通过,用超越极限的技术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职业航天员的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增强对超重的耐受能力,训练强度接近极限时,受训人员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训练,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超越极限也是超越自我,每一个极限中都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⑤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深秋的夜晚,西安一所高校的路灯下,十多个学生簇拥成团,用英语对话和讨论。这种自愿参加的“室外夜读”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为什么有教室不用,要到路灯底下学习呢?同学说,教室环境太舒适,人容易生出惰性,冷一点,人反倒精神。这般自讨苦吃,是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更是走出舒适区的行动力量。 

    ⑥走出舒适区必然会感到些许“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陷入恐慌,当我们主动去适应变化、接受挑战,确立合理的目标,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这种“不适”便会消散。【丙】 高原之上有高峰,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取材于《人民日报》)

    1. (1)  文中【甲】【乙】【丙】三处语句,哪一句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2. (2)  下列关于文章结构关系的示意图,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B . C .
    3. (3)  请结合链接材料和上面的文字,说说李宁是如何走出舒适区的。 

      李宁在运动员生涯中斩获金牌 106枚,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退役后他本可以继续留在国家体育的相关单位工作,但是李宁选择走上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成立了李宁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面对一路高攀的业绩,李宁又以归零的心态,搭建了数字化供应链,完成了数字化门店改造,成就了不断创新的国潮之光。

    4. (4)  在第③段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甲】吴文俊院士说:“我总似乎告诉自己要从‘零’开始,科学是这样的,你不能停。要不然就出不了什么成果。科研是永远都做不完的。” 

      【乙】行百里者半九十。 

      【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12.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 ____。”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 (1)  阅读全文,为划线处选择合适的句子,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 

      ②这花,竟还开得这般好。

    2. (2)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理解。
三、写作
  • 13.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长夜漫漫,月光照亮了整个世界;困难重重,鼓励的话语照亮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希望渺茫,心中的坚守照亮了未知的远方……请以“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可写实,可想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4. (2023九下·北京市月考)  智慧,一般指正确认识、判断和发明、创造事物的能力。生活中,宽容是智慧,谦让是智慧,放弃是智慧……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这也是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可写实,可想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