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高三语文三模5月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27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 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

    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

    (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

    材料二:

    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阅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

    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

    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

    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

    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

    (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

    1.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把中国建筑群比成一幅画,群中的建筑单体就是画中的线,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 B . 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的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 C . 中西方传统住宅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 D . 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
    2.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 B . 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既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也表现在建筑单体中。 C . 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价值。 D . 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
    3. (3) 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
      A . 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 .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 . 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 (4) 萧默认为,“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很难说孰优孰劣,就好比山南宜于桃李,山北宜于松柏,各有其宜而已。"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 (5) 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 2.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鼓书艺人(节选) 老舍

    宝庆唱的是压轴戏。

    他的桌围子是红哗叽的,没绣花,用黑缎子贴了三个大字:方宝庆。桌围子刚一绑上,因子后面的门就开了,人开始往外涌——听过那个穿高跟鞋的娘儿们,谁还要再听一个男人家唱?只有少数人没走,他们也腻歪了,不过总得有点礼貌。

    门帘一掀,汽灯的亮光,照得宝庆那油光锃亮的秃脑门,闪出绿幽幽的光。他走上台来的工夫,对观众的掌声,不断报以微笑,同时不住地点着头。他穿着一件宽大的海蓝色绸长衫,千层底的黑缎子鞋。他上场时总是穿得恰如其分。

    他沉着地走向鼓架,听众好奇地瞧着,他才不在乎那些弃他而去的人呢,那不过是些无知的人,他对自己的玩艺儿是有把握的。那些熟痤儿会欣赏他的演唱。走几个年青人没什么要紧。他们到书场里来,也不过就为的是看看女角儿。

    他的鼓点很简单,跟秀莲敲得相仿佛。不过他敲得重点儿,从鼓中间敲出洪亮悦耳的鼓点来。他拿眼睛盯着鼓面,有板有眼地敲着。鼓到了他手里,就变得十分驯服。他的鼓点支配着小刘的弦子,他这时已经弹得十分和谐动听。

    唱完小段,宝庆说了两句,感谢听众光临指教。今儿是开锣第一天,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包涵。他说,要不了几天,就能把场子收拾利落了。他本想把这番话说得又流利又大方,可是到了时候,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的话,一下子又说不上来了。他一结巴,就笑起来,听众也就原谅了他。他们衷心地鼓掌,叫他看着高兴。

    他介绍了他要说的节目——三国故事《长坂坡》。他还没开口,听众就鸦雀无声了。他们感觉得出来,他是个角儿,像那么回子事。宝庆忽然换了一副神态。他表情肃穆,双眉紧蹙,两眼望着鼓中间。

    他以高昂的唱腔,迸出了第一句:"古道荒山苦相争,黎民涂炭血飞红……"听众都出了神,肃然凝听,大气儿也不敢出。宝庆的声音如波涛汹涌,浑厚有力,每一个字儿都充满激情。他缓缓地唱,韵味无穷。忽而柔情万缕,忽而慷慨激昂,忽而低沉,忽而轻快,每个字都恰到好处。

    宝庆的表演,把说、唱、做配合得尽善尽美。他边做边唱:“忠义名标千古重,壮哉身死一毛轻。"他也能凄婉悲恸,催人肺腑:"糜夫人怀抱幼主,凄风残月把泪洒……"只有功夫到家的人,唱起来才能这样的扣人心弦。

    宝庆一边唱,一边做。他的鼓槌子是根会变化的魔棍,演什么就是什么。平举着,是把明晃晃的宝剑;坚拿着,是支闪闪发光的丈八长矛;在空中一晃,就是千军万马大战方酣。他一弯腰,就算走出了门;一抬脚,又上了马。

    秀莲和琴珠唱的时候,也带做功。可是,秀莲没有宝庆那样善于表演,琴珠又往往过了头。宝庆的技艺最老练。他的手势不光是有助于说明情节,而且还加强了音乐的效果。

    猛的,他在鼓上用力一击,弦子打住了,全场一片寂静,他一口气像说话似的说上十几句韵白。再猛击一下鼓,弦子又有板有眼地弹了起来。

    这段书说的是糜夫人自尽,赵子龙怀抱阿斗,杀出重围。他唱书的时候,听众都觉得听见了杂沓的马蹄声和追兵厮杀时的喊叫。

    最后,宝庆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忠义勇敢的赵子龙名垂千古。他说这段书的时候,时而激昂慷慨,时而缠绵悱恻,那一份爱国的心劲儿,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他一躬到地,走进了下场门。演出结束,一片叫好声,掌声雷动。

    宝庆擦着脑门上的汗珠,走到台前来谢幕。又是一片叫好声。他说了点什么,可是听不见。大家都叫:“好哇!好哇!”

    “谢谢诸位!谢谢诸位!”他笑容满面,不住地道谢。“明儿见!请多多光顾,玩艺儿还多着呢!务请光临指教。"说着话,他抻了抻海蓝的绸大褂儿,褂子已被汗湿透,紧紧地贴在脊梁骨上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在小说《鼓书艺人》中,老舍从主人公方宝庆一家离开武汉赴重庆的船上写起,到1945年秋抗战胜利之后,方家一家人又告别重庆、乘船返回“下江”止,一共写了七年,几乎像编年史一般写了他们这些年的遭遇。王瑶先生曾经评价老舍先生说:“我们在老舍先生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看见了作者本人。在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下,奔涌着作者或迷惘、忧郁或愤激、爱恋的情感。他的艺术世界是一个主客观交融的世界。”方宝庆一家的遭遇,某种程度上是老舍先生的真实经历。1938年7月,武汉告急,老舍一行乘一艘破船仓皇流亡重庆,一路历经坎坷。在重庆期间,老舍和著名鼓书艺人富少舫、富淑媛父女来往颇多,他们便是方宝庆父女的原型。

