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上·花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格局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在世界格局中确立中国气派与中国风范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化符号,是指蕴含某种特殊精神内涵、社会价值等的标示,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传统文化符号凝结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赞许和认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本身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素材。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注重武术、中医、瓷器、美食等传统文化符号的对外传播,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而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则较少被提及或关注。这种文化符号认知失衡现象必然引起国家形象建构的偏颇。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具有延展性,既需要传统文化符号深厚的历史内涵作为基础,也需要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拓展国家文化符号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更需要与之匹配的当代文化符号讲好中国的现代化故事。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的中国,需要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同频共振”的协同叙事。 

     从实际问题出发,我们需要正面审视当代文化符号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短板,如此才有可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尚未建构起明确的叙事框架。通俗来说,我们过去主要依赖传统文化符号传播国家形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夫力发展经济建设,忽略了文化创新,并未建构起相应的文化符号系统。当我们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时候;才发现当代文化符号的散乱、羸弱甚至阙如导致了中国现代化叙事的巨大困境。因此,非常有必要从“文化自觉”的立场对中国当代文化符号进行反思,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是能够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符号,它们在表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方面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赋予中国当代文化符号更丰富的故事内容和价值伦理,使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抓手。 

     除了对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存在现状进行梳理之外,还需要追问“当代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政治、经济、科技领域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的当代文化符号,例如高铁、微信、春晚、网络小说、地标建筑等却讲不出精彩的故事就导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从当代历史语境中仔细爬梳,挖掘那些可能被遮蔽但却有价值、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故事。 

     当代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价值观的诉求和表达同样重要。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在国际传播中的失语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讲述的中国故事与当代世界关注的议题与价值之间存在偏差。共同的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合作的前提,我们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就是希望通过故事蕴含的价值寻找多元文明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故事达成彼此理解和价值观的共识,这是构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为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思考当代文化符号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如何与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符号相互融合。例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闪亮的雪花》这个节目,“鸽子”“雪花”“心形”“橄榄枝”等要素代表了全人类对和平、友爱、互助、合作的共同价值诉求,自然能够引起全世界观众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节目中的青花瓷、中国结、剪纸、中国红等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符号元素同样令人瞩目。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之间可以通过特定的表达形式实现价值的融合与共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蕴含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为当代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唱好“双簧戏”,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更精彩。 

     (摘编自冯月季《当代文化符号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改动)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在世界格局中确立中国气派与中国风范是重要议题,所以我们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B . 当代文化符号的散乱、羸弱甚至阙如导致了中国现代化叙事的巨大困境,导致难以讲好中国的现代化故事。 C . 当代文化符号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尚未建构起明确的叙事框架。 D . 找到当代文化符号后,还要挖掘其蕴含的价值、编写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故事,避免“有理说不出”的困境。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文化符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华尔街、好莱坞、NBA、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学是美国的文化符号;陶瓷、丝绸、大熊猫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B . 按照能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能弘扬中国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标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可以是中国当代文化符号之一。 C . 世界的文化符号可以交流融合,达成彼此理解和价值观的共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很好的例子。 D . 文化符号是讲好一个国家故事的重要载体,所以文化符号的构建比如何讲好国家故事更加重要。
    3.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全文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当代文化符号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开深入的分析。 B . 文章第三段到第六段是论述了“如何用当代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论点,其中第六段是对第五段的具体深入论述。 C . 最后一段运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闪亮的雪花》这个节目作为例证,证明了提炼当代文化符号内涵的重要性。 D . 结尾采用“唱好双簧戏”的比喻,生动地论证了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文化符号紧密配合才能更好提炼当代文化符号的内涵。
    4. (4) 根据全文内容,给“当代文化符号”下定义。 
    5. (5) 由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联合采写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写香港回归的报道。该报道在海内外引起极高的关注,并选入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结合上面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这个中国好故事讲述效果好。 
  • 2. (2023高三上·花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五题。 

