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 1. (2023七下·海淀期中)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加强对清明节民俗文化的宣传,同学们拟推出一期以“诗文民俗话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以下是一位同学撰写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并完成问题。

            ____。

           作为节气的清明,①____(春意盎然 春寒料峭),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莺飞,处处____漫着生命的气息,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甲】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到春秋时期。相传,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行大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这就是成语“割股啖君”的②____(由来 诞生)。重耳做了国君后,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他,但是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请下来。可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不好找寻,晋文公决定用烟将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介子推。他在坟前静____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丙】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1. (1)  文段横线处选填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____
      A . zhǎng    迷    shù    慕 B . zhǎng    弥    sù    穆 C . cháng    迷    sù    穆 D . cháng    弥    shù    慕
    2. (2)  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春意盎然    诞生 B . 春寒料峭    诞生 C . 春意盎然    由来 D . 春寒料峭    由来
    3. (3)  在文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甲】”,    【乙】,    【丙】。 B . 【甲】。”    【乙】:    【丙】。 C . 【甲】”,    【乙】:    【丙】, D . 【甲】。”    【乙】,    【丙】,
    4. (4) 结合文段,把下列五句话填写在开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____

      ①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

      ②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但清明节却属阳历

      ④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

      ⑤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

      A . ③⑤②④① B . ④③①⑤② C . ②①④③⑤ D . ④③⑤①②
  • 2. (2023七下·海淀期中) 美工组的同学们为手册封面推荐了四幅书法作品,以下是他们的推荐理由,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图一为张旭草书,灵动多变,奔放连绵,与清明节草木勃发的景物特点相吻合。 B . 图二为米芾行书,以斜取正,飘逸自然,符合人们踏青郊游,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 C . 图三为柳公权楷书,字体瘦硬,清健遒劲,与清明节天朗气清的气候特征相 D . 图四为李斯隶书,蚕头雁尾,古朴典雅,符合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肃穆气氛。
  • 3. (2023七下·海淀期中) 一位同学想拟写一副对联印在手册的封底,其中有几处词语需要斟酌,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上联:清风习习,①____踏青晨行早

    下联:②____,芳草③____暮归迟

    A . ①田野 ②明月悠悠 ③斜阳 B . ①田野 ②碧冢凄凄 ③拾翠 C . ①秀野 ②明月悠悠 ③拾翠 D . ①秀野 ②碧冢凄凄 ③斜阳
  • 4. (2023七下·海淀期中) 编辑部的同学举办了“清明短诗征集”活动,并要求来稿短诗中至少运用一处修辞。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短诗是( )
    A . 打着响鞭的雨,催赶着两边的脚步/去年的青草,又活回来/翠绿爬上碑头/苍白的花,开在心里。 B . 每年的今日/都有一茬思念/随着布谷鸟响亮的叫声/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 C . 蒙蒙的细雨,织成一张粘粘的网/锁住我深深的依恋/奶奶的笑容呵/近在眼前。 D . 杏花雨,落无声/酒残梦天放晴/闹中守住心底静/无风无雨过清明。
  • 5. (2023七下·海淀期中) 一位同学为手册撰写了一段结语,其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在横线处修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的清明。即使是繁花似锦、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慎终追远,亦或是万物生长、牵犊春耕,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修改: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1. (1) 青树翠蔓,。(《小石潭记》)
    2.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3. (3) 《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句子是:
  • 7. (2023七下·海淀期中) 阅读《关雎》,完成问题。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1)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女子采集荇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通过“”“”“”三个词语的变换表现出来。
    2.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今读》对这句话的解释为:“《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一说《关雎》和《子衿》这两首诗是如何分别体现“思无邪”的。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8. (2023七下·海淀期中)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甲】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注】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陶渊明在此背景下创作了此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渔人甚之    奇山水,天下独绝    日新月 B . 垂髫    舜于畎亩之中    厚积薄 C . 为外人道也    微不道    何挂齿 D . 处处之    得 , 与民由之    众成城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与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像人世间之外的人。

      理解:桃花源里的人因为与人世隔绝已久,所以男女的穿戴都和人世间的人不一样。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里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祸乱来到这里,听到渔人诉说外面的事情,为自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变化而感叹惋惜。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翻译: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贼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都只是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用门闩插上。

      理解:这句话正是“大道之行”的结果,也是与现实社会的对比。

    3. (3) 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其俗甚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乙亥北行日记》

      【材料二】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丰乐亭记》

      注:①[旦子岗]地名,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滁]地名。④[遗老尽矣]经历战乱的老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⑤[涵煦]滋润教化。

       四则材料分别塑造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和材料一中的“①”分别描绘了村庄和田野的环境之美。《桃花源记》、材料一材料二都展现出人们②的生活状态。桃花源中的人过上理想生活,缘于他们与世隔绝后共同的劳动创造,而材料二中理想社会形成的原因则是皇帝施行了“③”的政策。正如《大道之行也》所描绘的,只有④,才能实现人们期盼的理想社会。

三、名著阅读(5分)
  • 9. (2023七下·海淀期中)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读完《经典常谈》后,在朱自清这位“尖兵”的引领下,你最想阅读书中介绍的哪部经典?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说明你的阅读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 10. (2023七下·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情绪与疾病

            人体有一些器官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首先是消化系统。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在所有的身心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其实就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人在心情郁闷不愉快的时候会觉得头痛,有些人情绪一激动会发生心绞痛、脑溢血。

           还有就是皮肤。有些人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斑秃等,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常压抑自己、忍气吞声、情绪低落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材料二】

    软糖试验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材料三】

    情绪管理的方法

           数颜色法。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找个没人的地方,环顾四周的景物及有颜色的事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大约数三十秒。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日记法。情绪日记记的是每天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有些人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绪特点。这种方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运动舒解法。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方式,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也就自然正常。

           音乐缓解法。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因此也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部分人而言,当心情不佳时,听上一曲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沮丧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因此,建议喜欢音乐的朋友,不妨准备几盒自己最喜欢的录音带,放在身边,心情不好时就放上几曲,以此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注意力调控法。人的注意力,好比一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好的一面令人欢欣,对准坏的一面令人沮丧。要想控制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于提问题,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脑子便会寻找有关的答案,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讨厌?这时你的注意力便会寻找讨厌的理由,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讨厌。相反,若是问道:这个人怎么这么好?这时你的注意力就会寻找好的理由。所以,改变我们情绪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注意力。

    1. (1) “材料一”在介绍人体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器官时,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明理由。
    2. (2)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
    3. (3) 张雪是一名初二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名落孙山,又因为一件小事与父母闹别扭,最近上课她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也不愿意做,期中练习成绩很不理想,情绪郁闷低沉到极点。请根据“材料三”,帮她选择适合的情绪管理方法,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 11. (2023七下·海淀期中) 阅读吴伯萧的《马》,完成问题。

    吴伯萧

    ①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吧!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②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③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骋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吧,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合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④孟春雨霁,滑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⑤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⑥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⑦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⑧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晓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⑨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尔要骑马出去守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⑩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⑪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你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

    ⑫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寨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⑬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⑭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地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地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1. (1) 阅读文章①﹣⑤段,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⑤段围绕“马”描绘了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图,图,图, 图,端阳驱马逍遥图。

    2. (2) 请结合文章⑤段,简要分析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3. (3) 本文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小贴士】①谋篇: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

      ②立意:命意,指寓意、含意;亦指确定主题。

五、写作(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