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国家 |
输出 |
带回 |
|
占城 |
制造豆腐、铸钱技术、建屋技术 |
||
暹罗 |
种植小麦、开垦梯田、使用海盐 |
暹米、紫檀木等 |
|
爪哇及旧港 |
建屋技术、耕种技术 |
胡椒、苏木、槟榔、金银香、 沉香、黄蜡等 |
|
锡兰和印度 |
种茶技术、纺织技术、刮痧之法 |
佛教艺术、音乐等 |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材料二
对历史上行政区进行政治地理视角的研究,主要总结了三条规律:一是政区层级在三层到两层之间反复;二是政区边界划分有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两大原则;三是政区幅员经过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波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三条规律”的认识。
材料一:
在1901—1905年间,《申报》刊载了关于科举革废的不同态度:
“各国之所以谋我者,于政治上、生计上,各有专科之学问间以应付,而我独恃隋唐时虚娇无用之人才与之决胜,论其现在,正如人用汽船,而我用帆船,人用火车,我用驴车⋯⋯是停罢科举实为当今第一救亡之大计矣。”
科举所得人才虽不若学堂之深通各种学术,但也不失为取才之一条道路。历史上科举得才比比皆是,“自唐宋以迄今日,名臣硕辅功业彪炳者多出其中,本朝胡、曾、骆、左、李诸公,经济文章卓卓可传,而究其进身之阶,亦皆由于科举。”不像学堂学生,言必曰“平权” “自由” “革命”,心术愈坏,邪说横行。将来学业告成,如何事君?
“虽然科举固有弊,而学堂亦未尝无弊。科举之弊在于泥古不化,平日只以制艺小楷为生活,一若舍此别无经猷”,学堂“更杂糅适以长,少年浮躁凌競之风”。当今之计,“当以科举与学堂合而为一,少年子弟必先肄业学堂,俟得有卒业文凭始准持以应试”。
——摘编自史善庆《社会舆论与科举革废——以<申报>话语为例》
材料二:
表 《申报》中有关科举革废的意见表达形式统计表
年份 |
摺稿或章程 |
论说 |
新闻报道 |
广告 |
总计 |
1901 |
41 |
39 |
32 |
34 |
146 |
1902 |
75 |
38 |
94 |
27 |
234 |
1903 |
28 |
27 |
63 |
39 |
157 |
1904 |
10 |
6 |
65 |
21 |
102 |
1905 |
8 |
21 |
38 |
9 |
76 |
——摘编自吕艳婷《清末<申报>对科举革废的意见立场研究(1901—1905)》
材料一:
表 朱富胜主要事迹简表
1939年 |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救国会 |
1940年 |
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1年 |
被日军抓获,虽受尽酷刑,仍只字不吐,保住了公粮、枪支和学生 |
1943年 |
带领村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40亩,所在村被评为拥军生产模范村 |
1944年 |
先后动员86名青年参军,被评为拥军模范 |
1947年 |
率领支前队伍参加孟良等战役的支前工作,多次立功受奖 |
1948年 |
率3500人的担架团奔赴淮海战场,后被授予“华东第一模范担架团”称号 |
1949年 |
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国大典 |
1950年 |
任华东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 |
1953年 |
任省农业试验场场长,带领职工搞科学实验 |
1954年 |
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1955年 |
任临沂专署农业试验场场长,再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1956年 |
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授予锦旗1面、奖章1枚 |
——据《沂南县大事记》等
材料二:
1961年,朱富胜任沂南县县长,图7为朱富胜与社员一起劳动的照片。
记者:您以现代化视角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的论点。请您对此加以进一步说明。
历史学家: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历史加以解读,由此而形成以不同主线写作的历史,如阶级斗争、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我们可以用这些主线来观察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在我看来,近代以来所有的历史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现代化。过去几百年中发生的重大变故,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无一不是在现代化的主题下进行的。
记者:英国在现代化方面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您是如何认识与总结英国现代化道路的呢?
历史学家: ①
记者: ②
历史学家: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道路是革命式和跳跃式的,它保证法国彻底摆脱旧社会的束缚,但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代价也太大。德国道路中有很多高明之处,但也隐藏着许多危险因素,应该加以注意。1870年后的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直到二战后,德国才被迫进行改造,彻底抛弃旧势力的影响,新的政治力量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记者: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启发,请您从世界史学科的视角出发,谈谈现代化研究应该如何继续深入下去。
历史学家: ③
根据所学知识,请补充完善上述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