     骆驼祥子(节选五) 

     老舍 

     是呀,这是真的,他的车哪里去了?大家开始思索。但是替别人忧虑总不如替人家喜欢,大家于是忘记了祥子的车,而去想着他的好运气。过了些日子,大伙儿看祥子仍然拉车,并没改了行当,或买了房子置了地,也就对他冷淡了一些,而提到骆驼祥子的时候,也不再追问为什么他偏偏是“骆驼”,仿佛他根本就应当叫作这个似的。 

     祥子自己可并没轻描淡写的随便忘了这件事。他恨不得马上就能再买上辆新车,越着急便越想着原来那辆。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两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 

     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盘梦,使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要强既是没用,何不乐乐眼前呢?他们是对的。他,即使先不跑土窑子,也该喝两盅酒,自在自在。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力,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能忘了过去的苦。 

     可是,他还是不敢去动它们。他必须能多剩一个就去多剩一个,非这样不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着自己的车,他简直像是白活。他想不到作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回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没有一点起色与人味。无论是多么好的车,只要是赁来的,他拉着总不起劲,好像背着块石头那么不自然。就是赁来的车,他也不偷懒,永远给人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永远不去胡碰乱撞;可是这只是一些小心谨慎,不是一种快乐。是的,收拾自己的车,就如同数着自己的钱,才是真快乐。他还是得不吃烟不喝酒,爽性连包好茶叶也不便于喝。在茶馆里,像他那么体面的车夫,在飞跑过一气以后,讲究喝十个子儿一包的茶叶,加上两包白糖,为是补气散火。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这绝对不是习气,作派,而是真需要这么两碗茶压一压。只是想到了,他还是喝那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有时候他真想责骂自己,为什么这样自苦;可是,一个车夫而想月间剩下俩钱,不这么办怎成呢?他狠了心。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不放松一步。没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车早,回来的晚,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不管时间,不管两腿;有时他硬连下去,拉一天一夜。从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儿?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拉上就跑,他心中舒服一些,觉得只有老不站住脚,才能有买上车的希望。一来二去的骆驼祥子的名誉远不及单是祥子的时候了。有许多次,他抢上买卖就跑,背后跟着一片骂声。他不回口,低着头飞跑,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他好像是用这句话求大家的原谅,可是不肯对大家这么直说。在车口儿上,或茶馆里,他看大家瞪他;本想对大家解释一下,及至看到大家是那么冷淡,又搭上他平日不和他们一块喝酒,赌钱,下棋,或聊天,他的话只能圈在肚子里,无从往外说。难堪渐渐变为羞恼,他的火也上来了:他们瞪他,他也瞪他们。 

     想起乍由山上逃回来的时候,大家对他是怎样的敬重,现在会这样的被人看轻,他更觉得难过了。独自抱着壶茶,假若是赶上在茶馆里,或独自数着刚挣到的铜子,设若是在车口上,他用尽力量把怒气纳下去。他不想打架,虽然不怕打架。 

     大家呢,本不怕打架,可是和祥子动手是该当想想的事儿,他们谁也不是他的对手,而大家打一个又是不大光明的。勉强压住气,他想不出别的方法,只有忍耐一时,等到买上车就好办了。有了自己的车,每天先不用为车租着急,他自然可以大大方方的,不再因抢生意而得罪人。这样想好,他看大家一眼,仿佛是说:咱们走着瞧吧!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祥子和《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的人物性格——老实本分、勤劳、强壮;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相似之处。 B . 从选文看出,祥子从来没有放弃过重新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想法,因为拥有自己的车是他的希望和宗教。 C . 祥子宁可饱受冷眼与孤立,也不肯向众人解释他抢生意的原因,可见他是一个很要强、有自尊心的人。 D . 本文的“众人”与《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不完全相同,“众人”对祥子抢老弱病残的生意,还有着朴素的是非观。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①处句子中运用逗号而不是顿号,使得“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能独立成句,更强调买车对祥子的重要性。 B . ②处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祥子的心理活动,突出他逼自己压下享受生活的念头,省钱买车的心理。 C . ③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部分内容写祥子为了买车省吃俭用,接下来写祥子为了买车不顾一切挣钱。 D . ④连用两个“瞪”。第一个“瞪”表现众人对祥子抢生意的不满;第二个“瞪”表现祥子对众人的敌意和抢别人生意的理直气壮。
    3. (3) 全知视觉是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故事的叙述者知道所有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都能够被全面而深入地描绘。本文是如何体现全知视觉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开展以“命运•性格•环境”为话题的专题谈论会。请围绕话题写出你的三条发言提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上·花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 , 久而乐之,木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 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忱深思远则舜与文玉,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二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节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 

