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16分)
  • 1. (2023七上·崂山月考)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转(wán) 粗旷(guǎng ) 烟(báo) 巢(kē) B . 镜(léng) 高(miǎo) 应(hè) 落(zháo) C . (liè) 临(lì) 护(kàn) 蓄(zhù) D . (mì) 啬(lìn) 黄(yùn) 菜(qí)
  • 2. (2023七上·崂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这庄稼咄咄逼人的长势,就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 B . 夏天的雨来得猛烈,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C .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 玩起了打雪仗。 D . 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 , 师生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 3. (2023七上·崂山月考)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 B . 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C .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4. (2023七上·崂山月考)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色彩。

    ②《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③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

    ④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

    ⑤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

    A . ⑤①④②③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①③④②⑤ D . ③①⑤②④
  • 5. (2023七上·崂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有关谦辞和敬辞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到好朋友小龙,小林说:“多年不见家严大人,甚为牵挂,请代我向他问好,过两天我一定登门去拜望他老人家。” B . 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明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 . 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 . 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丽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练,早日成才!”
  • 6. (2023七上·崂山月考) 根据提示默写。
    1. (1)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2. (2)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潮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这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美景。
    3. (3)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二、阅读(共54分)
    1. (1) 下列对《朝花夕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朝”表示早上,“夕”表示晚上,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B .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文中塑造了少年闰土、保姆阿长、寿镜吾老先生

      等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

      C .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

      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大师的可亲,也对社会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D .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作品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 (2)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简洁的文字中夹杂着犀利的批判,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

      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B . 《五猖会》中父亲强迫背书,给年幼的“我”留下心理阴影,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

      的压制和摧残。

      C . 《《二十四孝图》》一文,鲁迅写自己儿时最喜欢里面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希望大家效仿,继承孝道的传统美德。

      D . 《父亲的病》中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

      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 (1) 下列对《观沧海》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想建功立业的豪情。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却丝毫没有悲凉、伤感的感情。 D . 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2. (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净沙·秋思》全曲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描绘出一幅苍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因此作者马致远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B .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题中的“次”,原意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首联中“客路”二字,流露出诗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C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写景旷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旷达豪放的胸怀。
  • 9. (2023七上·崂山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俄而雪  暴风 B . 太丘去 生取义 C . 下车之 抛砖 D . 陈太丘友期行 儿女讲论文义
    2.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大笑/乐 B .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句式是倒装句。 B . “待君久不至”一句中“待”前省略的是主语“家君”。 C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中“门外”是名词,译为“大门的外面”。 D . “相委而去”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顺承,可译为“就”。
    4. (4)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用“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句营造了一种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B . 【甲】文中从“公大笑乐”中能看出来谢安更欣赏谢道韫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C . 【乙】文中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D . 【甲】【乙】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5. (5)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10. (2023七上·崂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

    ①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③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④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 , 清淡疏朗,仪态方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⑥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⑦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 , 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⑧秋,虽然随着落叶飘逝,却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⑨我祝福秋天……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秋天景色的美丽。 B . 本文提到“夏”“冬”“春”,但都只是配角,都是为了更全面地表现主角——“秋”的特点。 C . 文中的景物描写是运用多感官去感受景物而描绘出来的,着重表现了秋的寂寥、沉稳、清冷。 D . 本文由秋花图、秋风图、秋雨图、秋树图、秋收图等组成,与朱自清的《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春》由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组成,两文都是结构分明,条理有序。
    2. (2) 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迷蒙”一词是朦胧的意思,表现了烟雨弥漫勾起游子如烟如雾般的乡思。 B . 第⑦段中说秋“兼容四季”,在文中“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春天也派来了使者”等处可以体现。 C . 第⑧段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流露出了作者对秋天的逝去产生的无限惋惜之情。 D . 第⑨段中最后的省略号,表现了作者对秋天无尽的热爱之情,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3. (3) 作者用生花妙笔描绘了秋天的各种景物,请对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

  • 11. (2023七上·崂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

    一窗牵牛花

    ①十五岁的她,倔强,叛逆,经常逃学去网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她依然如故。

    ②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出去爬山玩,偏找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泉。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须躺在床上静养三十月,右腿不能乱动。

    ③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就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阵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浸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

    ④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只嚷嚷著难受,她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秒都是煎熬。

    ⑤母亲耙掌里的君子兰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里搬回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⑥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都以为是棵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最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抹新绿格外引人注意。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么多快乐和幸福。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

    ⑦早上醒来,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

    ⑧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这么高了。

    ⑨牵牛花的蔓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就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蔓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⑩牵牛花开的时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⑪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着问:“怎么都是牵牛花啊?”她答道:“喜欢啊!”

    ⑫她忽然想起问:“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会长出牵牛花啊?”

    ⑬“我特意种上的。”母亲淡淡地说。

    ⑭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缠绕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1.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 B . 文章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 C .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省略号隐含了母亲深深的期待:现在我在花盆里种上了新的种子,希望新的生命的萌发、成长,为你带来启迪,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开始新的人生。 D . 第⑨段中的加点词语“牵”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牵牛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完全被牵牛花所吸引、所陶醉,抒发了“她”对牵牛花的喜爱、迷恋之情。
    2.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她”性格变化的过程。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子。

      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4. (4)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段的作用。
三、写作(50分)
  • 12. (2023七上·崂山月考)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热茶,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诫,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事后回想起来,也可以叩击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记忆。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拿起手中的笔吧,请以“那一种温暖”为题,写下你的甜蜜和温馨,留下你一时的震颤、永远的感恩。


    题目二: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让你记忆深刻的人或事。那个人,让你明白了什么;那件事,带给你怎样的情感记忆。请你以《留在记忆里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