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四川博物院举行了“回望东坡”主题文物展。展厅内各种摩肩接踵的展品,是一生颠沛流离的苏轼留给世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一幅幅精湛的书画真迹,令人叹为观止;一篇篇激昂的诗文,让人心中豪情油然而生……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A.两文皆写朝臣进言。甲文劝谏刘禅要广开言路,乙文指出齐王受到蒙蔽。
B.两文形象鲜明。甲文凸显诸葛亮的宁静淡泊,乙文表现邹忌的智慧忠诚。
C.两文说理有方。甲文从正反两面加以阐述,乙文以切身的体验类比论说。
D.两文语言精当。甲文以“疲弊”写形势危急,乙文以“善”写君主善纳。
①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甲
自古以来,中国人过年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除夕的阖家聚餐。从腊月开始,每家陆陆续续做香肠、熏腊肉、炸酥肉、蒸烧白……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拿出最高厨艺,烹制出一桌丰盛的菜品,或麻辣鲜香,或酸甜爽口,或软糯馥郁,让家人大饱口福。
作为辞旧迎新的年夜饭鸡鸭鱼通常是有的,尤其少不了鱼,因为鱼谐音“余”,象征着年年有余。此外,饺子象征龙宝得财运,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就连一些普通食材都被临时赋予各种文化美名,譬如黄豆芽叫“如意莱”,黑木耳叫“乌金碗”,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乙
如今,年夜饭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有了越来越多的“新食尚”。年夜饭为何能这样长盛不衰呢?除了它本身自带的“磁性”,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昔日需要全家总动员才能做好的年夜饭,如今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享用。有人用微信小程序预约代厨上门做菜,有人在美团点一桌年夜饭送到家。今年春节的年夜饭更是持续走“新”,各大电商平台又推出高品质的预制菜,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一来,年轻人更愿意亲近传统节日,“年夜饭”不再是“年夜烦”。
而且对于中国人,年夜饭早已超出“吃”的范围。一进入腊月,每个家庭都会自动切换到过年模式。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精神仪式。它是祭祀先祖的习俗,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最内核的向心力,是被铭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记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使年夜饭成为华夏大地上一道永恒的风景。
(摘自四川新闻网等,有删改)
一餐年饭送残年,腊味鲜乔杂几筵,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合团圆。
A.舌尖上的美味 B.舌尖上的文化 C.舌尖上的历史
请从上面三个加点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② ,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选自《全宋词》)
[注]①入淮清洛:清碧的洛涧流入淮河。②午盏:指午茶。③琴茸:蓼菜嫩芽。
A.王维《竹里馆》 B.赵师秀《约客》 C.张岱《湖心亭看雪》
汤
[清]李渔
汤即奠之别名也,羹之为名,雅而近古。不曰羹者,虑人古雅其名,而郑重其实 , 似专为宴客而设,然不知羹之为物,与饭相俱者也。有饭即应有羹,无羹则饭不能下。设羹以下饭,乃图省俭之法,非尚奢靡之法也。
古人饮酒,即有下酒之物,食饭,即有下饭之物。“下饭”二字,人谓指肴馔而言,予曰不然。肴馔乃滞饭之具,非下饭之具也。食饭之人见美馍,匕箸迟疑而不下,非滞饭之具而何?
饭犹舟也,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且养生之法,食贵能消;饭得奠而即消,其理易见。
故善养生者,吃饭不可无羹;善作家者,宴客为省馔计,亦不可无羹。即客而欲其果腹始去,一馔不留者,亦不可无羹。何也?羹能下饭,亦能下馍故也。吴越①张筵,每馔必注以汤,大得此法。吾谓家常自膳,亦莫妙于此。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有汤下饭,即小菜不设,亦可使哺啜如流;无汤下饭,即美味盈前,亦有时食不下咽。
予一赤贫之士而养半百口之家,有饥时者,遵是道也。
