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1分】
  • 1. (2022八上·黄岛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时代楷模”张桂梅坚守贫因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勤耕不chuò(  ),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因女孩圆梦大学,教她们报效祖国,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彰显了当代教育人的风范,赢得了人们由zhōng( )的赞美。

    她所任教的云南华坪女子高中誓词,然在网络刷屏: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yōng( )的沟;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1. (1) 下列各项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ǐ qiǎo hé B . huì qiāo hè C . huì qiǎo hè D . huǐ qiāo hé
    2. (2) 下列各项填入括号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掇  衷  膺 B . 辍  忠  庸 C . 掇  忠  膺 D . 辍  衷  庸
  • 2. (2022八上·黄岛期中)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勃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慰勉友人莫畏前途艰险,保持旷达乐观。 B . 今日之少年,有百年前少年的责任担当,也有新时代少年的自信轩昂 C .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殚精竭虑地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D . 新时代舞台上,广大青年爱党爱国、砥砺自强,展示出锐不可当的中国力量。
  • 3. (2022八上·黄岛期中)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乘务员和几位乘客的共同努力下,使火车上突然患病的乘客逐渐恢复了正常。 B . 该慈善助学企业近年来捐资助学,帮助超过1000名左右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C . 为全面提升该路段的车辆运营环境,该地区进行了系列化的道路环境整治活动。 D . 青岛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
  • 4. (2022八上·黄岛期中)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B . “长河”指的是长江,“乡关”指故乡。 C . 《水经注》是一部地理著作,作者是郦道元。 D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5. (2022八上·黄岛期中) 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文字,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为了生命的创造,阅读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对人的思维的开拓,是被无数代人证明了的。

    ②为了生活的品质,通过读书,我们会获得更高、更为开阔的眼界,获得更为豁达的见解。

    ③在以前,读书是一件难得、甚至奢侈的事情,并不是谁都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读。

    ④综上所述,读书最大的理由,是为了我们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⑤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读书的门槛似乎没有了。今天,我们读书的更深理由是什么呢?

    A . ⑤②①③④ B . ③⑤②①④ C . ⑤②③④① D . ③⑤④②①
  • 6. (2022八上·黄岛期中) 完成下面古诗文积累卡。                                                                                                                      

    写景技巧

    例句

    抓住景物特征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

    ②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融入情感

    ④《黄鹤楼》一诗中“”融入了崔颢的思乡之情。

    ⑤《野望》一诗中的“”寄托了王绩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的苦闷。

二、阅读【本题满分49分】
  • 7. 下列对《赠从弟》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 . 诗人塑造了这样的松树形象:挺拔端正,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且内心坚劲。 B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松树在风中随风摇摆的欢快状态,表现了松树和风声密不可分的关系。 C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 D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人写松柏的坚韧端正,勉励从弟不畏艰难,保持顽强而高洁的品性。
  • 8. (2022八上·黄岛期中)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所见之景,夕阳余晖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秋意。 B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描绘了这样一幅春意盎然的图景:春天的庭院里,佳美的树木,满树绿叶,花朵繁盛。 C .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写“边海民”的家园变成狐兔们自由行走的处所,抒发作者的无限感慨之情。 D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亮的倒影如明镜,云彩兴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
  • 9. (2022八上·黄岛期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就已经读到了这些美好品质。请任选一种品质,结合具体内容阐释。
  • 10. (2022八上·黄岛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周减斋

    高阜

    寒家敝垣上藤萝,见者多赏其初夏展放时,新绿如染,叶叶鳞次,微风过去,作碧波千万顷。而某更领略秋冬之际,霜深宇净,落叶满庭阶,如在万山深处,令人意思孤远。因忆此萝为先君手植,至今三十余载。先君见背已二十余年,犹令某对之肃肃,不敢作凡近想。予我之教训,何时已乎!敢请先生为书“萝栖”字以宠其居志不忘也

