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 | 推论 |
平型关大捷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百团大战 |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① |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第四阶段 | 第五阶段 |
时间 | 1949-1958年 | 1959-1961年 | 1962-1966年 | 1967-1977年 | 1978-1984年 |
特征 | 蓬勃发展 | 衰败倒退 | 农业恢复 | 停滞徘徊 | 黄金时期 |
70年代末:蜂窝煤、鸽子笼、喇叭裤、铁饭碗 |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 |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
二战后,西欧国家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虞俱丰实。九州道路无材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编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宋]仲殊《望江南》
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
历史人物简介
人物 | 简介 |
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禁烟取得明显成效。1838年底,被道光帝派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其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① ____ 被当众销毁。 | |
18岁入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史称“② ____ ”。 | |
14岁时赴美国檀香山求学,18 岁以后回国。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③ ____ 。 | |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10年在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1911年在中学读书,拥护孙中山及其革命纲领。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7年,在④ ____ 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 历史现象 | 出处 |
第一组 |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第二组 |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
第三组 |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