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阶段...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组
  • 1.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____的中国风尚。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业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3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23个版本,花费4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众对____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____。可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 . 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 . 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 . 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B . 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C . 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 . 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3. (3) 下列有关时间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是学校的代称,“庠”出现在周代,“序”出现在商代。 B . 衅钟指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C . 古人用月相纪日,“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月圆的一天,“朔”指阴历每月初一,“晦”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D . “黄昏”是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黄昏”的下一个时辰是“夜半”。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春节期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鸣惊人,这一年间河南卫视充分运用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描摹历史风貌,其国风、国韵、国潮引发一轮轮观看热潮与网络热议,引起观众共鸣。

    在主题挖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得到进一步呈现。北京卫视节目《上新了·故宫》以新颖的形式为古朴典雅的建筑增添鲜活气息。浙江卫视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让观众跟随嘉宾探访中华文明之美,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以典籍为载体,从文明起源讲到当代传承。

    (取材于《2022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文化环境分析》)

    材料二: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环境来源于年轻人的需求。摸准观众日变日新的需求,展开对新圈层、新领域的探索已是业内共识。相比网综的反应速度,电视综艺的步伐较为稳重。但这一年,在坚守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下,电视综艺也越来越靠近年轻人。

    如今的文化类综艺已成功由早年间的《百家讲坛》1.0时代迈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2.0时代,而《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等节目则拉开了文化类综艺3.0时代的大幕。在不断升级创新中,文化综艺始终坚守文化内核,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找到与年轻观众能够共情的突破口,拥抱流量、跨界融合。《国家宝藏》热播时,许多网友将节目中提到的国宝制作为表情包。在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看来:“这种‘流行化’的创新表达拉近了受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不仅激发了观众主动接近和理解文化内容的兴趣,也让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社会影响力。”让草根成为流量,让流量回归草根是文化类节目创作的另一个制胜法则。草根的加入让文化类节目形成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取材于《2021-2026年综艺节目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材料三:

    材料四:

    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2013年之前一直处于低迷期,但是到了2013年之后有了飞速的发展。2013年之后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中央台推出了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首次定位将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起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明确的认知。

    从文化继承方面讲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第一种是传统文学类即传统的诗歌曲故,文字,文学作品等,代表的经典节目有《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第二种是文物鉴宝类,以史为剧,以器为内容展开。例如《天下收藏》《一锤定音》《鉴宝》等。还有一种是以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为基础的节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第三种则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的文化传承,这里面包括接近失传的手艺,名家戏剧等,最著名的有《梨园春》《武林风》《传承者》《非凡匠心》笔;第四种则是与中国餐桌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传承。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一城一味》等。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其具有时空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其次,传统文化节目的程式化非常固定。第三,传统文化仍然具备综艺类节目的表演性特点。

    (取材于《国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1. (1) 关于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从2013年起取得飞速发展,其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 B .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空性和参与性的特点。 C . 年轻人的喜爱是推动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力量。 D . 文化类节目找到与年轻人共情的突破口,从而使草根成为流量,是文化类节目发展的制胜法则。
    2. (2) 关于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内容。 B . 将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原则。 C . 河南卫视充分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巨大成功,引一时风潮。 D . 当今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题材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早已升级换代。
    3. (3) 对于材料三两张图表的信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2018年相比,2020年文化类节目的题材分布明显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均衡。 B . 2018-2020年“历史故事”“文学”“文物”“文化交流”数项内容一直占据文化类节目半壁江山。 C . 近年来“历史故事”和“文学”内容一直是文化类节目最为重视的项目。 D . 近年来,“地理文化”“诗词”“时代故事”等项内容在文化类节目中的占比明显增大。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后加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祜上表固让,不听。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缮甲训卒,广为戎备。至是上疏曰:“宜当时定,以一四海。”帝深纳之。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祜寝疾,求入朝,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 , 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因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庙。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材料二:

    初,徙封钜平侯祜为南城郡侯,祜固辞不受。祜每拜官爵,常多避让,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分列之外。祜历事二世,职典枢要,凡谋议损益,皆焚其草,世莫得闻。所进达之人皆不知所由。常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敢也。”

    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曰:“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材料三:

    余读史至羊祜上平吴一疏,不禁感慨系之矣。盖人心叵测,自古照然。……假使陆抗之得永其年,则祜非其敌,晋之为晋,未可知也,祜又焉能得享盛名于来者。然晋之得统一者,正天之所以玉成之也,岂羊祜之功哉?而羊祜得盗虚声者,亦正适逢其会,所谓乘时势者非耶!

