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7 浏览次数: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涂写在对应的空格内)
  • 1. (2024·潮南三模) 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琼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 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 . 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 . 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 . 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 2. (2024·潮南三模) 经考古发现,商朝遗址中有众多契刻在牛、猪等动物肩胛骨上的甲骨卜辞,也发现商王祭祀活动中往往斩杀多达数百甚至上千头牲畜。据此推测合理的是,商朝时期( )
    A . 畜牧业是重要的生产部门 B . 商品经济出现并持续发展 C . 雕刻艺术得到了广泛传播 D . 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 3. (2024·潮南三模) 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了(  )
    A . 地方权力的削弱 B . 丞相逐步位高权重 C . 监察体系的完善 D . 皇权专制步步强化
  • 4. (2024·潮南三模)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汉和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汉代改变抑商政策 B . 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在放宽 C .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 . 工商业者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 5. (2024·潮南三模) 《资治通鉴·晋纪九》记载:“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 . 导致江南地区战乱不息 B . 加剧南北方经济不平衡 C . 为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 D . 促进黄河流域的大开发
  • 6. (2024·潮南三模) 安史之乱后,安史旧部田承嗣被朝廷招降,长期担任魏博节度使,其在任期间,清理了辖区的户口状况,私自任命官吏负责税收,坐拥十万名士兵,并开藩镇世袭先例。田承嗣的这些举动( )
    A . 确保了长治久安 B . 威胁了中央集权 C . 震慑了叛乱势力 D . 颠覆了唐朝政权
  • 7. (2024·潮南三模)  古代各地方给朝廷上贡的物产代表了同类产品中“制作最精美者”。有文献记载,唐代仅婺州和衢州两处贡纸;到了宋代,贡纸的则有淮南路的真州,江南路的池州、徽州,两浙路的临安府、温州、婺州、衢州,成都路的成都府,共计八处。据此可知宋代( )
    A . 中央集权日益强大 B . 南方重视文化教育 C . 各地交通联系加强 D . 中央政府税收丰厚
  • 8. (2024七下·于洪期末)  13世纪晚期,来广州贸易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很多没有在前代文献中出现过。当时的文献还将这些外贸往来对象划分为大东洋、小东洋、小西洋等区域,以替代前代笼统称呼的“南海诸国”。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中央政权偏安一隅 B . 陆上丝绸之路阻隔 C . 海疆遭到外人侵蚀 D . 海上交通范围拓展
  • 9. (2024·潮南三模) 15世纪初郑和船队把一些生产工具和技术、  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受到当地人欢迎:至今索马里等地仍然把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与中国友好的象征。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
    A . 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 . 加深了对欧洲风土人情的了解 C . 打破了与世界隔绝状态 D . 增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友谊
  • 10. (2024·潮南三模)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逼退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多尔袭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 )
    A . 尊崇明朝皇室和官僚 B .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C . 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 D . 瓦解农民军抵抗意志
  • 11. (2024·潮南三模) 1842年,美国总统要求国会拨出专款作为驻华委员的经费。国会同意后,美国政府便派遣专使顾盛率三艘军舰来华。美国此举意在 ( )
    A . 争取更多殖民利益 B . 协助清政府镇压起义 C . 借机侵占中国领土 D . 展示和推销西式武器
  • 12. (2024·潮南三模) 洋务运动后期,张之洞曾指出“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进而主张“(将西学分为)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大门类,中国均应仿效西洋”。据此可知张之洞( )
    A . 强调对民众的思想启蒙 B . 推动洋务思想深化 C . 主张引进西方政治理念 D . 反对学习西方军事
  • 13. (2024·潮南三模)  《辛丑条约》要求中国将统管一切涉外事务和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事务的总理衙门改为专管外交的外务部。这一要求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积极响应。李鸿章等人的反应表明(    )
    A . 中国近代化始于机构调整 B . 开明官员初具近代外交意识 C . 列强直接管理中国的内政 D . 维新派丧权辱国迎合侵略者
  • 14. (2024·潮南三模) 1924年,上海《申报》刊文评论时局:“北京所发生之事实,于全国无重大影响,北京乃一隅,而非全国,且不能统治全国。”这一评论客观上反映出当时( )
    A . 军阀割据严重 B . 首都往南迁移 C . 民众漠视政治 D . 列强鱼肉百姓
  • 15. (2024·潮南三模) 1935年3月,蒋介石急赴重庆安排战事,要求“严防贵阳”,派中央军周浑元部和川军郭勋祺部挺进贵州,同时命令湘军何键部“以主力守备乌江沿岸”。蒋介石的举动是为了 (  )
    A . 抵御外来侵略 B . 发动全面内战 C . 防范八路军 D . “追剿”红军
  • 16. (2024·潮南三模) 1946年6月,毛泽东对国民党统治区域作战思路提出明确规定,“依靠老根据地,逐步向南,稳扎稳打,并不冒险”,这一作战思路在1947年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这一重大调整的事件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解放南京
  • 17. (2024·潮南三模) 1956年,山西解虞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燎原社在农村忙碌的时节组织了“农忙托儿组”12个,集体照看孩子141个,办了3个幼儿园,经常照管124个孩子。燎原社的这一做法( )
    A . 体现了公私合营的特征 B .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 . 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 D . 助推土地改革落到实处
  • 18. (2024·潮南三模)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华人华侨从海外汇回国内的“赡家款”逐渐减少,而同期寄回国内的粮食、副食品等物品却逐渐增多,仅1961年就达到10余万吨。据此可知当时 ( )
    A . 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 B .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 C . 华侨积极投身祖国建设 D . 中国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 19. (2024·潮南三模) 1983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日本之间的贸易货品如下表所示(按总值依次排序)。这反映出中国 ( )

