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第12课 《资本主...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698年,在英国议会的授意下,威廉三世颁布特许状,建立东印度之英吉利公司。该特许状规定:公司成员担任董事的资格是出生于英国本土或已经入籍英国,持有公司股票不低于2000英镑;公司成员必须持有500英镑以上的股票才有投票权。这一举措(    )
    A . 表明公司成为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 B . 利于英国资产阶级把控殖民贸易 C . 反映出管理体制决定了公司的性质 D . 旨在实现议会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 2. (2023高一下·上饶月考) 1871年6月,美国驻华公使镂斐迪率军与朝方交涉的时候,朝鲜王廷致中国礼部咨文,声明:朝鲜“凡在人臣,义无外交”,并恳请中国“特降明旨,开谕美国使臣,以为破惑释虑,各安无事”。这说明(   )
    A . 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B . 朝鲜希冀用中朝宗藩关系抵御西方侵扰 C . 朝鲜的内政外交受制于中国 D . 美国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 3. (2023·葫芦岛一模) 19世纪末,英国棉花种植协会在非洲殖民地进行了大量的棉种实验。英国棉花种植协会派专家教非洲农民棉花种植技术,并且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由此可知,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   )
    A . 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 . 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 C . 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 . 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 4. (2023高一下·上饶月考) 17-18世纪的印度,封建王公之间混战不断,一些印度人自愿加入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组建雇佣兵部队,这些人被称为“士兵”。到19世纪中叶,印度“士兵”人数突破了20万人,远超驻印英军的数量。这说明当时( )
    A . 列强对印度的争夺较为激烈 B . 英属印度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C . 西方生产方式被移植到印度 D . 印度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
  • 5. 17世纪末“当英国人认识到法国人正取代荷兰人、成为他们最可怕的对手时,形势改变了。”1756-1763年,英国与法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殖民地进行了7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后,英国(   )
    A . 颁布了《航海条例》 B . 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 C . 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 D . 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 6. 下图是名为《贪吃的男孩》漫画,漫画右边人物的盘中已经放有一块名为“纳米比亚”的蛋糕,该人物仍在分割另一块名为“新几内亚岛”(该岛东南部属英国殖民地)的蛋糕。该漫画右边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德国 C . 日本 D . 俄国
  • 7. (2023高三下·南通月考) 15、16 世纪,葡萄牙与法国商人探险家粗略地把非洲西海岸划分为四部分——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胡椒海岸和奴隶海岸。1956 年,有人建议黄金海岸一独立就应改名加纳,意思是“勇士之王”,以纪念中世纪加纳帝国的国君们。该提议的实质是(   )
    A . 重建加纳帝国 B . 脱离法国统治 C . 摆脱殖民色彩 D . 维持经济独立
  • 8. (2023高三下·杭州月考) 16世纪中期后,中国福建商人大量聚集于某港口,西班牙殖民官吏、商人,利用他们自墨西哥 运来的银币在该港口购买福建商人运去的生丝和其他货物,中国货物经由这个港口源源不断地 输入美洲,再由美洲输入欧洲。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港口是(   )
    A . 澳门 B . 马尼拉 C . 果阿 D . 马六甲
  • 9. 16~18世纪早期,西欧国家普遍认为世界财富的总量是既定的,国际市场是有限的,谁在贸易中占据首位,谁就可以充当战争与和平的裁判者。这一认识(   )
    A . 加剧了西欧国家的殖民争夺 B . 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 C . 推动了国际贸易重心的东移 D . 奠定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 10.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由私人集资筹建,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建立陆、海军,并有权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说:“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与此同时,英法等国也纷纷建立了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   )
    A . 成为了资本输出的工具 B . 助推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 . 适应早期殖民扩张需求 D . 拉开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差距
  • 11. 1650年,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大约 5英镑,而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 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 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这一变化 (   )
    A . 反映了国际贸易日趋繁荣 B . 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 C . 表明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 D . 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
  • 12. 下图是1901年4月刊登于美国时政周刊《PUCK》的漫画。现实中的美国刚刚在美西战争中获胜,画中的“美国”正在尝试扮演新角色,对镜试戴一顶轮船样式的帽子,轮船炮筒上分别写着“陆军”和“海军”,喷出的黑烟写着“扩张”。材料直接反映出美国(   )

    美国新角色

    A . 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B . 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 C . 成为超越英国的工业强国 D . 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3. 19世纪后期,随着拉美人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黄金时期”,拉美国家的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潮。许多拉美国家的铁路网呈扇形通往面向欧洲的港口,而本国各地之间的交通却非常落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拉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B . 拉美地区工业发展迅速 C . 拉美地区经济依附于欧洲 D . 拉美外贸处于出超地位
  • 14. (2023·淮北一模)  18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鸟粪岛法》,使美国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岛上的鸟粪,此后,英法日德等国都加入了鸟粪岛的“争夺战”。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鸟粪岛都附属于某一国家。这反映出当时(   )
    A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 . 立法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 C . 美国主导世界贸易经济霸权 D . 资本主义加强了对资源的争夺
  • 15. (2023·淄博一模) 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 . 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 . 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 . 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高三下·南通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 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 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 世纪 3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 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 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 19 世纪的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
  •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列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付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

    ——摘编自晏绍祥《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

    材料二  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相距遥远,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如下表所示

    模式名称

    代表型殖民地

    具体内涵

    公司模式

    印度

    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

    移民模式

    北美

    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

    国家模式

    非洲

    英国政府全程掌握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政治治理评析》

    材料三  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赋予欧洲帝国世界霸权,让它们的势力能渗透全球。欧洲的陆军和海军、武器和军事组织、工业和交通通信手段——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赋予了欧洲统治地位。挑战摆在了各国人面前:要么接受和适应欧洲的方式,要么维持软弱和落后的现状。

    ——摘编自【美】克里尚·库马尔《千年帝国史》

    1. (1) 指出材料一中“矛盾集合体”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所学概括波斯帝国统治措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的殖民地治理进行简要评析。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下表“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见证了当时远洋贸易的繁荣。

    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单位:艘)

    沉船编年

    中国

    东南亚

    葡萄牙

    荷兰

    西班牙

    其他

    总计

    第一期: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60年代

    3

    8

    2

    0

    0

    0

    13

    第二期:16世纪70和80年代

    5

    3

    3

    0

    6

    0

    17

    第三期:16世纪9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

    4

    0

    11

    14

    5

    1

    35

    第四期: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

    3

    1

    1

    11

    1

    0

    17

    总计

    15

    12

    17

    25

    12

    1

    82

    材料二  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荷兰一方面持续围攻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据点和商船,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   

    ——摘编自魏峻《16—17世纪的瓷器贸易全球化:以沉船资料为中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及其影响。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沉船编年中第三期和第四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在17世纪活动东南业地区贸易主导权的原因及其启示。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传统的陆上商路遭遇阻塞,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许多欧洲的航海家多是以个人名义探索,皇室只是支持,政府甚至与探险者签订合同,抽取今后利润的百分比。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上》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除了欧洲内部的贸易增长外,欧洲和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这种贸易上联系的加强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摘编自余耀东《欧洲简史》

    1. (1)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帝国”的名称,并写出“欧洲航海家”探索“通往东方的商路”的精神动机和“政府”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提出者及其理论地位,综述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的主要途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