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而公过楚以收韩:路过、经过
②善韩以备之:与……友好、交好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凭借
④是外举不辟仇也:通“避”,躲避、避开
⑤公何以异之:感到奇怪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义
⑦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⑧位卑则足羞:感到羞耻
①典天官事(代理) ②论《诗》《书》,作《春秋》(编纂) ③则学者至今则之(仿效,效法)
④然责数怀王(多次) ⑤强非其人(强迫) ⑥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高尚的德行)
⑦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正统) ⑧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期望)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德)
⑩而闻者彰(清楚) ⑪官盛则近谀(说坏话) ⑫是故无贵无贱(无论)
⑬而绝江河(横渡) ⑭不食周粟,遂饿而死(最终) ⑮以离谗贼(敌人)
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本句中的“相”可理解成“我”。)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辅佐)
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
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丞相)
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
⑧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
①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 ②正(使……正,整理)襟危(高高地)坐
③金就砺(磨砺)则利 ④苍山负雪,明烛(蜡烛)天南。
⑤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⑥枉用相存(相互问候)
⑦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⑧举匏樽以相属(嘱托)
⑨于其身也,则耻(以……为耻)师焉 ⑩栗(使……战栗)深林兮惊(使……惊)层巅
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 无人会 , 登临意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建在高楼上的房子
悟.言一室之内(同“晤”,面对) 强公室,杜.私门(堵塞)
B . 审.容膝之易安(深知) 空以身膏.草野(滋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 辟.邪说,难壬人(批驳)
C . 迨.诸父异爨(等到) 知来者之可追.(补救)河海不择.细流(同“释”,舍弃)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D . 莫不殷.忧而道著(深)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统治)盖.亦反其本矣(同“何”,为什么) 门衰祚.薄(福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②然郑亡 , 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
B . ①唯君图之 图:考虑②以乱易整,不武 易:交换
③(两军)相去四十里 去:距离
C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使:派②无能为也已 已: 同“矣”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
D .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②(晋军)亦去之 去:离开
③君之所知也 知:通“智”
①加之以师旅 (侵略) ② 比及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 (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 冉有、公西华侍坐 (陪侍长者闲坐) 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⑥宗庙之事(天子、诸侯
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