    中国主要对日出口货品

    原油、煤、轻工业制品、农产品、肉、鱼、贝类、艺术品

    日本主要对华出口货品

    金属和金属制品、重型机械和机械仪器、化学制品、纺织品

    A . 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B . 对日贸易收支平衡 C . 加入 WTO推动外贸发展 D .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 20. (2024·潮南三模) 古代雅典城邦的鼎盛时期,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会安排在战争中为雅典牺牲的公民的子女一一走上舞台领取城邦给予他们的抚恤。此举意在 ( )
    A . 表明君主对人才的渴望 B . 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 C . 凸显军队是权力的根基 D . 展示对外扩张的雄心
  • 21. (2024·潮南三模) 13世纪西欧乡村的妇女依然像祖辈那样从事日常家务、纺织和照料牲畜等劳动,但城市里的妇女已经可以和男人一样成为屠夫、酿造工、鱼贩子、商人,甚至在一些行业处于支配地位。当时巴黎的100多家行会中,有6家是女性专属,80多家也不排斥女性。这反映出(    )
    A . 女性主导了城市的发展 B . 中世纪社会发展停滞 C . 城市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D . 性别与社会分工脱钩
  • 22. (2024·潮南三模) 中世纪末期,希腊语教育在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上风行起来,尽管拉丁文仍然是主科,但罗马、威尼斯、佩鲁贾等城市纷纷拨出专款长期或临时聘请希腊语教师。这反映的是( )
    A . 新教传播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对外扩张
  • 23. (2024·潮南三模) 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
    A . 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 C . 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 . 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
  • 24. (2024·潮南三模) 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
    A .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B .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主导部门 C . 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D .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 25. (2024·潮南三模)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 . 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 . 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 .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 .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 26. (2024·潮南三模)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
    A . 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 . 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 . 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 . 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 27. (2024·潮南三模) 图是1914年漫画家沃尔特·特莱尔绘制的欧洲地图。这反映出当时欧洲人( )