    [注释]①周减斋:清代著名书法家。②垣:矮墙。③见背:长辈逝世的委婉说法。

    1. (1)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夕日欲颓,沉竞跃

      ②新绿如染,叶叶

      ①未复有能其奇者

      周减斋先生

    2. (2)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某更领略秋冬

      A . 友人惭,下车引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实是欲界仙都 (《答谢中书书》) C . 学而时习 , 不亦说乎 (《论语》) D . 大兄何见事晚乎 (《孙权劝学》)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敢请先生/为书“萝栖”字以/宠其居志不忘也 B . 敢请先生为书/“萝栖”字以宠其居/志不忘也 C . 敢请先生为书“萝栖”字/以宠其居/志不忘也 D . 敢请先生为书“萝栖”/字以宠其/居志不忘也
    4. (4) 下列关于乙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封求字信,作者请周减斋为其居处题名“萝栖”,并用“萝栖”二字表示牢记父亲的教诲。 B . 比起秋天几近凋零的藤萝,作者更喜欢它们夏天时的样子:“新绿如染,叶叶鳞次”,如同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 C . 藤萝是作者父亲亲手种植,所以他一见藤萝便想起了父亲及其对自己的种种教诲,藤萝代表了对父亲的怀念。 D . 作者笔下的藤萝,寓含深意,在作者心里,藤萝既是联结死者与生者的藤线,又是父亲的象征和生命的延续。
    5. (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予我之教训,何时已乎?

  • 11. (2022八上·黄岛期中)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勉励广大文博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触摸博大精深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古老的紫禁城、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同时也越来越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1933万人次,创下年度接待人次新纪录;同时,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突破50%,而在过去,这一比重不到30%。

    《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给这部纪录片点赞的人中,有70%是18-22岁。这部片子甚至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播出后,第二年故宫招聘20人,结果有1.5万人报名。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拥有文化自信。”单霁翔认为,一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逐年加强,让文化遗产“老当益壮”,更多的中国故事得到广泛传播;三是文物正在“活”起来,考古遗址建成美丽的遗址公园,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契合了年轻人的文化生活需求。

    材料三

    2021年,一群“唐朝胖妞儿”从博物馆里“复活”,凭借一支舞蹈火遍网络,这支舞蹈就是2021年河南春晚突然“出圈”的节目《唐宫夜宴》。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说,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出顺应时代的作品,是一定能够被时代接受的。

    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宏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河南广电扎根中原文化沃土,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重要文化IP,在文化遗产、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典籍著作、传统节日、人文风俗等方面深耕细作,先后推出了《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梨园春》《华豫之门》等一大批优秀文化节目。2022年,河南广电又创新推出“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中国发明”系列节目、“二十四节气”系列节目等多档文化节目,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强调文博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提出要发挥博物馆的作用,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 B . 材料二中提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系列做法,契合了年轻人文化生活需求,也可以更好地让青年人拥有文化自信。 C . 材料三中,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因展现了高超的舞蹈技艺,达到了顺应时代的效果,从而被时代接受。 D . 材料三中,河南广电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化节目,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2. (2) 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主张重视博物馆和文物,是因其可以让人们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受传承,触摸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B . 材料二中各项数据表明,年轻人越来越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也越来越愿意选择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工作。 C .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提到的推出文创作品、编制电视节目等做法,都是传播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新方式。 D . 三则材料显示,不管是文博工作者,还是电视台工作者,都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彰显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3. (3) 结合材料内容,根据提示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目的

      了解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的方法

      第一组

      (据材料二)

      采访对象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采访问题

      问题1:哪些现象让您觉得年轻人热来越喜欢故宫博物院?

      问题2:     (1)        

      第二组

      (据材料)

      采访对象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

      采访问题

      问题:《唐官夜宴》节目突然“出圈”的原因是什么?

