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12...

更新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鸿蒙时代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时代,甚至可能产生在混沌时代之前。鸿蒙时代末期,世界破碎产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下列与"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哲学派别一致的是( )

    ①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心外无理,宇宙便是吾心

    ④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3高一下·威远开学考) 2022年9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党和国家勇敢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进行的伟大斗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可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 )

    ①揭示时代发展状况,精准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脉搏

    ②科学解答时代课题,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发挥精神导引功能,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源于对生活的思考,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人(或动物)硬组织的化学组成与其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当食物来源不同时,其硬组织中的碳(C)、氮(N)稳定同位素组成就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科学家的发现( )
    ①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②是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的结果

    ③表明事物的发展经历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④始终坚持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2高二上·荆州期末)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这是因为( )

    ①事物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意识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唯一特性
    ④世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例如:矿山领域利用5G实现无人卡车驾驶和无人井下采掘,钢铁领域部署的5G+8K表面检测系统提高钢材缺陷检出率,港口领域通过5G+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析集装箱理货的最优路径等。"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间的联系总是多种多样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正逐渐被人为事物的联系所取代

    ④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善于建立事物之间的新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下列对这些论断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忧患意识—树立全面、长远的思维,发挥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②底线思维—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

    ③居安思危—安是相对的、危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④未雨绸缪—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材料体现了( )

    ①中国式现代化寓于现代化道路之中,并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来

    ②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国家提供选择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导下分析现代化共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把握中国式的现代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理解现代化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最近,自动驾驶无论是在政策扶持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不断升温。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可以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但是应该看到,自动驾驶技术依然充斥着如高精度地图问题、视觉感知障碍、未正确识别红绿灯等各类风险。这表明( )

    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自动驾驶技术的优势与风险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要体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④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要体现事物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画饼充饥"的故事中,人画个饼来解除饥饿,这是大脑对饼的饱腹感进行回忆而产生的效果。这是感性认识的表象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在于( )

    A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 . 概念、知觉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 .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 10. (2022高二上·荆州期末) 三名科学家因开创性的量子力学验证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在纠缠量子态中,即使两个粒子分离,它们也表现得像一个单独的单元。此研究结果证明了爱因斯坦否认量子纠缠的观点存在错误,为当下量子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量子信息从理论走向了应用。这表明( )

    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②认识的真理性最终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确认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会因实践的发展而推翻

    ④追寻终极真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经说过:"在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艺术家为市场而生产商品,他需要买主。我们的革命已从艺术家方面铲除这种最无聊的事态的压力。革命已使苏维埃国家成为艺术家的保护人和赞助人。"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艺术创作反映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

    ④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审视自己的人会获得重生。有人认为,人要走好三个台阶,分别是阅己、越己、悦己,才能活出精彩自我。这一观点说明( )
    A . 认识往往因人而异,对人生的理解各不相同 B . 人生的价值是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C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阅己才能理性悦己 D .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3. 从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热播到舞蹈《只此青绿》"破圈",从三星堆"上新"万众瞩目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备受关注..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由此可见,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 )

    ①注重作品社会效益,给予观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内容形式创新

    ③反映社会实践要求,立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体现共同价值追求,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4. 文化交流多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也能产生很好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表明( )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传播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③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彰显文化的内在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发展和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肉体已逝,脊梁仍在,烈士们愿意为这个民族,为这群人民,为这个深受苦难的国家和这片土地,去奋斗,去唤醒民众,甚至去献身,这种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怀念!"一位90后青年网友代表,带来了给烈士的一封信《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

    ①跨时空的对话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

    ②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

    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民族精神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灵魂,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形成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协同机制,它是适应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符合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创造性成果。新型举国体制对于风险的承受、应对、化解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如在疫情防控中,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并精准施策,高度组织起全国范围内各级党组织、社区基层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形成有力的社会动员网络,凝聚社会最大共识,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能够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论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正确性。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达峰"指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这就是"碳中和"。但是农工党中央在一份《关于奋力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中指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习近平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久久为功。

    1. (1)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 (2) 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的中国梦。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家米丘林、李森科认为无性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但袁隆平没有盲目相信,而是通过马铃薯和番茄、西瓜和南瓜的无性杂交实验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权威观点。虽然实验结果失败了,但对于无性杂交的否定恰好让袁隆平重新去思考水稻杂交优势,他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试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三系法,轴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在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累计增产粮食4000多亿公斤,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面对满满的赞誉,袁隆平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身处伟大时代,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工作,是荣幸更是责任。

    1.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研究获得成功的基础。
    2. (2)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袁隆平是如何实现禾下乘凉梦的。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之理性批判态度的体现。毛泽东同志指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方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成功经验,通过大力弘扬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实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