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知识分子党员占比 | 工人党员占比 | 农民党员占比 | 其他成分党员占比 |
1923 | 60.95% | 39.05% | ||
1926① | 27.35% | 60% | 11.75% | |
1927 | 19.1% | 50.8% | 18.7% | |
1928 | 0.9% | 10.9% | 76.6% | 5.6% |
1929② | 23.4% | 47% |
(①因没有全国统计数字,主要是广东、湖南、江浙等地的统计。②仅据中央根据地的党员分析。)
材料一:下表为墨子的部分言行。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 |
吾亲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勿为 |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民众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摘编自陈敬、鲍家树《论墨子的社会保障思想》
材料二: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实践具有明显的“官办色彩”,政府在各项社保措施中充当着责任主体,扮演着制度制定与推广、提供财力支撑和检查监督的角色,并且在具体安排方式上具有了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的萌芽。无论是《周礼》、《管子》、儒家还是墨家,他们社会保障思想的基础都是“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摘编自姜英杰《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及启示》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官员深刻认识到闭关自守与虚骄自大的危机,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力倡洋务。自秦朝至清朝初年,由于北方游枚民族的不断侵扰,中原王朝主要以北部游牧民族为防御对象。这种外防内化的观念导致了统治者把民族、部落、地域与国家边界混同。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向我国境内渗透,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地区的边患日益严重。在外来压力下,清王朝被动地与邻国划界签约,最终标定版籍。历代统治者皆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历代君民“皆舍海而注意于陆”。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的陆疆与海疆同时面临危机。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清政府内部展开了塞防海防孰轻孰重的争论。清政府在审视海防危机之后,将海防与陆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确立了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把国防区域从西北内陆扩大到东南万里海疆。
——摘编自王玉冲《论晚清边防观念的转型》
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中国陷入强敌环伺的困局和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一方面清廷把对疆域内边地民族的防范延伸到“边外”外侮的抵杭。另一方面鉴于西方列强以沿海沿边地区为殖民渗透突破口,清廷确定了塞防和海防并重的边防方针,兼顾陆地边防和海上防务。
——摘编自孔令琼《晚清中国边防历史转向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材料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因而秋序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实力基础之上的权力分配以及随之建立的霸权体系。它首先承认国际关系具有激烈竞争的性质,国家以安全和政治利益为第一追求,不拒绝以战争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如果没有霸权国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就很难有一个稳定和平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张东宁《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霸权稳定论”这一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革命,打开了独立的大门,也打开了通向现代化的大门。拉美独立后,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融合加速,开始形成拉美各国的新的民族。由于欧洲启蒙思想影响广泛,共和主义深入人心,一些国家发生的君主制复辟活动,无不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土生白人精英不仅提出“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而且认为国家要繁荣富强,必须要建立工业。欧洲一些著名科学家纷纷前来考察,一些科研机构陆续建立起来。
——摘编自林被甸《独立革命: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试析独立革命与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二战期间,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是,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大批殖民地人民走出国门,走上战场,开拓了眼界,改变了思想,提高了民族的自尊、自信,他们意识到了一个民族统治另一个民族的非正义性。在亚洲,日军在很短时间内连夺香港、马来亚,击沉英国皇家海军的著名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打破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属各殖民地的离心力显著增强。
——摘编自王建《二战后英属各殖民地分离倾向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