(选自《闲情偶寄》,有删节)
[注]①吴越:古国名,现指浙江、江苏一带。
①不曰羹者,虑人古雅其名,而郑重其实。
②善作家者,宴客为省馔计,亦不可无羹。
目录 ●建筑达人……① ●模范父亲……② ●服装大师……③ ●冷酷猎手……④ |
备选昆虫:蝈蝈 蟋蟀 被管虫 西西弗斯
伟大的厨子李娟
李娟
①家里难得吃一次包子,但每次卡西都会切一大堆触目惊心的肥肉块进去,块块都手指头大小。之前瘦肉上沾了一点点隐隐约约的肥肉丝儿,我都会仔细扯掉才入口。但是,托卡西的福,这个毛病总算改过来了,也不知是喜还是忧。物质生活一旦简单了,身边的一切也会铅华洗尽。于是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肥肉嘛,退一万步讲,终归不是毒药。
②也许与体质及生活习惯有关,之前的我几乎从不喝水,除非剧烈活动后渴得嗓子冒烟才喝。作为补充,则一日三餐,顿顿稀饭,一年喝到头也不腻烦。不喜面食,不好消化,多吃一口都会顶得难受。
③但来到山里牧场,情况全面逆转,每天一次的正餐几乎只有面食,此外只有水和干馕可充饥。奇怪的是,如此急转直下的生活巨变,却也并没有导致什么严重后果。看来人到底是坚强的,只是表现坚强的机会太少。
④当我的肠胃被全面改造过来后,我也开始全面掌控家里的厨房(其实也就一只炉子一面矮桌一把菜刀加一只纸箱),成为家里的首席大师傅。强硬自负如卡西,都为之默默认同。家里人更是赞不绝口,只要是李娟做的,无论是什么都吃得极卖力,连她烧的白开水都喝得津津有味。
⑤为什么呢?因为我有爱。
⑥我怀着无限乐趣一次又一次地用力剜出一大块细腻洁白的羊油,丢进热锅,看着它面对我愉快地苏醒,看着它丝丝入扣地四面融化,润物细无声。再出其不意扔进切碎的洋葱和固体酱油,香气“啊!”地叫了一声,喜气洋洋地烟花般绽放。毡房被香得微微地鼓胀。赶紧倒清水!浇灭它的热情!于是香气迅速退却到水的内部。盖上锅盖煮啊煮啊,柴禾烧啊烧啊。面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暗自变软,温顺地任我把它切成块儿,任我像掐花一样把它掐成条儿,捏成片儿。水开了,满锅沸腾,争先恐后地摇着手。我每丢进几块面片,面汤就会稍安静一点点,但还是无法安抚。直到“熟”这种力量全面覆盖上来,锅中诸位才满意地,香喷喷地渐渐静止下来。炉火也渐渐熄灭了,汤饭如____一般呈了满锅。至于放多少盐,不必操心,我的手指比我更清楚。
⑦哎!作为众望所归的大师傅,如此澎湃的热情,却只能做饭给三个人吃,连扎克拜妈妈她们都觉得可惜。于是大家一有机会就帮我传播美名。从此之后,每当附近的邻居要进行大型劳动,大家都会邀请我前去炒菜。
⑧然而在人多的地方表现,我多少会有些心虚,于是饭菜准备得很是狼狈。十几个人的分量堆在一口锅里,搅都搅不动。满锅杂碎横眉冷对我一人。奋力铲三下,也不肯翻一次身。对付犯犟的菜,我唯一的办法只有以暴制暴,大火猛炖,不管三七二十一,煮你个滚烂再说。到最后,满锅出现的是蔫巴的残花。
⑨可是,大家还是吃得高高兴兴。对于我的自责,大家都莫名其妙。看来,食物这东西,只要对它有爱,产生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⑩我要赞美食物!我要站到最高的山顶,冲着整个山野大声地赞美!谢天谢地,幸亏我们的生命是由食物这样美妙的事物来维持的。如果是其他途径,将会丧失多么巨大深沉的欢乐和温暖啊!
⑪谢谢固体酱油,它是凝固的。要不然它就会洒得到处都是,要不然我们动荡的游牧生活将会失去一抹颜色和一缕成香。
⑫谢谢盐,它是威的。没有盐,茶水喝起来轻浮虚弱、怯声怯气。有了盐,茶水才实实在在地厚重起来,才有了“食物”的质地,才能作为可充饥之物,坚实地顶在肠胃里。
⑬谢谢天气,它是寒冷的。它令肚子饿得飞快,令食欲旺盛,令味觉警敏,令最平凡的食物都能带来世上最感人肺腑的享受。
(选自《深山夏牧场》,有删改)
篇名 | 与饮食相关的内容 | 功能 |
《变色龙》 | 小说开篇以“巡警端着满筐没收来的醋栗。商店饭馆无精打采地敞着,跟饥饿的嘴巴一样”勾勒出当时社会经济萧条的景象。 | ① |
《水浒传》 | 梁山故事大多与酒相关,鲁达贪酒破戒,吴用借酒设计,武松乘酒行侠……最终一杯毒酒,结束了水泊梁山的故事。 | ② |
《儒林外史》 |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贺礼由“一副猪大肠”变成“七八斤肉”,邻居由旁观到送米,变化中尽显炎凉世态饱含辛缺讽刺。 | ③ |
《红楼梦》 | 小说通过叙写刘姥姥在宴会上吃鸽子蛋闹笑话的事件,让质朴善良、幽默风趣的刘姥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 ④ |
①在文人墨客的妙笔下,饮食和文学被融合在一起,成为独特文化。
②从《诗经》《楚辞》中的美酒佳肴,到唐诗宋词之中的珍馐美馔。
③饮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
④《水浒传》《红楼梦》中的盛世华宴,皆体现着饮食与文学的关联。
①B卷诗歌《浣溪沙》 ②鲁迅《社戏》 ③汪曾祺《昆明的雨》
示例一《老王》:小小的鸡蛋,浓浓的情意,深深的愧怍。
示例二《孔乙己》:一碟茴香豆,半世委苦情。
选择: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