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4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3·广州二模)  司马迁著《史记•五帝本纪》,入选“五帝”的是黄帝、颛顼、帝普、尧、舜,人物事迹均较为具体;而传说中更早、更奇幻的燧人、伏羲、女娲等未入选。这表明司马迁写作时较为看重人物的( )
    A . 故事趣味性 B . 思想流派属性 C . 史事可考性 D . 历史贡献大小
  • 2. (2023·广州二模)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主要是分封远古帝王的后裔和灭商的有功之臣,未强调分封宗亲;到其子周成王时期,分封对象则以宗室和姻亲为主。这一变化旨在( )
    A . 建立血缘关系 B . 强化控制地方 C . 确立等级秩序 D . 防止政治腐败
  • 3. (2023·广州二模)  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下列图片最能体现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哪一特点( ) 

    A . 双向交流 B . 陆海并举 C . 文明西传 D . 丝绸贸易为主
  • 4. (2023·广州二模)  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位初一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的历史后作的概括,你认为这一时期是​​​​​​​( )                                 

    A . 先秦时期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5. (2023·广州二模)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隋唐史实表述相符的一项( )
    A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唐都洛阳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汇集了波斯、大食等地的学者、商人 C . 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D . 玄奘西游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6. (2024·潮南三模)  古代各地方给朝廷上贡的物产代表了同类产品中“制作最精美者”。有文献记载,唐代仅婺州和衢州两处贡纸;到了宋代,贡纸的则有淮南路的真州,江南路的池州、徽州,两浙路的临安府、温州、婺州、衢州,成都路的成都府,共计八处。据此可知宋代( )
    A . 中央集权日益强大 B . 南方重视文化教育 C . 各地交通联系加强 D . 中央政府税收丰厚
  • 7. (2024七下·于洪期末)  13世纪晚期,来广州贸易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很多没有在前代文献中出现过。当时的文献还将这些外贸往来对象划分为大东洋、小东洋、小西洋等区域,以替代前代笼统称呼的“南海诸国”。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中央政权偏安一隅 B . 陆上丝绸之路阻隔 C . 海疆遭到外人侵蚀 D . 海上交通范围拓展
  • 8. (2024七下·从江月考)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逼退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多尔衮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 )
    A . 尊崇明朝皇室和官僚 B .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C . 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 D . 瓦解农民军抵抗意志
  • 9. (2023·广州二模)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变法和民族民主革命,这一系列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西学东渐”的深入 B .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D . 思想解放的推动
  • 10.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事件?( )
    A .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 虎门销烟 C . 义和团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
  • 11. (2023·广州二模) 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 )
    A . 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 B .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C . 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 D . 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 12. (2024九下·惠山模拟)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秋收起义 B . 三大战役 C . 南昌起义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 13. (2023·广州二模)  毛泽东在1935年2月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文中的“从头越”三字显露出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从头越”始于(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共一大 C . 瓦窑堡会议 D . 西柏坡会议
  • 14. (2023·广州二模)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史实

    推论

    平型关大捷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第三次长沙会战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A . 武汉会战 B . 淞沪会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豫湘桂战役
  • 15. (2023·广州二模)  某学者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表)。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时间

    1949-1958年

    1959-1961年

    1962-1966年

    1967-1977年

    1978-1984年

    特征

    蓬勃发展

    衰败倒退

    农业恢复

    停滞徘徊

    黄金时期

    A . 政策性质 B . 政策效果 C . 人心向背 D . 政策范围
  • 16. (2023·广州二模)  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大庆油田建成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④京广铁路建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3·广州二模)  八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部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语(如表)这可以说明改革开放( )                                  

    70年代末:蜂窝煤、鸽子笼、喇叭裤、铁饭碗
    80年代初期:乘车难、三大件、彩电、立体声
    80年代中期:打的、商品房、易拉罐、迪斯科

    A .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 . 缩小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D .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 18. (2023九上·广州期中)  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如图)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 )                                 

    A . 恪守民族文化 B . 追求外型精美 C . 专注学习和照搬 D . 善于传承和创造
  • 19. (2023九上·广州期中) 以《罗马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这说明罗马法(    )
    A . 蕴含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B . 符合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 C . 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D . 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 20. (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这场革命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实际上是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一场冲突。该学者认为“这场革命”( )
    A . 推动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 . 仅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C . 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度 D . 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 21. (2023·广州二模)  对如图解读准确是( ) 

    A . 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C . 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D . 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 22. (2023九上·长安月考)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 . 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 .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 .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 .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23. (2024九上·旌阳期末)   1936年,美国国民收入增幅50%,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罗斯福(    )
    A . 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 B . 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 . 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D . 实施新政从而扭转美国经济形势
  • 24. (2023·广州二模)  如表反映出两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 . 美国大力援助 B . 科技革命兴起 C . 国际合作加强 D . 经济政策调整
  • 25. (2023·广州二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一现象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 . 社会信息化 B . 政治多极化 C . 文化多样化 D . 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26. (2023·广州二模)  唐宋时期中国诗词发展到达高峰,唐诗宋词也是研究唐宋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虞俱丰实。九州道路无材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编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宋]仲殊《望江南》

    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 

    1. (1)  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首诗,说明其描述的社会景象。并说明这些诗词对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指出唐宋诗人(词人)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 27. (2023·广州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历史人物简介 

                                                                                                                                                                              

    人物

    简介

    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禁烟取得明显成效。1838年底,被道光帝派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其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① ____ 被当众销毁。

    18岁入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史称“② ____ ”。

    14岁时赴美国檀香山求学,18 岁以后回国。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③ ____ 。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10年在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1911年在中学读书,拥护孙中山及其革命纲领。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7年,在④ ____ 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 (1)  阅读上面表格,请你把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2. (2)  选择上述材料中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解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8. (2023·广州二模)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重要新食材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4. (4)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