      采访对象

      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宏伟

      采访问题

      问题:     (2)        

  • 12. (2022八上·黄岛期中) 文学作品阅读

    此心光明

    张华

    ①从新疆的独山子出发,有一条天路直插雪山,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天山,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独库公路。

    ②这是一条绝美之路,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山峡谷,云雾缭绕,大气磅礴,草原、云山、雪岭、湖泊、森林、荒滩,扑面而来。

    ③这更是一条英雄之路。公路贯通后,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十年间,部队官兵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因难。为了修建独库公路,1.3万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00多官兵受伤致残,168名战士长眠于此,他们中最大的31岁,最小的18岁,每三公里就有一个含苞待放的英魂永远沉睡在天山的怀抱。

    ④在天山中麓,有座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江苏援疆干部,我曾数次走进。这里,常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跛脚老人,他叫陈俊贵,是个有故事的人。

    ⑤1980年,入伍38天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修筑独库公路。4月的一天,他所在部队的1500多名官兵被暴风雪围因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山深处,与外界失去联系,已断粮三天。此时,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副班长罗强和战士陈卫星、陈俊贵,到42公里之外求救。

    ⑥没想到,他们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走到30多公里时,大家的手、脸都冻僵了。在雪地里爬行两天两夜后,他们已饥寒交迫、寸步难行。在一个背风的雪坑里,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馒头:“我和罗强是党员,陈卫星是老兵,只有陈俊贵是个新兵,年龄最小,馒头让他吃。”

    ⑦陈俊贵后来说:“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艰难的一个馒头,好不容易咬了下去,却怎么也咽不下去,每嚼一口,眼泪就唰唰往下流……”

    ⑧走了没多远,24岁的班长郑林书倒下了,他对陈俊贵说:“如果你能活着回去,就到我湖北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用雪掩埋完班长后,副班长罗强带队继续前进,也牺牲在离班长不到三公里的地方。

    ⑨陈俊贵和陈卫星也昏倒在雪地里。幸好有哈萨克族牧民经过,将他们救起,并传递了消息,1000多名战友获救了。

    ⑩陈俊贵因严重冻伤,在医院里救治三年,落下了终身残疾。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后,陈俊贵被安排了工作,不久结婚生子,过上了平淡安逸的生活。但班长的生死嘱托还刻在他的脑海里。他终于带着妻子和七个月的儿子去寻找班长家乡的详细地址,实现班长的“生死重托”。

    ⑪数年后,陈俊贵才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上马石河村找到了郑林书的姐姐和弟弟。得知陈俊贵的来意后,他们失声痛哭。原来,郑林书参军第二年,他父亲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怕影响他的工作,家里没有告诉他。母亲是前几年去世的,临终前还在念叨郑林书的名字……

    ⑫陈俊贵万分愧疚,又返回新疆,这一次,他决心为他的班长和牺牲的战友们守陵。秋去冬来,寒来暑往,这一守就是30余年。

    ⑬有次去参观,遇见陈俊贵。他为大家讲解,语气平实而亲切,沉着而坚毅,仿佛不是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后,他说:“我们班长要是活着,现在孙子都抱上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泪目了。

    ⑭远远望去,过路的游客们,已在纪念碑前摆上矿泉水和手编的花环,垂手伫立,恭敬肃穆。一座座墓碑静卧在花草中,依次看过,都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⑮碑是立起的路,路是躺下的碑。

    ⑯离开陵园时,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穿过一个隧道后竟天色昏暗、漫天大雾,打开车灯,能见度仅有几米。整整一个多小时,汽车在独库公路上孤独爬行。同行的人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

    ⑰此时,我突然想到了王阳明先生离世时说的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选编自《新华日报》2022年09月29日14版)

    1. (1) 阅读文章第⑤-⑫段,补全陈俊贵与班长“生死重托”故事的相关情节。                                                                                                                                                                          

      段落

      相关情节

      ⑥-⑦

      陈俊贵吃下战友绝境中让出的最后一个馒头

      ⑨-⑪

    2. (2) 作者在第③段用了许多数字,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
    3. (3)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⑭段在文中的作用。
    4. (4)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句子含义的理解。

      碑是立起的路,路是躺下的碑。

    5. (5) 第⑯段中写到“同行的人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联系前文“我”的江苏援疆干部身份,发挥想象,描写出“我”当时可能的心理活动。
三、作文。(50分)
  • 13. (2022八上·黄岛期中) 朱德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自己与因难做斗争的经验。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时写到,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增加勇气了。在我们成长的岁月中,会有那么一些人,教给我们经验,给我们以勇气,激起我们心中的那股劲。

    上面的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您激起我心中的那股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