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3高三上·成都开学考) 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 )
    A . “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 B . 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 C . 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 D . 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
  • 2.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秦代对文书行政有严格的要求,如文书的发收、拆封、管理、整理、记录、传递等。为了适应文书行政,秦始皇在统一文字为小篆的同时,对隶书也大力提倡。这些做法(    )
    A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 目的在于统一思想 C . 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D . 表明官僚政治确立
  • 3.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如图1、图2为唐朝初期地方政区规划的调整,这一变化的出发点在于(  )

    A . 重视山川地理形势 B . 顺应经济重心南移 C . 强化地方基层治理 D . 防止外重内轻局面
  • 4.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宋史》记载的60位外戚中,任禁军管理机构三衙长官或地区性统兵官的占41.7%;43位宦臣中,担任军职的占90%,领兵打仗的占41.8%。但后来一些历史论著在研究宋代“祖宗之法”时,却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据此判断( )
    A . 祖宗之法不为正史采信 B . 宋朝变革的风气浓厚 C . 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 D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5.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明代万历年间,南直句容知县陈干王到任之后,发现有“各上司数十年未了卷宗,其中有势不能完者,有吏书留为骗人者”。时人对此不无感叹,“夫以文吏之守而裁以迂儒之见,天下受其弊多矣”。据此可知,明代( )
    A . 内阁职权下移妨碍行政事务 B . 政治体制僵化导致权力失衡 C . 州县政务滞怠影响行政效率 D . 中央集权削弱制约社会治理
  • 6.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忽必烈设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被任命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总揽云南军政事务。但是在设云南行省前,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仍被赐予金符,受命管理大理各部,在云南内仍有较高的影响力。这( )
    A . 体现了“藩汉分治”治理理念 B . 强化了中央对云南的控制力 C . 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元朝的统治 D . 反映了元朝对于治边的重视
  • 7.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在雅典公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中,市政广场周围会聚了议事大厅、公民法庭、公民大会广场等众多市政建筑,从而成为雅典公民政治生活的核心区域。这有利于( )
    A . 宣扬法律至上的理念 B . 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 . 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 .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 8.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
    A . 查理一世被处死 B . 《权利法案》颁布 C . 责任内阁制确立 D . 《王位继承法》颁布
  • 9.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 )
    A .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B .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发展 C . 反映了封建关系 D . 会导致英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 10.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6-17世纪时,法国三级会议按国王的命令召集,一般在国王感到缺钱准备征收新税时,或者需对旧税加以追认时才召开,参加会议是执行国王的命令。由此可见,三级会议( )
    A . 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 . 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C . 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兴起 D . 实现了权力的制衡
  • 11. (2024高一下·成都期中) 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
    A . 在历史传统中创新 B . 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 C . 保留了贵族和君主 D . 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
  • 12.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793年,联邦法院正式审理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起诉佐治亚州一案,要求该州偿还其债务。但之后各州联合起来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合众国司法权不得扩展至以下案例:他州公民或外国公民根据法律针对一州发起的诉讼。”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
    A . 法律能满足新生国家需求 B . 人民的主权得到了保障 C . 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 D . 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
  • 13.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民国初年,35个有明确党纲的政党均主张振兴实业、普及教育、中央集权,推崇政党内阁。与此同时,各主要政党的整合也在快速进行。1912年秋,北京政坛上出现了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党派斗争的复杂 B . 社会转型的加快 C . 共和观念的宣扬 D . 政党政治的活跃
  • 14.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930年6月至1933年11月,毛泽东三次到福建上杭县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在之后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都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毛泽东在这里强调的是( )
    A .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B . 根据地建设的必要性 C . 政权建设的紧迫性 D . 反围剿斗争的残酷性
  • 15.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写道:“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边区( )
    A . 践行新民主主义理论 B .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 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D .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6.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94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减租减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的社论,指出:“目前,减租主要是清算过去违反减租法令的额外剥削,实行退租与订立新约,并准备在麦收时依照新的租约交租。”这一土地政策旨在( )
    A . 争取广泛社会阶层的支持 B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完善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 D . 适应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 17.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如表所示是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单位:%)。该普查数据( )                                                                                                                                                                     

    人口属性

    男性

    女性

    18岁以上

    18岁以下

    汉族

    各少数民族

    城镇

    乡村

    比重

    51.82

    48.18

    58.92

    41.08

    93.94

    6.06

    13.26

    86.74

    A . 说明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 B . 表明我国人口的结构较为合理 C .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 . 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准备
  • 18.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自春秋时期“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开始,后代历朝都有廷议(朝议、集议)制度。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胜利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仍在丰富和拓展着协商民主的形式和内涵。材料可用于说明,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 )
    A . “明德”的传统 B . “革故鼎新”的特征 C . “和合”的精神 D . “敬天保民”的情怀
  • 19.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军队战斗力强悍,但他也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干赏蹈利”,只能称之为“盗兵”。荀子称秦军为“盗兵”的原因是( )
    A . 秦军过于注重功利 B . 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 C . 秦军实行连坐制度 D . 秦国地处边陲民风彪悍
  • 20.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做法旨在( )
    A . 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 B . 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 C . 完成选官制度的根本改革 D . 推动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兴
  • 21.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 )                                                                                                                        

    借贷方式

    实际支给

    还贷数

    实际价值

    现钱例

    1000文

    1200文(借钱还钱)

    1200文

    120斗(借钱还粮)

    2400文

    A . 加强人身控制 B . 放松经济控制 C . 税收的公平化 D . 实物的货币化
  • 22. (2023高二下·龙岩期末)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 .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 .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 .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 .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23. (2023高二下·连云期末)  如表1978-201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对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率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1978

    27.7

    47.7

    24.6

    12.30

    1982

    32.8

    44.6

    22.6

    9

    1993

    19.3

    43.1

    34.5

    13.40

    2008

    10.3

    46.9

    42.8

    9.00

    2017

    7.9

    40.5

    51.6

    6.90

    A .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说明产业结构升级 B . 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优化,解决了就业问题 C . 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第一产业比重 D . 90年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推动经济增长
  • 24.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
    A .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 .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锯 D .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25.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一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  )
    A . 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 . 关中人日增长带来国势衰落 C . 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 D . 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
  • 26.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公民可以就现行立法是否违反民主制度问题向陪审法庭申诉,严惩提出法案的人,当时没有律师,陪审员判案的根据是原告和被告申辩,在开庭前也不做调查核实。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
    A .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B . 司法审判缺乏民主程序 C . 法律条文形同虚设 D . 公民崇尚知识与演说
  • 27.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9世纪初,英国议席分配沿用中世纪定式,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两类。老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 . 中世纪政制被沿袭 B .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 . 宪政制度尚未完成 D . 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 28.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人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民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 B . 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 C . 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D . 民族危机加剧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
  • 29.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1912年10月,宋教仁自北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时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完善政府,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这表明宋教仁( )
    A .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B . 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权力 C . 希望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 D . 认为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
  • 30.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
    A . 深化依法治国方略 B .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 . 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D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 31.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

    ——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
  • 32. (2023高二上·通化月考)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