     材料二: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辨矣。殊不知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伤感;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节选自薛易简《琴诀》) 

     【注】①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商、角、徵zhǐ、羽。②引:乐曲体裁之一。③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儿子,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谗言将他驱逐,他因悲愤投河自尽。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操弦骤A作B忽然C变之D急者E凄然以促F缓者G舒然H以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诗》之怨刺无以异”和《屈原列传》“中述汤、武,以刺世事”的“刺”字含义相同。 B .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和《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中的“荫”字的含义不相同。 C . “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和《过秦论》中“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的含义不相同。 D .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材料一是一篇赠序,与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样。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欧阳修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可是没有医治好,后来向孙道滋学习弹琴,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忘记了疾病。 B . 欧阳修认为纯厚、古雅、淡泊的琴声给人的感觉,与读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等的感觉,没有什么区别。 C . 欧阳修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考中并被调到剑浦做县尉。 D . 薛易简在《琴诀》中指出,如果弹琴者内心纷乱,神思浑浊,那么听的人就难以辨别出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 

       ②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 

    5. (5)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琴曲的具体作用,《琴诀》中薛易简的观点在材料一中有哪几方面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三上·花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 . 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 . “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 . 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 (2) 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三上·花都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而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说明“锦瑟”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梁柱上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 
    3. (3)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是人们推崇的榜样,也是后人传颂的对象,“”就表现出文人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花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复兴中学高三(1)班的许老师让学生认真研读《红楼梦》中香菱讲诗的内容。他说,香菱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我们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方法是( )的,请大家阅读下面文段,谈谈香菱如何品诗。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遇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 

     宋子杰同学阅读后,觉得香菱品诗中很注重品读用得精妙的字词。 

     王丹辛同学补充说,____,这跟老师引导我们要分析出“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中的“碧”“翔”的做法一样的。 

     于文迎同学则从香菱品读字词的方法上总结说,____,所以能与诗歌共情。 

     徐老师表彰大家分析得很好,并归纳说,除了联想这种思维方式,古诗词品读炼字很重要的方法是替换对比法,即替换诗中的关键词,为了在对比中体会不同的词对描写景物、表达感情、体现诗意的不同效果的目的。  

    1. (1) 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大同小异 B . 不约而同 C . 不谋而合 D . 殊途同归
    2. (2) 下列句子中的“难为”和“难为他怎么想来!”中的“难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他要难为我,我不敢进去。 B . 她难为地说还是明天吧。 C . 难为你想得周全。 D . 她不愿意去,那就别再难为她了。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 (4) 请在横线处根据上下文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字。 
    5. (5) 老师邀请你用替换对比思维,通过替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一个关键词,对比表达效果,体会原句的妙处。要求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7. (2024高二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说新语》记载,7岁的王戎并没有因为小朋友们竞相采摘路边的李子而跟从,他解释自己安然不动的原因是“从众”,信从前人的经验——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而元代的集贤殿大学士许衡盛夏时经过河阳,虽然口渴难忍,但却没有像众人那样去摘食路边无主梨树上的果子,他解释自己不为所动、“逆众”的原因是——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从众”与“逆众”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相反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取向,但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