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3九上·崂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养(rú) (gōu)偻 (xiè)渎 (pián)进 B . (huì) (pīn)婷 鲜(yán) 旁(wù) C . (guàn)冕 红(yùn)  摇(yì)   (huī)下 D . (gè)守 渎(xiè) (zhēn)言 驰(chěng)
  • 2. (2023九上·青岛月考) 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漂逸 丰润 忧戚 扭捏作态 B . 矗立 遵循 风骚 大发雷庭 C . 流俗 剪影 赞誉 言不及义 D . 灰烬 游弋 赃物 李带桃僵
  • 3. (2023九上·崂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 , 便是敬。 B .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附庸风雅 , 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C . 山河无恙,是因为无数先烈前仆后继 , 抛洒鲜血;国泰民安,是因为千万英雄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D . 山东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 4. (2023九上·崂山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考生心态调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中考考场上能否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B .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接触经济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C .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D . 班主任认真研究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调整了即将举行的班干部竞选方案。
  • 5. (2023九上·崂山月考) 根据提示默写。
    1. (1) 《行路难》诗中写出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
    2. (2) 《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3. (3) 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4. (4) 《醉翁亭记》中,以色彩明丽的语言,描绘夏景的句子是:
    5. (5)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6. (6) 《岳阳楼记》中利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月光月影的的句子是:
    7. (7) 《岳阳楼记》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8. (8) 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9. (9) 《行路难》诗中连用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的诗句:
    10. (10)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6. (2023九上·崂山月考) 将下列句子排序,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

    ②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

    ③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④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

    ⑤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④③②①⑤ C . ②①⑤④③ D . ②①⑤③④
  • 7. (2023九上·崂山月考) 为感谢师恩,小文同学给老师们定制了一副对联。你认为最恰当的下联是(   )

    上联:“万里春风催桃李”

    A . 一腔热血育新人 B . 一度春风千树绿 C . 丹心笑看向阳花 D . 鸿鹄千里展大志
二、阅读
    1. (1) 名著可以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下列是小文同学为名著做的读书卡片,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他的诗歌“诗中有画”,蕴含着强烈深沉的爱国情感。 B . 1978年以后,艾青诗歌创作迎来了另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表现在:自由铺陈,自由抒发,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 C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以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D . 《艾青诗选》的作者原名蒋正涵,长诗有《向太阳》和《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2. (2)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是一部奇书,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所以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 B . 《海底两万里》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的见闻展开故事情节,多用人物语言描写、场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C .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 . 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太阳”,如长诗《向太阳》《光的赞歌》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除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 9. (2023九上·崂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 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写自己越过巴山楚水才到达被贬之地,一去就是二十三年,处境凄凉,时间久长,令人唏嘘。 B . “今日听君歌一曲”句中的“君”是指白居易,他与刘禹锡相逢,十分高兴,于是高歌一曲,表达对刘禹锡的同情。 C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D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是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诗人幻想自己能像神仙一样摆脱相思之苦。
    2. (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诗人发出前路何在的疑问,表现出诗人前途迷茫时低迷的心情。 B . 《水调歌头》的上阙写对月怀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月下饮酒,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C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怀念旧友和世事变幻的怅惘之情。 D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通过想象描写,写出了诗人仕途艰难,人生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 10. (2023九上·崂山月考) 文言文阅读。

    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请 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车师国后王部金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②,而攻金蒲城。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③。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④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即国王;安得,人名。③筋革:弦筋和 皮革。④傅:涂抹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显宗崩            会:恰逢 B . 车师复畔               畔:同“叛”,背叛 C . 以虏情告恭           私:偷偷地 D . 发强弩射之             因:因此
    2. (2)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

      A . 属余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B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C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D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恭与士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B . 恭与士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C . 恭与士/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D . 恭与士/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4.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耿恭正直忠诚,匈奴单于对他很敬重,要招降他,耿恭没有接受。 B . 耿恭作战勇猛,把毒药涂到箭头上,用毒箭射敌人,敌人中箭的伤口都溃烂了。 C . 耿恭爱护将士,在无人供给汉军粮饷的情况下,他仍与将士们同患难共生死。 D . 耿恭战功卓著,匈奴和车师国一起进攻金蒲城,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
    5. (5)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 

      ②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 11. (2023九上·崂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强调了“日成一事”的重要性,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 C . 选文的论证思路是开篇提出作者的观点,再列举“我”的一位读者用“日成一事”的座右铭来走出精神方面的困境,并取得突出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的经历,证明了中心论点。通过事例阐释怎样做到“日成一事”。最后通过对一些人疑问的解答,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D .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成功都是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完成累积而成,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那么天长日久,总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3.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 马南邨《燕山夜话》:“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 B . 梁实秋《书》:“挤在书肆里读书,应该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的......” C .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 .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 12. (2023九上·崂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

    搭车记

    邢庆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1. (1) 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次数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⑴ 

      第二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2.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回家时,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步行三公里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⑵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深意?)

    3. (3) 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4. (4) 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2结合本文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