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文化政策 |
① | 完善并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官学制,各级、各地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
② | 在中央建立了统管学校的国子监,其下有六学二馆,生徒有一定限制,每旬皆有严格考试要求 |
③ | 学校教育以经学为中心,唐太宗组织人员编写教材,颁布全国,作为学校统一课本 |
香烟 | 医药 | 保健品 | 银行 | 胶卷 | 书店 | 服装 | 电器 | 日用品 | 护肤品 | 招股引资 | |
条数 | 8 | 34 | 14 | 5 | 2 | 3 | 3 | 4 | 3 | 3 | 2 |
百分比 | 10% | 42% | 17% | 2% | 4% | 4% | 5% | 4% | 4% | 2% |
材料
世祖(刘秀)诏: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核实,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摘自应劭《汉官仪》
材料: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四次工业革命简表
次序 | 时间 | 发展之处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世纪中叶到19 世纪40 年代 | 革新了纺织部门,带动了金属加工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兴起,使经济和社会环境、劳动和生活状况发生深刻变革。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9 世纪末至 20世纪初期 | 经济、生产和劳动因为密集的机械化、电气化广泛应用及商品大宗生产出现(泰勒制和福特制)。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 | 因为编程逻辑控制器使用导致产品和生产自动化,人们通过通信技术迅速缩短了物理距离。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现在 | 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涵盖了诸多领域,人们沟通方式、获取信息范式、自我表达方式等发生改变。 |
——根据袁玥《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中有关论述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 1923)的启蒙刊物向中国共产党党刊(1923~1926)的转变。《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始终肩负着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人的视线,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季刊(1923. 6~1924.12)。这一时期《新青年》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因国内外形势复杂,杂志不能如期出版,于1926年7月终刊。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党内的一些党员以及社会上一些群众在内的小部分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正好给了大众一个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吸收和采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广大人民共同进步。报刊对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消除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报刊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各领域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
——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通过首脑会议,批判国际经济旧秩序,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并与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互为影响。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适时把工作的重点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它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改革国际经济关系的纲领和行动原则,从贸易、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入到国际经济结构和体制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前期,不结盟运动认为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因而它继续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80年代中期以后,面对工业发达国家对南北问题的强硬态度,不结盟运动就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加强集体自力更生的南南合作上来,以增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不结盟运动成立以来,中国与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于1992 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摘编自高志平《浅论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倡导和推动南北对话的历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