    (节选自周恩来《羊叔子平吴疏书后》)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让封不受                  固:本来 B . 乃增德信                  修:修养,美化 C . 疾渐 , 乃举杜预自代。      笃:加重 D . 典枢要                    职:掌管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道素自居                  不赂者赂者丧 B . 议者多不同                锲不舍,金石可镂 C . 事了,当有所付授          属皆且为所虏 D . 而羊祜得盗虚声者          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B .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C .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D . 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4.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羊祜“绥怀远近”的一组是(   )

      ①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            ②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③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            ④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⑤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                  ⑥常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敢也。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⑥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羊祜居丧过礼,笃行孝悌之道。羊祜十二岁丧父,之后母亲和兄长相继去世,他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憔悴不堪,有十余年之久。 B . 羊祜不慕荣利,屡拒朝廷封赏。武帝因为羊祜立下大功,封他为郡公,羊祜坚决推辞;加封车骑将军,他也不接受,朝廷只得作罢。 C . 羊祜功高有威望,乘车上殿、不拜而坐、不领兵伐吴是因为有病,也表现晋武帝对羊祜的尊重与爱护。 D . 羊祜心系统一,为国鞠躬尽瘁。但周恩来认为羊祜能享有盛名在于他赶上好的时机,能够趁着时机运势才能成功。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②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7. (7) 羊祜声名显赫的原因都有什么?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①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这时杜甫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草堂。②徂:过去,逝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竹”“野”二字,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凉”字渲染出一派秋气。 B . “重露成涓滴”紧扣第一句“竹”这个意象。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中,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滚落下来。 C . 本诗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最后两句抒情,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 D . 诗中虽只写“夜”不写“倦”,但是诗中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寓情于景,味之无尽。
    2. (2)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3)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五、情景默写
    1. (1) 在《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 (2) 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6.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缝隙

    朱以撒

    ①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

    ②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

    ③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时会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宝贝——风沙吹老了时日,也吹走了这个密室外观曾经有过的人工痕迹。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是真迹,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送走,史册也语焉不详,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

    ④晋太元中武陵的捕鱼者算得上好运气,他幸运地发现了一道透出光亮的小口,由此开始了他梦幻一般的旅程。在桃花源里,捕鱼者受到了各家轮流的宴请,享受了最真诚的款待。当然,桃花源中人也通过捕鱼者张开的双唇,打探到了外界的一些秘密。捕鱼者离开时,桃花源中人对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即“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捕鱼者是一个善于分享秘密的人,他觉得有责任把秘密首先传达给太守。接下来就是寻找秘密的入口。这个入口已经不见了,连同周围的环境都陌生之至,寻找宣告失败。我一直在想,陶渊明以云淡风轻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感,主旨还是要人守住那道裂开的口子——不能守之以一,就难以让人信服。朱熹曾经评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贿。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如此说,陶渊明就是君子自守的人物,而其他晋宋人物,则是守不住的两面人。

    ⑤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手中。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

    ⑥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写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一些奇诡和荒唐,这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此——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以大量地调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这般说、那般说,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

    ⑦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水果。刀剑披挂的榴莲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

    ⑧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莲。

    ⑨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弘一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藤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摇晃了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答了丰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细微处,譬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注到藤椅中的缝隙?

    ⑩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一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16日15版)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iang)            佚(sàn)            追(sù) B . 立(wù)              单(báo)           露(qìng) C . 然(lǐn) 墨(rú) 花(qiān) D . 刻(qīng) 简(zhá) 缝(jiá)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中写到等待翻新的老屋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甚至难以紧闭只为了表现尚未整修的老街的破败与萧条。 B . 作者对自己的研究生能够从古籍的“缝隙”中寻求智慧并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表现赞许与欣慰。 C . 通过“桃胶”与“桃花”的对比,作者感慨桃树的多重功用,既用于实,也可用于虚,既可饱口腹之欲,也可让人浮想联翩,感受风雅。 D . “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中破折号的作用与“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
    3. (3) 请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缝隙”的含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4. (4) 请谈谈你对“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的理解。
    5. (5) 赏析第九段画线语句。
七、语言表达
八、名著阅读
  • 8.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判词和听到的曲子,都预示着书中众多人物的命运走向和最终结局。下面是十二支曲中的最后一曲《收尾·飞鸟各投林》。请在①②③④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曲词有可能暗示的人物及其命运结局。

    ①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②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③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④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九、材料作文
  • 9. (2022高三上·南开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守门人)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朱熹《四书集注》对此注释道:“晨门(守门人)知世之不可而不为,故以是讯孔子。然不知圣人之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也。”

    《孟子》中有句话:“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朱熹《四书集注》注释为“有不为,知所择也。唯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为”,也就是说“不为”是因为心中有所选择。

    你对上述两则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你怎样看待“有为”与“不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