    A . 对欧洲一体化向往 B . 对法西斯崛起的担忧 C . 对战云密布的焦虑 D . 对新生苏维埃的仇视
  • 28. (2024·潮南三模) 20世纪30年代,苏联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这一思想极大地促进了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这表明苏联 ( )
    A . 力图掌控民众思想动向 B . 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 C . 教育配合工业建设需要 D . 应对美苏军备竞赛挑战
  • 29. (2024·潮南三模) 二战后的西欧各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都难以迅速恢复经济,更无法与苏联强大的实力抗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欧各国( )
    A .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B . 对苏联实施经济制裁 C . 实行非军事化改革 D . 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
  • 30. (2024·潮南三模)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多极化时代,任何一种或两种力量都无法将自身的文明强加于其他文明,从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样性。该学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极化 ( )
    A . 推动世界文明的同步发展 B . 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 C . 加速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 . 为世界文明的创新提供保障
二、综合题
  • 31. (2024·潮南三模) 货币在记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的统治者就铸币权是否应由中央政府独占争论了一百多年。……汉文帝曾取消盗铸钱令,使自由铸造合法。吴王刘濞借此大肆滥铸四铢钱,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汉景帝时又收回铸币权,汉武帝时期铸币权也是先下放后又收回,直到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命令上林三官铸造标准的五铢钱,废除以前各种钱币……从此,历代王朝都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

    ——摘自陈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若干问题初探》

    材料二: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宋朝的四川成都,绝非偶然。因为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居于世界最先进地位,四川成都又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为用相同的纸张印造图案精美、复杂、别人难于仿造的纸币提供了技术条件。

    ——摘自黄育玲《纸币的产生与印刷术》.

    材料三: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归纳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的条件。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时期我国货币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32. (2024·潮南三模) 中国通商银行作为近代第一个由国人创办的银行,是近代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银行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朝野上下充分认识到创办银行的重要性。  “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图强,非改革金融机构不足以振兴实业。”1896年底,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指出“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当他听说英国人赫德打算在华设立中英银行时,对李鸿章说:“银行尤为诸务枢纽,开关互市,岂有聚吾国商民之财付诸英、德、法各银行之手……”

    ——张振成《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中国通商银行大略章程》主要内容:今奉特旨开设,故银行名为中国通商银行,商股商办,而官为护持;用人办事悉以汇丰(银行)为准;不用委员而用董事,不刻关防而用图记,尽除官场习气,俱遵商务规矩;请户部拨存公款万两,先领万两,只取年息五厘,不分余利;总行采用总董,大口岸暨各国都会均用西人为大班并主政,买办辅之。

    ——陈礼茂《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与早期运作研究(1896—1911)》

    材料三 如题32表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记简表 (部分)

    时间

    大事记

    1897年

    中国通商银行诞生。

    1901年

    华盛纺织厂定购瑞乐洋行棉花二百吨, 中国通商银行作保。

    1926年

    北洋军阀政府财政枯竭,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 向通商银行大量借款。

    1936年

    国民党政府以复兴公债抵充, 加入官股347.5万元。中国通商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通商银行进入官商合办期。

    1950年

    建业银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 与中国通商银行等新四行的成员组成公私合营新五行。

    1952年

    金融业开始掀起一场全面改造运动。中国通商银行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据《中国通商银行早期的创立和早期运作研究》《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整理

    题32 表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盛宣怀急切创办银行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通商银行的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先后经历的几个历史时期,并就某一时期中国通商银行的概况谈谈你的认识。
  • 33. (2024·潮南三模) 文明的进程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如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华文明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的希腊

    材料二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篇》

    水利并不单纯是一项工程,包括传统文化以及政治经济与

    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 都凝聚在里面, 体现了天人合一、

    顺应了自然规律。

    摘自黄剑华《中华文明与治理水患》

    材料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人烟稠密, 粮船云集”景象。

    哥伦布船队的主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船上配有罗盘、单筒望远镜等航海技术工具。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的轮船航行成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明。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材料二①②所体现的“中国智慧”。并任选其一,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事加以说明。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动力发生的变化及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