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宁界初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语文旅行,使我们收获满满。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上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朱自清的《春》,我们能感受到春风yùn niàng( )各种花香的柔情【甲】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能感受到济南积攒的慈善和zhù( )蓄的空灵【甲】读莫怀戚的《散步》,能让我们喜出往外地体验到亲情的真挚和伟大【乙】

    1. (1) 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2) 划线语句有一个错别字是“”,应改为“”。
    3. (3) 你发现第一句话有语病,请你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4. (4) 【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 【乙】。 B . 【甲】; 【乙】? C . 【甲】; 【乙】...... D . 【甲】, 【甲】......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加点词“积攒”不是名词,“亲情”是多义词。 B .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中“仿佛”是比喻词。 C .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把宏儿写成鸟儿,能“飞”,是拟人句。 D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 2.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十·一的天安门广场上,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 .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3. 课文内容填空。
    1. (1) “”,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2. (2)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3. (3) ,洪波涌起。
    4. (4) ,江春入旧年。
    5. (5) 思乡是文人笔下永久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斜阳“”,饱含着思乡的泪水。
  • 4. 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小明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鼎力相助下,成功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他的父亲在给班级的一封信中深情地说:令郎在大家的帮助下升入了高中,这是我的荣幸 , 为了表达我对大家的感激之情,希望大家有时间光临寒舍

    A . 鼎力相助 B . 令郎 C . 荣幸 D . 寒舍
  • 5. 某班正举办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一起加入吧。
    1. (1) 【选一选】友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无数文人墨客为友情写下了不少名句,下列与友情无关的一项是( )
      A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2) 【说一说】敢于介绍自己,是交友的第一步。小虎换座位后,很想与新同桌小刚交朋友,如果你是小虎,你会说什么?
    3. (3) 【挑一挑】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跨越年龄结交的朋友叫____;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叫____;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叫____;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____。请为横线处依次选择最恰当的一组:( )

      ①竹马之交 ②贫贱之交 ③刎颈之交 ④忘年之交

      A . ④③②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①②③
二、阅读与理解</strong>
  • 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岁暮①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②。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①岁暮:一年将尽时。②及辰:及时。寒衣:御寒之衣。

    1. (1) 诗人着重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具体表现在怜、等几个动词上
    2. (2) 从尾联可看出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 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会稽上虞:古地名。②焉:于之,到这里。③扶风:古地名。 ④班彪:汉代史学家。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俄而雪骤( )

      ⑵撒盐空中可拟( )

      ⑶充少( )

      博览而不守章句( )

    2.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一处)

      ⑴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⑵好 博 览 而 不 守 章 句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4. (4) 谢道韫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名著阅读</strong>
  • 8.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琐记》忆述鲁迅为了寻找“别一类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B .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迷信、唠叨,即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也不能完全消灭“我”对她谋害隐鼠的怨恨。 C . 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都有较高的评价,前者严谨认真、公正平等、毫无民族偏见;后者质朴、博学、方正。 D . 鲁迅有一件一生都无法释怀的事—没有能够见父亲最后一面。
  • 9.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1. (1) “朋友圈”——人名:,理由:
    2. (2) “黑名单”——人名:,理由:
  • 10. 阅读下列下列几则有关《朝花夕拾》的片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片段二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____》。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片段三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1. (1) 片段一、二、三中所提到的三本书分别是
    2. (2) 片段二中,作者在读完那本书后,"发生反感"的故事有哪些?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3) 片段三中,作者读完这本书,有了新思想,于是便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请描述一下鲁迅后来的求学经历。
四、</strong><strong>记叙类文本阅读</strong>
  • 11.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的“括号”

    张金刚

    ①穿过客厅,推开卧室,见年迈留守在家的父母正在午睡。两人和衣面对面并排躺着,父亲左侧卧,母亲右侧卧。弓背屈膝,略呈弧形,一左一右,好似“括号”。这是我站在门口远观二老,恍惚间的一个印象。

    ②我又端详了一会儿。父亲在左,母亲在右,真像“括号”。只不过,我们兄弟三人和曾经的热闹时光,已从"括号"中间抽身而走,由一个电视遥控器、一台戏曲放映机填充其中,撑起"括号"间空虚而又苍老的日子。