    (摘编自韩宇瑄《论〈鼓书艺人)在老舍创作道路中的“变轨”意义》)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方宝庆的登台亮相与《红楼梦》中王熙凤初次出场的方式相似,都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B . 演出一开始,就有人向外涌,结束后现场一片叫好、掌声雷动,方宝庆以精湛、投入的表演,彻底征服了观众。 C . 作者在文中以听众的反应衬托说书人技艺精湛,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的表现手法相同。 D . 老舍是运用语言的大师,他通过动作化、个性化的语言,长短、整散结合的句式将方宝庆的表演描绘得精彩纷呈。
    2. (2) 关于“宝庆一边唱,一边做”这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宝庆运用鼓楗子这个"道具"极为娴熟,挥洒自如,这为他的说书表演增色不少。 B . “平举”“竖拿”“一晃”这些舞台动作导致宝庆汗流浃背,也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C . 方宝庆表演时将"鼓楗子"舞作"宝剑""丈八长矛"状,契合了说书的情节内容。 D . "他一弯腰,就算走出了门"中的"算"有"当作"之意,体现了舞台动作的虚拟性。
    3. (3) 方宝庆做人做艺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 (4) 王瑶先生认为老舍的艺术世界“是一个主客观交融的世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 , 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 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 , 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质A信B极C忠D严E以F有G礼H慎I此J四K者L所M以N行O之P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 . 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举天下之豪杰”的“豪杰”意思相同。 C . 坟取之数意为攻取敌人的策略,“数”与《六国论》“胜负之数”的“数”字含义相同。 D . 泽命不渝中的“渝”意思是“变更、改变”,与成语“坚贞不渝”中的“渝”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而顺应农时。 B . 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烧毁装备、夺取粮食、攻占坚固城池之策。 C . 桓公问怎样招致天下的精材,管仲说出高价,不要在价钱上限定数目;问如何招募工匠,管仲说给予三倍的报酬,他们就会不远千里而来。 D . 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认为治国者若不解民生疾苦,缺乏仁德,用刑罚恐吓,靠暴力压制,会使民众多怨多诈,离去的人不愿返回。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

      ②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5. (5) 孔子“为政”强调“德”与“礼”,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 4.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画石【唐】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题自画石【清】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冷魂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诗和曹诗是题画诗,都以画作中的石头作为描写对象并抒情言志。 B . 刘诗开头直接写画石本身,曹诗开头则直抒胸臆表达对画中石的喜爱。 C . 刘诗的画中石覆盖青苔本色不变,曹诗中的石头小巧玲珑未经雕琢。 D . 刘诗和曹诗都推测画中石的来历,都来自遥远年代,后来堕入人间。
    2. (2) 两首诗都使用“补天”的典故,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两句,是说屈原要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在前

      引导开路,表达其积极进取的精神。

    2. (2) 《赤壁赋》中写苏轼希望能与客共享大自然宝藏的句子是“”。
    3. (3)  “吟”或“啸”是古人吐露心曲、抒发情怀的方式,在古代诗文中颇为常见,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说种菜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天赋,而宇宙的尽头同样离不开“种菜”。超市里,“太空西瓜”“太空番茄”等标签屡见不鲜。它们不是__①__,而是土生土长的地球种子被送到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照射,再随卫星或飞船返回地球,在地面进行培育、杂交和筛选的。这项育种新技术被称为航天育种。航天育种具有传统育种技术并不具备的优点,如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它能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农产品,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持续作用。

    航天工程系统复杂程度高、技术跨度大,荷载容量弥足珍贵。__②__?被选中的种子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遗传性稳定,二是综合性状好。能够获得太空之旅资格的种子可谓是“天选之种”。

    但是,获得资格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极低,没有变化的种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击中的"幸运儿"才会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选出来。同时,由于基因突变__③____,并非所有的种子都往好的方向突变,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种子才能留下来。

    1. (1)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城市街道拐角,一部补鞋机,一个工具箱,外加剪刀粘胶纤维线和几只大小不一的棉拖鞋,修鞋匠与修鞋人聊着家长里短,开胶、断线、破掌的鞋子也就修补好了;曾经,丢了钥匙的孩子急得团团转,爸妈没有过多责备,走出小区,请配钥匙师傅重新再配一把;曾经,骑自行车上班一簇,车胎扎了、车圈瓢了、车链断了,一点也不慌,只要往单位门口的修车摊一放,和修车大爷打个招呼,下班骑走就好。曾经,留守家中的老人总能听见“磨剪子戗菜刀”吆喝声;曾经,换纱窗、洗油烟机、空调加氟,各类服务____①____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____②____,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

    可是,近年来,曾经和人间烟火气紧密联系的"小修小补"摊点,感觉是越来越少啦!一些专修老物件的摊点,跑遍通城也难寻踪影;那些手工业艺人,走遍街角也难觅足迹。曾经,那些“小修小补”的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从不“躺平”,____③____,靠手艺吃饭,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这些“小而精”“小而专”的工作,努力奋斗,不断融入城市生活。是他们,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更便利、更舒心的感受,也让我们懂得人间烟火气的珍贵!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3. (3) 请为文段拟写一个含有“小”与“大”二字的标题。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下·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材料二:

    有人说,阅读本是乐事 雅事,可一旦跟考试挂钩,就成了苦事、俗事:有人则认为,阅读无所谓苦、乐、雅、俗,关键在于阅读者。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己阅读的经历,写一篇文章加以辨析与阐述。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