    ③一时,我心生悲戚。印象中,父亲没这么小,母亲也没这么弯,从哪天起,他们成了现在的模样,我已记不起。可面对这已然不太圆润的“括号”,我又满心幸福。人过中年,仍有二老守着老家,守着儿时的村庄。我用略显沧桑的嗓音喊一声“爹娘”,还可得到真切的回应,便感觉我依然能在“括号”中间幸福地生活。

    ④母亲说,小时候的我只要一上炕,就爱躺在他俩中间。小脑袋瓜儿一扭看见爹,再一扭看见娘;脸对脸的一瞬,彼此吹口气,相视一笑,笑得那么开心、畅快。平躺着,父亲会把房顶糊的报纸上的图片,一张一张讲给我听,还念念那些大标题;母亲不识字,趁我们爷儿俩兴致正浓,悄悄下地,给我蒸俩鸡蛋。

    ⑤香油味儿惹得我听不进去了,翻身趴下,端过炕沿上的小碗。一勺儿黄澄澄、颤悠悠、香喷喷的鸡蛋羹,送到父亲嘴边,父亲说“不吃”送到已躺好的母亲嘴边,母亲说“不爱吃”。他俩一左一右围着我,看我将小碗刮得干干净净。好饱,我又翻身平躺,拉着父亲的手、母亲的手,和我的小手一起,抚摸我圆溜溜的肚皮。没承想,痒得我笑个不止,差点喷了刚下肚的鸡蛋羹。

    ⑥慢慢地,我的眼皮开始打架,兴致渐无,在父母一左一右的拍打中,一点点安静下来。然后,就啥也听不见了。早上醒来,我已在“括号”外。昨晚我睡得太死,尿炕了,母亲便把我抱起来,互换位置,她睡在尿湿的地尿湿的地方。

    ⑦我在家是老小,俩哥哥也是在这“括号”里长大的,也享受过那“潮湿与干爽”的爱吧?在“括号”中间的快乐生活,是我们家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后来,大哥、二哥成家了;我外出求学,工作,把家安在城里;“括号”里最有营养、最有分量的内容陆续都被抽走了。“括号”空空几十年,慢慢地也抽空了父母,变得干瘪、皱巴。老屋虽翻盖成了新房,可家里只剩他俩,空荡荡、静悄悄,没了一点生气。

    ⑧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多想躺回“括号”里,让自己回到童年,让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号”已围不住我,也难以再围住一家人;但我也知道,我、我们兄弟、我们的小家,都“装”在“括号”里,填得满满的。

    ⑨似有心灵感应,我安静地在门边想着心事,母亲忽然间睁开眼,问道:“怎么突然大中午回来了?”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我忙上前搀扶,她冲我一笑,露出一颗牙也没有的牙床。我心头一酸,忙望向父亲,他也醒了,问了同样的问题,随后跟了出来。

    ⑩我们仨坐在台阶上,父亲在左,母亲在右,我在中间。初夏的风吹在身上,似是被“括号”围住那般温暖惬意。眼前的青山、绿树、院落,几十年似乎没有变过,可它们眼前的我们,却变了模样。

    ⑪骑车出了院子,一回头,父母早站起身,弯腰驼背,在檐下组成一个“括号”,默默望着我。我挥一下手,他俩也挥一下手,父亲挥左臂,母亲挥右臂,又默契地组成一个“括号”。我猛地一阵心痛,生怕哪天这“括号”少了左边或右边,直至在老家消失。

    ⑫我不敢想,也不敢再看,径直出了村子……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文章以 温暖的“括号”作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 (2) 有人说文章第④-⑥段可以删去,你不赞成。请你说说理由。
    3. (3) 小语很难处理文章第⑦段画线句的朗读,请你给予帮助,并说明理由。

      “括号”空空几十年,慢慢地也抽空了父母,变得干瘪、皱巴。

    4. (4) 结合内容,从描写的角度说说文章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继而,撑着右臂,缓慢坐起,挪到床边,用手拢了一下蓬乱的白发,趿拉着鞋,拄着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来。

    5. (5) 结合文章第⑩段,探究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strong><strong>作文</strong>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也淡忘了许多事,但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总是难以磨灭,它们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一抔散发着清香的净土,真实地刻录着一个人日常轨迹中的动人风景。

    请以“铭记那份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